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的概念】

1.傳統的健康觀念:「沒病」就是健康。

2.現代的健康概念: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Wor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並且進一步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是現代關於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

現代健康的含義是多元的、廣泛的,包括生理(也就是我們說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三個方面。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區別】

全世界公認的關於身體健康的13個標誌:

1.生氣勃勃,富有進取心;

2.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3.正常身高與體重;

4.保持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37℃;脈搏72次/min;呼吸嬰兒45次/min,6歲25次/min ,15~25歲18次/min,年齡稍大會增加。註:這是統計學數據,臨床需要專業醫生結合個體的實際情況來評估);

5.食慾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紅的眼膜;

7.不易得病,對流行病有足夠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紅色舌頭,無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齦和口腔黏膜;

11.光滑的皮膚柔韌而富有彈性,膚色健康;

12.光滑帶光澤的頭髮;

13.指甲堅固而帶微紅色。

心理學家公認的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

?愛心提示:

?心理健康與否只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

?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

?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

?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 那麼健康

-------------------

【心理狀態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當我們心理失調時,特定的器官也會不正常,如果不能適當調節,長此以往會引發軀體疾病。能夠影響人的大腦的一切東西都可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

【結論】

不滿﹑委屈、氣憤、自責、有過錯感等負面情感都會影響身心健康。

古今中外理論依據:

▲宋 陳言(字無擇)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情都是心理因素,即「內因」。

▲現代醫學心理學強調:從整體上認識和掌握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主張把 人看作是自然機體與社會實體相統一的存在物,是物質運動與精神活動相結合的統一體。

▲美國精神性疾病診斷治療手冊DSM-Ⅲ(1980)及DSM-ⅢR(1987)均用「影響身體 狀況的心理因素」分類。診斷標準第一條就是:「有心理因素引起的軀體癥狀且心身有時間相關」。

長按下圖二微碼即可關注盛梅健康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王家洞楊候坐禪的神話傳說
如何偽裝一名大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