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呼籲俄中加入國際空間態勢感知

專家呼籲俄中加入國際空間態勢感知

俄羅斯用於支持發射和航天器運行的季托夫主試驗與空間系統控制中心

【《航天新聞》3月16日報道】為防止發生太空碰撞,具備先進軌道監視能力的各國需要彼此共享數據。出席2018年衛星大會的專家3月15日表示,精通空間態勢感知(SSA)的俄羅斯應加入全球空間環境保護工作。世界安全基金會華盛頓辦事處主任薩姆森說:「一說起國際空間態勢感知,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把關注點放到『親友』類的人身上。」他說:「俄羅斯有非常好的空間態勢感知網路,但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辦法能利用上這種能力。」

美國目前通過空軍聯合空間作戰中心(JSpOC)來提供大量的空間物體位置信息。各國和各家衛星運營機構都依賴這些信息在太空中航行。美國空軍的「太空籬笆」雷達系統目前正在由洛馬公司建造,即將在今年投入使用,將能跟蹤天上小至5厘米的物體。空間態勢感知專家稱,觀察太空物體的「眼睛」越多,政府和商業運營者對其航天器軌道的預測就越准,對發生碰撞概率的預測能力也就越強。鑒於相關設施涉及的投資規模(「太空籬笆」耗資9億美元),空間態勢感知專家迫切希望與已建立起必要基礎設施的國家聯手。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羅斯說:「俄羅斯有非常好的空間監視網路,但卻在與他人共享信息方面採取了非常不同的理念,那就是不共享。」羅斯曾擔任過奧巴馬政府主管航天與國防政策的副助理國務卿和主管軍控與條約核查的助理國務卿。他說:「我要指出的是,美國的確在向俄羅斯和中國提供交會通報,但我們尚未看到多少互惠。」交會通報是指在航天器或碎片可能會在相距幾公里之內通過時發出的提示碰撞風險增大的警報。不過羅斯說,責任也不全在俄羅斯身上。他說,美國很善於向世界各地的夥伴和盟友推送信息,但在從夥伴方那裡獲取信息並將其融入本方系統方面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

空間環境研究中心副首席執行官鮑爾同意薩姆森和羅斯的觀點,稱俄羅斯和中國需要加入空間態勢感知對話。空間環境研究中心是由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經費的非營利機構。鮑爾說,這有些像國際空中交通制度。各國在該制度下互相信任,且有通用的標準和定義。他說,這也包括為了保護空間環境而擱置其它分歧。鮑爾說:「在空中交通領域,若不幸發生了碰撞,殘骸會自動消失,環境仍會完好如初。而太空中若發生碰撞,就會把我們都需要使用的軌道毀掉。擁有一個互信、開放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鮑爾還說,空間監視工作力度必須趕在大型中地和低地軌道衛星星座開始發射之前就有所加大。根據市場分析機構北方天空研究公司掌握的情況,至少有10家公司正打算建設衛星數量不下百顆的非靜地軌道寬頻星座。太空探索公司和電信衛星公司均已在今年發射了其星座項目的先期試驗衛星。兩家擬建的星座將分別設4500顆和120顆衛星。鮑爾說:「環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必須在這些新星座開建之前及早做好準備。」

空間數據協會(SDA)主席迪金森也呼籲提高各國間的透明性。空間數據協會是由衛星運營機構組成的一個國際機構,旨在共享衛星位置和機動信息。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以及俄兩大通信衛星運營商——俄羅斯衛星通信公司和俄氣空間系統公司——均不是該協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小宇 的精彩文章:

美商業載人飛船認證可能再推,或致人員運輸中斷
BE-4發動機試車繼續,會否被「火神」選用仍未定

TAG:航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