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商人冒死偷回此物,挽救千萬生命,郭沫若評價:功勞可比神農

明朝商人冒死偷回此物,挽救千萬生命,郭沫若評價:功勞可比神農

番薯,別名紅薯、山芋、地瓜,它生熟都能吃,香甜可口,味道絕佳。特別是烤紅薯,那簡直是嚴寒冬季里的一道美味。不過,這番薯是怎麼來的呢?

從名字上看,既然叫「番薯」,那就不是中土之物,而是個舶來品。引進番薯的到底是誰?這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主要有三個人,分別是陳振龍、林懷蘭、陳益。此三人是有共同特點的,都是明朝萬曆年間生人。這次,我們重點講陳振龍父子的故事。

陳振龍,福建省長樂縣人。不到20歲,他就考中秀才。可在接下來的鄉試中,陳振龍考了幾次都考不中。說明什麼呢?此路不通!於是,這個小夥子就轉行了,棄文經商。正好那時候萬曆皇帝開放海禁,陳振龍就隨著一些商人到現在菲律賓的呂宋島經商。

當時的呂宋島被西班牙所佔據,陳振龍造訪之後,發現此地種有一物,它不同五穀雜糧,卻有許多優點。比如耐旱、適應力強、高產,不用加工就可以吃。他想到自己老家曾經發生過災荒,如果將此物大面積種植,必然會緩解災情,解決糧食問題。

打定主意之後,陳振龍向當地人購買了紅薯苗(薯藤),並向其請教了紅薯的種植方法。接著,他就和兒子陳經綸一起策劃如何轉運出境。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他們父子二人將番薯滕打成結,外面塗滿淤泥,再將這些番薯滕和常見的繩子混在一起。

果然,西班牙人在沒有細查之下,未發現異常,番薯就這樣被偷運出境了。經過七天七夜,他們走海運到達福州,在家附近嘗試播種,效果卻出奇的好。這也正好印證了番薯極強的適應能力。恰巧這一年,福建發生旱災,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陳振龍讓兒子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建議大量播種番薯救荒。

金學曾嘗試著推廣種植番薯,當年即取得成功,第一年就命令福建全省大力種植。福建人為了感激巡撫金學曾,還將番薯改稱為金薯。在這之後,陳振龍後代又將番薯傳種到浙江、山東、台灣等地,成為中國糧食作物的一個重要品種。

根據歷史記載,每逢災荒之年,許多人因為紅薯活了下來(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甘薯已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陳振龍則被後世人稱為「紅薯之父」,郭沫若曾讚揚他「此功勛當得比神農」。您還知道哪些有關紅薯的趣事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夜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慘皇帝,死後頭顱被割下製成酒器,軀幹燒成灰
一封信惹怒皇帝,皇帝大叫:別讓他跑掉!太監忙說:他已備好棺材

TAG:子夜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