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拜騰汽車戴雷:投資泡沫散去,怎麼在中國做傳統車企做不了的事情

拜騰汽車戴雷:投資泡沫散去,怎麼在中國做傳統車企做不了的事情

新汽車領域風起雲湧,36氪對此報以巨大的好奇和關注。不過,汽車這個行業,似乎有點複雜艱深,36氪希望通過「汽車36人」這個欄目,從那些重要人物的視角,解讀這個複雜產業背後蘊藏的巨大商業機會。

戴雷

今年是戴雷第四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前幾次是作為豪華品牌高管,這一次則是「造車新勢力」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拜騰也是此次唯一一家汽車領域的代表。

1998年,戴雷來到南京大學專修中文。此後,他進入汽車領域。曾在華晨寶馬、英菲尼迪及東風英菲尼迪擔任高管。如今,借著造車新勢力的熱潮,他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另類」——在中國創業的德國人。

2016年初,當戴雷從東風英菲尼迪執行總經理的位置上離開加入造車大軍時,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質疑也有很多。如今,拜騰已經拿出了首款產品。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首款產品樣車BYTON Concept完成首秀。基於這款概念車,未來首款量產車——一輛純電動智能互聯SUV會有85%的功能實現。 起步價約30萬元人民幣(4.5萬美元),對標奧迪Q5與寶馬X3,將在2019年上市。

3月24日,釣魚台國賓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間隙,戴雷接受了36氪記者的採訪,聊了聊產品、生產、融資,以及新勢力與傳統汽車。

口述:拜騰汽車總裁兼聯合創始人 戴雷

採訪:36氪記者 張嫣

拉斯維加斯發布會之後,很多人都聽說了拜騰的產品。那次的宣傳效果非常棒。但也有人說:你們這款車是個概念,最後很多地方都造不出來。我想說的是:我們已經在慕尼黑凍結了量產車的造型等方面,所有好的地方我們都保留了,把一些還能做得更好的都改善了,量產車比概念車還好。

在今天的高層論壇上,有很多參會嘉賓對我們的模式非常感興趣。我們是一家中國公司,管理團隊是國際化的,本土的高管佔了50%以上,但研發方面外國的高管多一點。

這個模式,讓一個全球頂級的團隊——中國人、美國人、德國人一塊在中國創業,是很有意思的,也與中國現在這個發展階段非常吻合中國正在從一個製造基地變成一個創新基地,這是大家很感興趣的。很多人都問我們:為什麼要在中國做這個事情?包括我德國老家的政府也很關注,也問過我為什麼要在中國去做,這有很多原因。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別的選擇,一定要這樣(在中國)去做的。

從市場來說,中國現在佔了全球新能源的50%,未來可能是更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資本市場在中國願意推動新能源發展的,以及中國本身創業創新的環境是最好的,這幾年技術發展非常快。

兩年前,大家還是認為矽谷最好,現在中國已經開發了一系列自己的高新技術。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來跟過去感覺完全不一樣了,看到了微信、支付寶以及共享汽車、高鐵,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引領全球的創新了,這很有意思。

我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中國去做這個事情,最終把總部研發、製造放在中國,最重要的市場也在中國。此外也要整合一些全球的資源,像慕尼黑的造型設計,包括矽谷的高科技、無人駕駛。

當然,另外一點我們比較獨特的地方,也不是常見的模式,就是我們的定位——從頭開始做一個全球性的企業與產品。我們知道中國是最重要的,這個產品一定要全面考慮中國消費者,而且我們一定要在中國先成功。但是,我們從頭開始,就有全球性的定位,我們會同時在美國、歐洲推出這個產品。

而且從平台的塑造一定要讓消費者看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考慮。現在第一輛車的考慮是SUV,第二輛車是轎車,第三輛車是七座的MPV,都是非常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的。但是,它在美國、歐洲也會好。

2018年CES展上的BYTON Concept

你們現在看到我們的內飾設計,是跟傳統車非常不同的。能做成這種事情,我們真的要融合兩個領域完全不同的優勢才能去做一個好車,大多數坐過我們車的人都非常認可:這是一個高品質工藝水平設計的,像一個豪華車。

另一方面,我們的智能化系統、大屏幕的內容、全新的用戶界面,一定要完全融合互聯網公司的高科技。只有創業公司可以這麼做,因為傳統的大整車企業轉型會非常困難。

負責這個的團隊也是我們現在公司最重要的一個團隊,智能網聯部門的全球負責人是一個美國華人,叫Jeff Chung,來自蘋果,現在主要工作地點在矽谷,但我們在國內也在建設團隊。他們負責大屏幕,包括所有的感測器、人臉識別的感測器等等,以及軟體、內容、人工智慧。這個部門的定位是把我們的車變成一個智能終端,這是拜騰最核心的競爭力。

自動駕駛我們有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性的合作,跟矽谷的創業公司Aurora合作,這個公司專門做L4的無人駕駛,他們雖然是創業公司,但兩個創始人,是我認為全球在這個領域最有經驗的,原來在谷歌做了7年核心的負責人,包括在特斯拉做了5年多。

他們選擇了我們作為唯一的一家創業公司作為戰略合作夥伴,跟他們共同開發L4的技術。

我們到2019年上市的時候,肯定還達不到L4。但是,明年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L3,很多人說L3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現在L3主要是高速公路的輔助駕駛功能,包括我們在城市的環路裡面Stop and go這樣的交通,包括自動停車,這些的功能我們可以實現。應該說在2019年,拜騰的車也是行業最前沿的一個水平。

BYTON Concept 內飾

在國內,我們也會有一些戰略合作,下一步在北京車展的時候會發布。

現在我們判斷這些新勢力的造車公司,最重要的是看產品好不好,無論是高端、中端、低端,無論是蔚來、威馬、小鵬等等企業,最重要的是第一個產品一定要做好,要讓消費者去接受一個新的品牌、新的產品——這並不是那麼容易。

現在中國的消費者雖然對新的技術很開放,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概念的電動車,但是現在的消費者也非常成熟了,已經非常理性,他們會對產品全面考慮。

第一,最重要的是車安不安全,質量好不好,這是一個門檻。任何一個消費者,多好的技術,如果做不到這個,別人肯定不會考慮買。第二,外觀設計一定要做得很漂亮,一定要讓大家接受。

第三,任何一個新的車出來是非常難的,現在市場上有那麼多選擇,那麼多好的產品,如果沒有非常獨特的優勢,絕對不會有人考慮買你。為什麼?如果這僅僅只是一個電動車,肯定不夠。在這方面我們有非常獨特的共享全面屏與駕駛員觸控屏,加上非常獨特的內飾設計、人機交互系統,我相信我們是唯一的一家會跳得這麼遠的。

當然產品不是唯一的,我們也要看融資能力、製造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從下個月開始,南京的工廠會有第一批樣車生產。這裡面有幾台車我們會運到美國進行L4自動駕駛的測試,進度算是非常快。

一個新的品牌能夠保障從研發到製造到落地,有很好的品質質量,自己做工廠是很重要的。拜騰第一個車間已經建好了,從下個月開始生產一些車,也是為獲得生產資質準備的。這些車都是按量產車的設計,按量產車的技術來生產製造的。我們在這方面(申請資質方面)雖然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準備了備選方案。

在融資方面,我們也加快了速度,很快會完成B輪。拉斯維加斯CES展後,很多人主動找我們。最近我們有一位新高管成長青加入,他在高盛做了好多年,是中國投行領域非常頂尖的一個人才。在資本層面,我們要考慮布局一些產業鏈,長期要考慮IPO的東西,這都是要做好準備的。

說到投資方面的熱度,我覺得熱度沒有降低,現在是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兩年前還是有一點小泡沫——大家都覺得要趕快去投。那時候有很多不了解這個行業的投資人,他們是真的不了解。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資本市場的很多機構也學習了很多東西。現在投資人更看懂得關鍵的因素了,更了解技術。這是非常好的消息,大家對這個事情的判斷還是很積極的。

這兩年,一些公司遇到問題影響了資本市場,未來也是會有幾家倒下來,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會成功。但是,大家很認可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們談投資的時候,所有人問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有雄厚實力的大整車企業,有100多年歷史的歐洲、德國的這些車企,作為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怎麼可以去跟他們PK呢?

我覺得談到為什麼我們有機會:最重要的原因是新領域新的技術,車聯網方面的技術優勢,這對傳統車企是最難轉型的地方。

單單看電動車這個技術,沒有任何傳統車企不能做的地方。如果他願意去做,他很快會跟上,不管是電機、電控、電子管理系統的技術他們都可以解決,這不是太大的技術問題。

但是,車聯網——一個全新的用戶界面、智能化方面對傳統車企來講是不同的東西。他們是機械工程文化,做這種高科技是需要互聯網公司的思維,需要高科技公司的速度、想法和人才的。所以,這對他們來講是不容易的,我不敢說它轉型不過來,但是至少在這方面速度會慢一點。這是給我們的時間上的機會。

電動化方面,2020年之後大部分企業會全部推出產品。在車聯網方面,我覺得需要更長的時間。類似寶馬、賓士、奧迪這種品牌,全球消費者的平均年齡是50多歲,它一定要考慮全球消費者能不能接受,所以這種完全顛覆性的內飾設計是原來的消費者不能接受的

但拜騰可以做,我們一定可以考慮年輕人。但傳統的車企必須一步一步往這方面去走,所以他們的動作會慢一點。

我心裡非常希望蔚來、威馬、小鵬這些辛辛苦苦創業的朋友非常成功,這對他們好,對我們也好。有兩千多萬輛這麼大蛋糕的市場,這些消費者我們一定要贏得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我們準備了特別好玩的事,讓你周末不無聊
泰國央行:銀行應「遠離」數字貨幣交易和投資 但不是禁令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