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解析之一 《西遊記》

經典解析之一 《西遊記》

雲宮迅音

 西遊記 電視劇配樂原聲

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隊 

00:00/02:53

聽到熟悉的片頭,這就是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

開篇就是音效,開門見山;電子樂的動機,完美的鋪陳 隨後電子和聲墊逐漸出現,電子打擊樂也出現 電貝司也奇蹟般的出現了,線條感大美;民樂出現 這種一個樂器一個樂器出現的感覺直逼加州旅館;主旋律出現 經典之極 背後還有那個打擊樂和各種音效堆砌而成的音場。

聽聽作曲人許鏡清怎麼說:

許鏡清:這個音樂說句真話,對我來說,當時楊潔導演跟我這麼說的,楊導演說原來前面那段有一個主題歌,後來楊導演把那個主題歌拿掉了,讓我重新選一個兩分四十秒的音樂,她當時講的就是我們按照你的音樂去剪輯畫面,我說那怎麼選?她說你隨便,這個東西讓我真的很為難,她如果說給我個框框,我按照她的框框就完成任務了,她說你隨便,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你想《西遊記》那麼多人,有妖怪,有什麼仙女,天上的、地下的、洞里的,各種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按照我過去的文化教育,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義的和非正義的等等等等都交織在一起了,所以說人物很多,那麼就是說主線是師徒四人,你說這個音樂怎麼寫,你是用你的音樂去概括師徒四人取經,還是概括孫悟空大鬧天空,還是概括孫悟空跟妖精們鬥爭,這個內容很複雜,所以我就想我3天沒動筆,我在想這個東西怎麼寫,我天天在琢磨,有一天在那琢磨的時候,就聽到外邊有一個臨時工,拿一個飯盒吃午飯,他隨便在嘴裡哼了一個東西,他一邊敲飯盒噹噹就敲,他是噹噹當,好像他就是這麼個調,我的開頭就有了,這麼就來了。我很快就把這段寫完了,但是下面的怎麼辦?

真的我寫東西從來沒有這麼費勁過,真是夜不能寐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晚上我睡覺的時候,真的腦子裡頭完全裝著《西遊記》裡頭的各種形象,天宮什麼的,突然就遠遠飄來一個女生的感覺,我就趕緊爬下來了,就把前邊那段曲子,兩段應該有的都有了,那麼小號和銅管的這段音樂顯得雄壯,很有力度,那是對一種正義的,就是按照我們那時候教育我們那時候,對音樂的理解,那就是說一種向前的,一往直前的那種感覺,它有一定的力度。那麼那個女生一出來飄的聲音,那就是一種幻想的東西,一種神話的東西,一種美的東西,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只要你可以想,給你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那麼就是這兩種東西在裡邊交叉著應用,就形成了現在《西遊記》的前奏。

同時,《女兒情》《敢問路在何方》等等出現在86版《西遊記》中的歌曲,都出自於許鏡清。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

話說吳承恩與《西遊記》的創作: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好學,就已名冠鄉里,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讓他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神怪小說,那作出這部作品,是因為真的有神怪嗎?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

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

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西遊記》是想表明什麼呢?

(各人觀點不同,下面回答採納於百度。)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他的志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託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贓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裡,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彷彿;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贓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一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一些人間國度,那裡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

《西遊記》已經存在我們的各個假期之中。在網路發達的今天,《西遊記》也進入到了各國觀眾的視野中....

《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浩瀚的中國古典文化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上小說作品無計其數,能經歷大浪淘沙而流傳下來的作品有它震撼人心之處,有它獨到的魅力。了解古典文化,也就是在記注我們的民族之根。閱讀經典,走進經典,永樹民族之根,永立中華之魂。

四大名著之《西遊記》

小編:單宇霞

來源:百度百科/豆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服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適度用眼,防止用眼疲勞哦

TAG:紡服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