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分類後再焚燒才更科學

分類後再焚燒才更科學

羅岳平 周吉

過去,由於對垃圾焚燒技術的認識不深,公眾的質疑較多,加上輿論方面的正面引導不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常常遭遇「鄰避效應」。然而,隨著一批設計完善、運行穩定、信息公開充分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產運行,這一技術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信任。

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消納能力很強大,幾乎能把常見的垃圾都高溫燒掉,還能協同處置一些固廢。只要爐溫控制得好,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有害影響也可降到最低。單就焚燒發電而言,垃圾不分類也可滿足進料要求,焚燒爐對普通垃圾並沒有選擇性。然而,從全社會資源循環利用角度看,不分類垃圾混合在一起焚燒發電是極大的浪費。紙張的生產需要消耗森林,塑料產品的生產需要消耗石油,如果將含有這些可回收成分的垃圾一燒了之,意味著樹木和石油等資源被白白浪費掉。

垃圾焚燒發電簡單、便捷,但這是建立在自然資源和能量單向流動基礎上的,與循環經濟理念格格不入。為此,筆者認為應做適當調整。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垃圾進入發酵池前,把具有回收價值的紙張、塑料、玻璃等分離出來,轉入其他流水線實現再生利用。焚燒發電作為垃圾處置的兜底措施,只有經過回收環節後而無處可去的垃圾才入爐燃燒,從而實現資源節約和垃圾減量的雙重目標。

從國外經驗看,垃圾分類能回收很多有價值的資源,而真正需要填埋或焚燒的垃圾量並不大。在義大利南部地區,由於實際需要填埋的垃圾量較小,需要鄰近十來個地方聯合籌資選址建設一個填埋場。因為收費較高,所以垃圾處理利潤相對豐厚,而且,得益於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填埋場的使用負荷受控,完全可以滿足設計使用年限。

此外,對垃圾進行精細分類後,用於焚燒發電的垃圾總量和熱值都會有所下降,這就要求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布局經過充分驗證和計算,合理規劃建設規模,避免產能過剩,並做好摻雜高熱值燃料等技術的設計。

垃圾里的不少成分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需要全民動手,按類分揀。對後續的處理,不僅要從減量的角度考慮新建焚燒發電廠,還要建設廢紙、廢塑料和廢玻璃製品等專業的回收利用工廠,使每類垃圾都沿著最佳路線流動,而不是以焚燒作為唯一的歸宿。此外,垃圾回收企業具有公益性質,地方政府應加強規劃指導,防止無序競爭,造成投資浪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域百事通 的精彩文章:

摩旅者歸鄉路浪漫:總里程1200公里 計劃3天完成
以下達非法移民「逐客令」 不離開或有牢獄之災

TAG:區域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