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曾嘗試與清朝建立邦交,但乾隆和嘉慶予以蔑視,最終坑了道光

英國曾嘗試與清朝建立邦交,但乾隆和嘉慶予以蔑視,最終坑了道光

十九世紀的中國清朝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微妙而特殊:鴉片戰爭以前,清朝以至高者自居,不肯給外國公平待遇;鴉片戰爭後,外國又不肯給中國公平待遇。

很多人都知道鴉片戰爭帶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少有人知道在戰爭前清廷同樣不給英國面子的歷史,而且英國主動向清朝提出建立邦交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時期。

同時期的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急需要建立穩定的國際貿易區。而封建社會的清朝國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製造業和工業沒有生存空間,所以大清以「天朝」自居,不肯通融,更不承認其他國家的平等。

清朝實行嚴格的海禁制度,全國只開設了廣州一口,西洋商人遠赴至此做生意,受到的限制太多,沒有自由,他們只被允許在夏秋兩季住在廣州十三行行商,而到了淡季則必須去往澳門過冬。但英國的需求僅僅一個口岸無法滿足。

最奇怪的禁令要屬語言,法令規定外國人不得買中國書、不得學習漢語。但在中國不會中文是很麻煩的事,傳說曾有傳教士偷偷授課漢語,會隨身攜帶一雙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的用意是表示他是去買鞋子的,而毒藥是為了被官府抓到後不得已而自盡用的。

清朝當時的藩屬國很多,所以他們把英國也看作琉球或高麗,自覺高人一等,對前來出訪的英國使者要求必須尊中國為上國,自己則以藩屬國自居。但正處於快速擴張時期的英國不買賬,他們需要強大的商業外貿輸出和輸入,因此他們先用和平建交的方式試探。

1791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英國借賀壽之機想與乾隆商議另設通商口岸之事,帶去的禮品都是上等出口用品,英國政府還特意囑託使者一定要入鄉隨俗,儘力遷就中國禮俗。但談判還沒開始,雙方就「平等關係」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十九世紀的英國是很擅長玩弄外交的,他們原則是把持住中、英平等的根本,然後建議中、英各派人到對方地盤常駐以增進感情,這是第一步,相當於建立邦交;接著他們希望中國給英國商人更低的稅收和更多的口岸使用;最後他們要求批一塊地長期居住,像葡萄牙人在澳門那樣。

或許英國沒有第一條平等關係的原則,乾隆會欣然答應這些條件,但英國的堅持讓乾隆很不高興。乾隆認為,在天子腳下,這些英國人竟然不向自己行禮跪拜,大清的顏面有些擱不住,所以談判無果後,乾隆立即對英國人進行了驅逐,要求他們回國。

英國對這個東方大國的第一次和平嘗試以失敗告終,他們的第二次嘗試對象選擇了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剛剛從歐洲法蘭西革命抽身的英國變得更加強大,他們帶著相同的目的委派使者來華建邦,但嘉慶皇帝的情商或許更低,對英國使者的待遇和態度都下降很多,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鴉片戰爭發生在道光皇帝執政時期,英國經歷了和其父輩乾隆和嘉慶談判失敗的教訓,才明白和平交涉的道路行不通,所以到了道光皇帝這裡,這次他們沒有帶禮品,而是帶著槍和炮來的。

參考書目:《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雜貨鋪MP 的精彩文章:

亞洲「百慕大」,真實魔鬼大胃王:半個世紀吞噬日本船隻上百艘
劉徹最愛的女人,紅過衛子夫,將死之際做的一件事讓劉徹哭笑不得

TAG:解憂雜貨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