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余名流事:馬鈞遇文物

大余名流事:馬鈞遇文物

核心提示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

(網路配圖)

指南針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改良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部分史料根據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青銅簋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的三月二十九,因連日雨水浸染、沖泡、激刷,江南五嶺之大庾嶺北側的南安府城惜母村挨近章江河畔的紙坊那一戶黃姓農家後院的老茅草房突然塌陷。

黃氏家人經過緊張地清理,發現了一大宗數量可觀的青銅器。曹魏年輕的皇帝、曹操的孫子曹叡獲知消息後,立馬委派驍騎將軍、給事中秦朗及曹魏朝廷的博士馬鈞快馬趕赴近萬里之遙的南安府。

秦朗和馬鈞達到南安府惜母村之後,馬上聚合民眾,謹慎地對青銅址加以了清理和發掘。

博士馬鈞立刻就發現,黃氏紙坊後院是一處前周(西周)早期的墓地。他們很快地就在墓葬中挖出了青銅器六十九件。那其中,有一件牛首飾四耳簋尤其地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學識淵博的馬鈞本來就口吃,現在面對這麼新奇的發現,就更是口吃了。

他結結巴巴地告訴秦朗說,簋是嶺南一帶出土的青銅器大家族中最為罕見的一個門類,是隸屬於青銅禮器之列的盛食器。前周(西周)老百姓將它用來放置煮熟的黍、稷等食品。

(網路配圖)

馬鈞繼續說道,青銅簋的發現,證明大庾嶺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先民居住了。因為,簋這種器皿在前周(西周)之前的就已出現,只不過那以前的是陶質罷了,到了商代早期才出現了青銅簋,併流行於商到前周(西周)和後周(東周)。

秦朗聞聽馬鈞的那一番話,倍顯興奮。情急之下,就寫了奏疏給魏明帝曹叡。曹叡是曹操的孫子、曹丕的兒子,繼位為帝不到兩三年,特別信賴秦朗。

而秦朗則是漢末秦宜祿的兒子,某一年吧,曹操看中了秦宜祿的老婆、秦朗的母親杜氏,設計把秦宜祿給除了,將杜氏納為愛妾。可以說,秦朗就是曹操的養子、繼子,也是魏明帝曹叡的堂叔叔輩分那一類人。

曹叡接到秦朗的緊急奏疏,大喜,下御詔獎勵了秦朗。緊急詔令到達南安府城的時候,馬鈞他們已經完全整理好了那些青銅器。

在府里長官舉辦的慶功宴席上,朝廷博士馬鈞向眾位官員簡述了那批文物的數量、特質、價值,他特別鄭重其事地向驍騎將軍、給事中秦朗說道:

我想向將軍你闡述清楚的是那一件青銅簋。說著,他叫人拿出了那個無價之寶,置於案桌上,繼續說道,青銅簋是前周(西周)早期的典範之作,相當於我們魏國王朝百姓們今天的碗,是商周時期的盛飯工具。它主要被用來盛黍、稷、稻、粱那些糧食食物的,容量為一升或者二升。

青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數量非常非常地少,商晚期逐漸增加。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在西周時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

馬鈞繼續說,我記得文獻輯錄過,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這證明嶺南大庾嶺被發現的簋也是以單數為多,一般不出偶數的。

秦將軍你仔細看,青銅簋全身高度有兩掌高,直線寬度有大男人伸掌那般寬大,最大腹度又比身高高了一掌。

它敞口束頸,雙耳對稱,微鼓的腹下是安穩的圈足,耳的正面各有一隻怒目暴突的饕餮,吃的意思很是不言自明。

你看,雙耳間配置了兩個對稱的獸頭,兇悍之風更為濃烈。而獸頭兩側,是幾組回首顧盼的夔獸,闊嘴短身。在那腹部正中,則是由雲雷紋構成的菱形格,點綴其間的乳釘,使這細密的幾何紋也充滿了勃勃的野性。

將軍呀,你看,這動態十足的畫面,彰顯出了武王伐紂立國後周人的虎虎生氣,精湛的鑄造技藝又述說著已逝的三千年前的輝煌。

結巴成性的馬鈞以博士的淵博、齒令的流暢、專業的精通,一下子就將秦朗給好好地打動了。秦朗忍不住誇讚道:「滿朝野都認為博士你口才不好,誰料到,你在面對神技的時候,倒能滔滔不絕,左右逢源,縱橫捭闔,令人佩服!」

連夜,秦朗就疾書奏章,要求魏明帝曹叡將博士馬鈞擢升為朝廷秘書郎。不久,詔令又下達了。

馬鈞和秦朗把從惜母村黃氏紙坊後院挖出的青銅器給打點好以後,又受南安府長官的邀約,到全府境內去視察和檢省工作。

不多久,馬鈞根據自己在大庾嶺山區行走的地勢狀況,從軍事作戰角度出發,研製和發明了新的指南技術:指南車。

在南安府研製出指南車的當天,他就請驍騎將軍、給事中秦朗來驗證。秦朗驗收後,很驚訝地說道:「馬先生,你表字德衡,『衡』是掂量物品輕重的。現在你能製造一個指南車了,就讓皇上看這東西到底有多重吧。」

(指南車。網路配圖)

很快地,快疾驛馬就將馬鈞的發明給運到朝廷去了,聖上曹叡一試,驚訝萬分:「想不到結巴子馬鈞倒能在南安府突然間有靈感!指南車,好用!能載重六百斤。」馬上就急令左右,下詔嘉獎馬鈞。

卻說馬鈞在南安府得到嘉獎的時候,正在研製諸葛連弩。原來,「諸葛弩」雖然比較靈巧,但不很完美。馬鈞跟秦朗說,如果給我時間,我可以讓它的射箭效率提高五倍。這連弩的發明,至今仍然是個謎團,難以解釋清楚的。

在跟著秦朗到府里看了一套「百戲」之後,馬鈞又埋頭研製改造「百戲」了。原來,「百戲」是從南國廣州傳來的新鮮戲偶,這一套玩偶是:

在一個約八尺見方的小天地里,木偶們有的吹簫,有的攀繩倒立,有的舞蹈,有的丟球擲劍等等。百戲中的形象,個個造型逼真,精美絕侖。

很快,馬鈞就將成品進獻上給了秦朗。秦朗只是看了一眼,便被吸引住了。多次細看後,秦朗不得不嘆服這套活動木偶組合玩具。

馬鈞改造過的這套玩具除了原來的戲目外,還增加了生活中的舂米、磨面、鬥雞等場景。

另外,在這方小天地里,馬鈞還融入了百官行署、山川河嶽,木偶們則自然地穿棱其間,上演著各種姿態。

完全可以說,天下比得上這套玩偶的。最重要的,就是為了使木偶能活動起來,「百戲」的最下層以木料為材質製作了一個原動輪,以水流推動各種傳動機器,使木偶有了生命力。

秦朗看到是是水力驅動,就親自為馬鈞的這項發明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水轉百戲。

之後,在南安府的短短數月里,馬鈞又發明了龍骨翻車(水車)。

因為青銅簋的出土,大庾嶺吸引來了馬鈞。在清理青銅簋之後,馬鈞將靈巧的眼睛投向了水車、連弩、水轉百戲那些精巧的創造上,進而上演了古代科學史上的一段段新奇大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黃庭堅畫瓷
大余名流事?彭元瑞巧對

TAG:良語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