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言盒馬侯毅:還是把螃蟹綁繩 回歸保鮮安全功能

建言盒馬侯毅:還是把螃蟹綁繩 回歸保鮮安全功能

文/上海商學院教授、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3月20日,滿世界都是有關盒馬鮮生「螃蟹綁繩」被投訴的新聞。報道稱:顧客在盒馬買了三隻活梭子蟹,總價232元,零售價每500克90元,綁蟹的厚橡皮筋重量過半。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態度誠懇地迅速作出回應:一是坦言「這個事情肯定沒做好,接受批評」;二是建立兩個營運新規:剪角去水;無繩售賣。並對「捆綁蟹」宣戰:就算全世界都這麼賣,盒馬也不能。

我的第一反應:這不是盒馬的錯

我是坐在床上才看到這條新聞的,它觸碰到了水產行業的「傳統行規」和消費者購買水產品的「痛點」。於是,就加上評語轉發到了朋友圈。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寫的:「這個事情侯毅不用道歉。越是好的螃蟹,繩子就越是粗一點,還要弄點泥。不綁定的話,螃蟹很有活力,死得也快。過去是青蟹綁繩子,梭子蟹綁草繩,而且串成一串,八到十隻,野生梭子蟹。綁不綁繩子不是關鍵,價格才是關鍵。還有品質,蟹的品質差異很大,價格差異也很大。我買蟹就買綁繩子的,這是真的。」

螃蟹綁繩的「錨定效應」

事後,我的同事曹劍濤博士對我說:我給本科生上《博弈論》這門課,正好講到「錨定效應」,可以解釋「螃蟹綁繩」問題。

搜狗百科對「錨定效應」是這樣定義的:「沉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螃蟹綁繩三境界

綁著繩子採購來的蟹,不可能把繩子解下來,那樣的話,過不了多久,統統死光。只有當螃蟹大量上市的時候才不用綁繩子,來得快,價格便宜,賣得快,沒必要綁繩子。

賣螃蟹綁繩子有三個現實狀況:

(1)繩子來自供應商,捕撈上來以後就綁定了,其本來目的是為了減損與保鮮。從前都是野生梭子蟹,機帆船捕撈上來以後用繩子綁好一串串掛在船沿拖到碼頭,用竹筐銷售到零售市場,不泡水。如今科技發達了,一切都可以活賣,連黃魚、鯧魚也都有活的售賣。

(2)有些蟹可以不綁繩子賣。如旺季時的梭子蟹,但有些蟹必須綁繩子,如青蟹(即潯,學名鋸緣青蟹,因其青色的外殼邊緣有鋸齒狀缺口而得名,鱘分為菜鱘和紅鱘兩種,菜鱘是雄鱘,紅鱘是雌鱘,也叫紅膏青蟹),不綁繩就沒法運輸銷售,因爬動過程蟹肉容易變瘦,兩隻蟹鰲還非常鋒利,只有被咬過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青蟹的厲害,所以,不綁不安全。

(3)以前,無論梭子蟹還是青蟹都是用稻草繩子捆綁的,青蟹還會綁上一點海爛泥,都是為了保鮮。但後來,綁青蟹的稻草繩升級為吸水性很好的「布繩」,綁梭子蟹的稻草繩升級為橡皮筋,大約十年前又出現了厚重的橡皮筋。

綁蟹繩子升級以後,其功能也同步升級,從「保鮮」升級為「增重」,一般來說,蟹越好,繩越重,繩子重量的常規界限是毛重的40%。在梭子蟹(也稱為「白蟹」)上市旺季(如國慶期間)就不會綁這麼粗壯繩子,而是用很細的橡皮筋捆紮,這個時候的綁蟹繩子又恢復了傳統功能。

有一種「石蟹」貴的時候賣到每500克80元,便宜的時候只賣每500克10-15元,但從來不會用粗繩子,都是用精細橡皮筋捆綁。也許是石蟹的個頭較小,不容易捆綁才用細繩。至於河蟹(大閘蟹)的售賣方式有兩種:稱重售賣(又分為水養與干養)和按只售賣(分等級,或整箱售賣)。稱重售賣後提供免費扎繩服務,有時候還會送蟹醋。

我的購蟹體驗

在上海,我幾乎從來不到超市買蟹,離家不遠的永輝超市有菜潯(雄青蟹)和不綁繩子的養在水裡的梭子蟹賣,菜潯是用稻草繩子捆綁的,按只賣,小蟹,每隻大概是20元左右。菜場裡面常年有蟹賣,品質較好,價格較貴,只有認準一個攤位,才不會上當。有一次買回來一隻大個的活梭子蟹,100多元,不綁繩子,不能吃,原來是鹹的,估計是海水晶放多了。

菜場外面通常是梭子蟹旺季才有賣,價格比菜場裡面便宜30%甚至更多,個頭較小,不綁繩子,但可能會短斤缺兩,還套上一個厚重的馬夾袋(有些攤位不套袋子稱重)。無論是菜場還是菜場外面的菜店所買來的蟹,口感都與寧波買的蟹完全不同,也許問題出在蟹的產地和海水晶上。

所以,過去在煮蟹的時候要放點鹽,現在完全不用放鹽也是鹹的。過去買來蟹以後洗乾淨立即燒煮,如今則在清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再蒸煮,寧可吃死蟹。過去蒸蟹是蟹蓋朝下放,以免美味的蟹露流出,如今蒸蟹是蟹蓋朝上放。過去煮蟹以後的蟹露很美味,如今的蟹露直接倒掉。擔心有太多不安全的東西,口感也不好。

說這些,只想說明一點:買蟹貴在品質。另一方面,蟹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選擇,先不說河蟹有「九雌十雄」的說法,海蟹如梭子蟹,鮮度的評判標準有兩個:雄蟹比雌蟹更鮮嫩;瘦蟹比肥蟹更鮮美。

關鍵是綁蟹繩要回歸「保鮮」功能

侯毅提出的兩條規則,第一條「剪角去水」比較容易做到,不過剪角以後的馬夾袋稱重後還有水,因為蟹會吐水,所以,稱重以後還應該套個不易弄破的馬夾袋。

第二條「無繩售賣」做起來有點小複雜。按只賣當然比較簡單,本來有繩的蟹要無繩售賣就很難「去皮」,繩子的重量不太好估計,又不能把繩子解開稱重以後再綁上,這樣做費時費力,增加成本。當然,也可以不綁繩子銷售,損耗就很大,每個時段要設定不同的售賣價格。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從源頭開始,要求供應商或生產商按照盒馬的標準來供貨。這就要看盒馬當前的供貨渠道,以及對供應商的影響力。如中國出口日本的蔬菜,最大的障礙其實並不是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有關外觀、規格等方面的標準,如蘿蔔,人家就要你三根葉子的,你給他們四根葉子的,就不行。

當然,標準也有彈性,東西少的時候,標準就會有所放鬆,東西多的時候或關係緊張的時候,標準執行就會很嚴格。

侯毅提出:「就算全世界都這麼賣,盒馬也不能。」這是一種很好的姿態,更體現了盒馬人顛覆傳統經營手法的決心,同時,也是對水產行業奉行多年的「行規」一次巨大攪動。我相信盒馬會比人們想像的做得更好。局外人只是憑點滴感受議論一番而已。

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被顛覆的:消費者也心知肚明的商業忽悠行為。總得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綁螃蟹的繩子回歸到「保鮮」的功能上。如果這樣做了,即使有繩子,消費者也不會有在意,有關法律法規也應該許可有些東西毛重銷售。因為沒有繩子的螃蟹的危害要遠遠大於有繩子的螃蟹。我喜歡有繩子捆綁的螃蟹,關鍵是繩子的大小。有關部門或企業是不是需要像給月餅過度包裝那樣定一個不得超過20%的標準,這還有待論證。

但對消費者來說,有一點也是需要明確的,如果綁繩子螃蟹賣90元500克,不綁繩子的螃蟹起碼應該賣200元500克。因為不綁繩子損耗會增加。

價格提高以後可能就會影響銷售,這也是大家很糾結的問題。所以,還是綁繩子好,看起來不是很貴,就會多買點,這就是錨定效應。但如果企業利用錨定效應忽悠消費者甚至消費者利益,那是應該糾正的。但營銷與忽悠的界限常常難以區分。有很多事情是消費者心甘情願被「忽悠」。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忽悠」與「被忽悠」的過程。

編後語:我們鼓勵消費者應該較真,優秀的購物環境與生態是必須有消費者的積极參与的。長期以來,我們的消費者太緘默,維護自身權利的事做得太少,他們消極地選擇不信任。零售商品去皮銷售天經地義,國家也有相關法律,只是還不夠清晰,更沒有嚴格執行,有關部門也需要制定一個標準。但不管如何,大的零售商就應該帶頭執行,樹行業之好風氣。

掃碼報名參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商網資訊 的精彩文章:

就零售業來說,渠道效率最大的尺度還是在人

TAG:聯商網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