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月亮有沒有可能是地球早期俘獲的小行星?

月亮有沒有可能是地球早期俘獲的小行星?

人類的航空技術已今非昔比,但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其實人類對於地球對於月球的了解也僅僅是浮於表面,比如說地球的深海,比如說月球的起源,其實了解的並不多。

在目前已知科學概念里,自古以來,月球就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圍繞著地球迴旋不息,它誕生40多億年以來,從未離開過地球,是地球最忠實的伴侶,從古代的一些詩詞中也可以窺見一些端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目前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月球的成因主要有三種假說,分別是分裂說、俘獲說以及碰撞說。

而其中的俘獲說則是闡述了月亮原本可能是一顆運行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不過後來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而成為地球的衛星。

而這一假說的有力證據之一則是月球和地球的化學成分和平均密度存在較大的差異,而月球這兩樣性質則和隕石和小行星十分接近。

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學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們可能是由太陽原始星雲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質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卻與隕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中,由於太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脫離原來的軌道而被地球所俘獲。有人認為,這個事件發生在35億年前,整個過程經歷5億年。在月球被地球俘獲後,月球由於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噴發出大量岩漿,形成月海玄武岩。

不過俘獲說目前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的一方面則是地球和月球的規模太過於接近了,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在天體力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天體要想俘獲一個規模如此接近的衛星是十分困難的。

並且地球在俘獲月球時除了靠地球引力之外還需要太陽引力和原始大氣阻力的協同作用,最終才能把月球穩定在衛星軌道上。而這就要求當時的地球需要擁有一個非常大的大氣層來消耗月球接近時的能量,從而減緩月球的速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真的可以淘汰石油天然氣嗎
猜想40億年後的人類是什麼樣?回答:0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