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惟念天下:參觀劉青霞故居

惟念天下:參觀劉青霞故居

今天是周六,我慕名參觀了劉青霞故居。

劉青霞女士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資產階級革命家。劉青霞故居建於1880年,位於開封市北土街。200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開封市一處著名景點和社會道德教育基地。

故居無言,歷史有聲。在這裡,每一處地方,每一件物品,都默默地訴說著這位巾幗女傑動人心魄的一生。

劉青霞(1877-1922)是河南安陽人,原名馬青霞,後因嫁於劉姓丈夫,而改名劉青霞。其父馬丕瑤,曾為廣西、廣東巡撫,為官清廉,憂國憂民,開明耿直,家風嚴謹,深深地影響了少兒時期的劉青霞。劉青霞十八歲出嫁,二十五歲喪夫,繼承了劉家千萬家業。她宅心仁厚,樂善好施,捐資修建了賈魯河大石橋,解決了百姓出行難題。出銀八萬兩興建了師古堂,內設孤貧院。她還辦義學、設義莊,開辦平民工廠和難民收容所,被光緒帝誥封為一品夫人。

1907年,劉青霞跟隨二哥赴日本考察,這在劉青霞一生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那裡,劉青霞結識了孫中山和同盟會(後加入同盟會),牢固樹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走上了匡救國家危亡的道路。

在日本,劉青霞支持創辦了《中國新女界》和《河南》雜誌,積極宣傳進步思想。回國後,又出巨資與他人共同創辦了河南公立旅京豫學堂、公立中州女子學堂附小(今開封市二師附小)。1908年,劉青霞在尉氏縣創辦了華英女校,這是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又捐地三十畝,創辦了桑蠶學校。同時,慷慨資助了許多學堂,為中國的女學及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青霞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出資兩萬六千兩創辦了大河書社,成為同盟會河南分會的秘密活動地點。她與同盟會張鍾端一起醞釀河南起義,並出資作為起義經費。起義爆發後,她又冒著生命危險營救了一批革命志士。

民國初年,劉青霞被選為北京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和北京婦女女子事務維持會會長,積极參加婦女要求參政的運動。她舉辦愛國捐,被選為河南國民捐總理。1913年初,劉青霞兩次赴上海拜見孫中山,表示願將全部家產捐獻給國家,作為修築鐵路之用。但因袁世凱叛變共和,她捐款修路的願望未能實現。直到1922年,在馮玉祥督豫時,劉青霞傾其所有,把家產充公,移作辦學費用。

1923年,劉青霞因病去世。一名胸懷天下、劍膽琴心的奇女子,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沿著平整的石板路,撫摸著有些風化的磚牆,我久久的徜徉在悠長的甬道中,不僅思緒萬千。一名弱女子,生逢亂世,卻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擔當和作為。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膽識,又是何等的境界!劉青霞女士留給我們的,是又一筆難以衡量的寶貴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想來敲幸福的門 的精彩文章:

TAG:夢想來敲幸福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