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羽滅掉秦國以後,為何自己不稱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

項羽滅掉秦國以後,為何自己不稱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

在秦末天下格局中,昔日楚國舊勢力最有號召力和影響力。 公元前207年,項氏舊貴族所擁立的楚懷王命項羽與劉邦兵分兩路:項羽率軍北上救趙,巨鹿之戰,一舉消滅秦軍主力;劉邦偷奸耍滑,一路游而不擊,迂迴包抄,從武關入秦都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奪得亡秦第一功。

項羽實力畢竟雄厚,隨後率軍入關,逼退劉邦,佔領咸陽,立即在咸陽主持大分封,自封西楚霸王,同時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形成了新的諸侯割據政治格局。項羽為何不繼承秦朝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反而又要搞分封呢?

第一、國恥家仇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地地道道的楚國舊貴族。秦始皇當年派大將王翦滅楚,項燕兵敗自殺。如此國恥家仇,深深的根植於項羽的內心深處,他畢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親手埋葬秦王朝。項羽引兵進入關中之後,殺秦王子嬰,火燒秦宮,西屠咸陽,近乎於瘋狂的發泄心中的復仇之火。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登基稱帝,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那麼項羽滅掉秦朝以後,以他的性格,斷然不會效仿不世死敵的做法。他甚至與秦朝的一切劃清界限,不好意思,什麼帝制,什麼郡縣制,都被他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天下大勢還是要回到以前的分封制。現在看來,項羽無疑開了歷史的倒車,可當時身在局中的項羽根本不會在乎這些,準確的說,他根本不可能意識到這些。

第二、分封制依然深入人心

每當一種新事物的出現,人們總要有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電風扇被空調取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況是一種新的政治制度?當年清兵入關,下達剃髮令,對漢人而言,自古以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可妄動。一時間激起了無數漢人的反抗,江陰十日,嘉定三屠,驚天地泣鬼神,留髮不留頭。後來到了清朝末年,漢人又視辮子為生命,打死也不割辮子,這樣脫胎換骨的變化經過了近三百年的時間。而秦王朝只維持了短短的十五年便轟然倒塌,周朝卻經歷了八百多年漫長的歲月,所以分封制早已深入人心,相比新鮮事物郡縣制,分封制才是公認的天下正統。

事實上,西漢初建之時,劉邦並未完全廢除分封制,而是汲取秦朝和項羽滅亡的教訓,採取了郡縣制和分封制共存的體制。只不過劉邦對其進行了加工改良,廢除了異性分封,訂立了「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可見,幾百年來的分封制早已根深蒂固,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丟進歷史的垃圾箱的,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從內心深處認定了分封制。

第三,項羽的直接軍隊不多

項羽那個時候最後的職務是諸侯上將軍,救趙時候的軍隊大概有五萬人,這其中還包括英布他們幾個人的軍隊,記住這些可不是項羽本人的,像英布雖然聽命於項羽,但是那軍隊實打實是自己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些人並不是項羽本人直接領導的,項羽起家只有從江東帶來的八千子弟兵,即使他直接控制的軍隊也不足五萬,這些人才是他最核心的力量,在巨鹿之戰中項羽一馬當先,消耗的當然是他自己的軍力較多了。雖然鴻門宴的時候項羽帶領的四十萬人,讓劉邦處於下風,可是你要知道這裡有諸侯聯軍三十多萬,其中還有一些依附於項羽的人,少說也有幾萬人,就想剛才說這些人都是獨立的,軍隊也是自己的,跟著項羽是為了取得最大的利益而已,項羽的人馬只有區區數萬而已,如果你要是當皇帝,那不是秦始皇嗎,諸侯們能願意嗎,人家秦始皇統一六國,憑藉的是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這都是多少地代人的積累,項羽這些方面不足呀。

項羽的分封在當時是大勢所趨,也是最佳的政治解決方案,是對當時政治軍事格局的承認。在秦漢之際,中央集權制度尚是一種不成熟的東西,對於分封的眷戀在當時是常態。「暴秦」的符號意義也會讓人們排除秦製作為選項,即便是劉邦稱帝之後,也還有一段異姓諸侯王分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小的趣聞 的精彩文章:

明朝真的是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嗎?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很快就被推反?

TAG:歷史小小的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