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結核病防治,人人有責

結核病防治,人人有責

肺結核

今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而3月24日的由來是因為:1882年3月24日這一天德國科學家赫氏在柏林宣布發現結核菌。

說到結核,我們最先想起的多是肺結核,也叫肺癆,就是經常說的癆病。確實,結核病當中肺結核是最多見的,其他如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骨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結核等。提起癆病,不由想起"人血饅頭"這個詞,這是魯迅先生筆下的故事。

言歸正傳,什麼是結核?

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進展性傳染病。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一種傳染病,每年約有200萬人因此死亡。

結核是如何感染人體的?

結核的感染幾乎完全是通過呼吸道污染分泌物的氣溶膠化進行的。空氣傳播是主要途徑。尤其是頻繁咳嗽的肺結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通過空氣被他人吸入可導致感染,另外帶菌的痰液乾燥後隨塵埃也可散播感染人群。其他經消化道、母嬰、皮膚傷口亦會感染,但相對少見。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群對結核普遍易感,尤其嬰幼兒、老年人、青春後期發病率較高。衛生環境差、營養不良、腫瘤患者、矽肺患者、妊娠婦女、過度勞累等均易誘髮結核感染致病。特別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器官移植者極易感染結核。

感染結核有哪些表現?

結核感染最多見於肺部,表現出:1、咳嗽,先乾咳、後逐漸出現膿痰,可伴有血絲甚則咯血。2、出汗,尤其夜間盜汗極其典型。3、發熱,體溫不一。4、其他如疲憊、違和、消瘦等。

如何治療結核病?

結核感染後,由於其傳染性危害特點,因此對於公共衛生是一個巨大危害,必須接受治療或進行隔離。而目前結核病已經可以通過藥物起到"化學隔離"的作用。 由於結核桿菌能通過自身突變而對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葯。慶幸的是,突變後只對一種或一類藥物產生耐葯,並無聯動性,因此同時對兩種以上藥物耐葯的幾率微乎其微,這就使得多葯聯合應用治療結核病的效果更具優勢,可有效殺滅耐葯菌株。通常抗結核藥包括:異煙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醯胺(PZA)、鏈黴素(SM)、氟喹諾酮、阿米卡星等。在正規合理的化療方案下,最短6個月即可治癒。

如何有效地預防結核?

目前除美國之外,絕大多數地區主要通過接種卡介苗來預防結核。而美國結核病例由於多存在早先的隱性感染,因此異煙肼預防性化學治療成為主要途徑。而須進行這一預防性治療的高危人群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新診斷結核病人的親密接觸者,近期轉化者,胸片異常者,HIV陰性的靜脈吸毒者,增加結核風險的內科疾病患者,35歲以下沒有以上危險因素但出生於結核高發區、醫療條件差、長期修養療養的人(療養院、精神病院等)。當然以上決策均須在專業醫師結合結核菌素皮試反應結果的情況下作出,不可擅自作主。

謹以此文獻給結核高危人群,希望引起警惕和重視,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生命負責,預防每時每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醫話 的精彩文章:

心肌梗死為何找上年輕人?

TAG:杏林醫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