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曉平:成志會鮮為人知,卻舉足輕重

陳曉平:成志會鮮為人知,卻舉足輕重

「成志會」(Chen Chih Hui,簡寫為C.C.H.)是民國史上舉足輕重的留美學生兄弟會,曾佔據民國財經、外交、教育、醫學、工程、法律界重要崗位,湧現出多個領域的學術宗師,徒子徒孫遍布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美國,迄今仍鮮為人知。令人稱奇的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與「戰犯」孔祥熙看起來似乎毫不沾邊,卻在會中稱兄道弟,把酒言歡。

成志會緣起

民國外交家王正廷是成志會創會會長,1919年在巴黎和會拒簽和約令他一夜成名。1913年,時任參議院代議長的王正廷反對袁世凱進行五國大借款,遭袁忌恨,被嚴密監視。王氏廣邀親朋赴宴,席終,跟他年貌相似的成志會兄弟韓竹坪,扮作主人送客到門口,主人則穿上韓竹坪的衣服,溜之大吉,順利出京。這次出逃,端賴成志會兄弟出手相助。

王正廷

成志會曾是個「秘密」組織。1946年,成志會美國分會決議,會員自認適當時可將會員姓名以及聚會時間地點公開。1959年,美國分會出版英文小冊子《成志會五十年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C.C.H.1908-1958)。該書流傳不廣,迄今只有費正清、吳相湘、方顯廷3個位學者引用過。1980年,台灣大學教授吳相湘根據此書寫成《成志學會促進中國現代化》一文,還原出幾十個人物,尚未窺全豹。

1963年,朱繼聖、凌其峻在《文史資料選輯》發表《四十年來的仁立公司》一文,披露京津著名企業仁立公司的核心人物是曾任清華校長的周詒春,公司股東幾乎都是成志會會員。這篇文章首次公開了部分「弟兄」名單。按照當時的政治標準,這個組織真是薰蕕同器,陶行知與孔祥熙同列。

兄弟會(fraternity)這種社團起源於歐洲,19世紀在美國大學中逐漸普及。兄弟會要求會員保守秘密,往往被世人妖魔化,被貼上「搞陰謀」的標籤,甚至被誇張到可以呼風喚雨的地步。

1928年,林徽因對媒體發表談話稱:「美國大學生活之勢力,全以兄弟會為中心。」(《北洋畫報》第192期)。兄弟會的立意是發展友誼、互助互惠,入會儀式帶有神秘色彩。畢業以後,同一兄弟會的成員相互提攜。認識到兄弟會只是一種美國校園社交文化,就不容易被迷惑。中國學生這類社團除成志會外,還有Flip Flap(顧維鈞、宋子文)等。1925年,有留美學生在《晨報副刊》發表文章,披露當時留美中國學生已有兄弟會23個。

1908年秋,在哈特福德召開的中國學生聯合會年會上,王正廷、郭秉文、余日章、朱成章、朱庭祺等7個留學生,商議效仿美國兄弟會成立「大衛與約拿單」(David and Jonathan)組織。(《王正廷回顧錄》自序)大衛是聖經裡面殺死巨人歌利亞的年輕人,後為著名的大衛王;約拿單也是以色列勇士,與大衛保持生死不渝的友誼。這個名稱除了象徵友誼,似乎還含有重振古老國家的含義。「大衛與約拿單」只有口頭約定的章程:一、共勉努力提高中國地位;二、相互照顧保護;三、新人入會,實行一票否決;四、每月集會一次。由於吸收新「弟兄」十分嚴格,到1920年只有會員33人。留學生回國後,這個組織也開始在國內吸收「上升中的領袖人物」(《王正廷回顧錄》自序),沒有留學經歷的職業教育家黃炎培就是在國內入會的。

1917年,另一批留學生劉廷芳、陳鶴琴等成立「十字架與劍」(Cross and Sword)。兩會的章程十分相似,都強調為提高中國地位而努力,相互照顧保護,嚴守秘密,吸收新會員實行一票否決。次年,王正廷銜孫中山之命出使美國,受邀參入「十字架與刀」,成為跨會會員。後經兩會各自的大會通過,決定合併,定名為「成志會」(Chen Chih Hui,簡稱C.C.H.)。1920年8月28日,兩會在上海集會宣布正式合併。(吳相湘:《民國史縱橫談》第145-149頁)

劉廷芳

在實際使用中,成志會的中英名稱並不統一,有時也叫成志社、成志學會(Ch』en Chih Hsüeh Hui)。到1936年,成志會共有會員227人,絕大多數是男性,只有兩個例外:國立女子師範大學副校長鬍彬夏(朱庭祺夫人),嶺南大學女學監廖奉獻(王正黼夫人)。

「女兄弟」胡彬夏

機構與活動

成志會宗旨是「For the Uplift of China」(為提升中國地位而努力)。按創會會長王正廷的說法,成志會的任務是「推進公益事業」,尤其關注教育、體育、慈善、交通設施這幾個方面。成志會要求會員保守秘密,目的是加強內部凝聚力,吳相湘先生指出「絕不可認為它是隱藏某一計劃的秘密組織」。

筆者查到1929年8月成志會上海臨時大會會議錄殘帙,由此撞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會議錄顯示,大會籌委會主席是教育界名人黃炎培。筆者將《黃炎培日記》爬梳一過,參以《洪業傳》、《何廉回憶錄》、《方顯廷回憶錄》等,復原了成志會會員200多人的名單,雖非全部,相信比較重要的會員已浮出水面。

成志會的領導機構是中央委員會(《黃炎培日記》第六卷第163頁,以下引用簡稱《日記》),設委員、常務委員,並選舉會長,1930年度會長是胡詒谷(江蘇高等法院民庭庭長)。中央委員會之下,設決議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新會員提名委員會、程序委員會、服務委員會等機構(《日記》第七卷第94頁)。同城會員定期利用聚餐方式會面。中國、北美兩地,似乎每年開一次年會,必要時可開臨時大會。成志會在上海、廣州、天津、北平、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波士頓等地設有支會,其中以上海支會人數最多,1929年支會長即是黃炎培。

1929年8月23-25日,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召開臨時大會,籌委會主席是黃炎培,總幹事是「中國廣告之父」林振彬,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創始人王正廷到會演講。這次大會,選舉出由13人組成的中央委員會。會後,到西愛咸斯路383號孔祥熙宅舉行「園遊會」。(《成志會臨時大會各委員會名單》;《日記》第三卷第175頁)

1929年成志會臨時大會黃炎培歡迎詞

成志會聚會之上海孔祥熙宅(《上海百處名人故居品鑒》)

至寫作本文為止,筆者已整理出234人名單,尚不齊全,相信已比較接近全貌。對會員國內就讀院校、留學院校初步分析表明:除數十個資料不全者外,有54人在國內曾就讀清華(含游美肄業館、清華學堂、清華學校、清華大學),29人來自聖約翰,12人來自東吳大學,來自南洋公學(中學、大學)、北洋西學堂(北洋大學)的各7人,滬江6人,南開(中學、大學)5人。

在美國就讀院校中,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以37人高居榜首,其次是耶魯(20人)、哈佛(18人)、芝加哥大學(16人)、麻省理工學院(15人)、康奈爾(12人)、賓夕法尼亞(9人)、伊利諾(8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7人),幾乎都分布在美國東部。

不可否認,成志會與基督教青年會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有些場合可以說是不分彼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15萬華工開赴法國戰場。基督教青年會派遣服務隊到法境為華工服務,這個服務隊的領袖人物晏陽初、蔣廷黻、傅若愚都先後加入成志會。晏陽初在為華工開辦識字班過程中,認識到平民教育極端重要,之後終身投入到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事業之中。成志會致力於在中國推廣體育運動,很多時候也是通過青年會這個途徑,這與王正廷、張伯苓從青年會開始涉足社會活動有極大關係。

外交界

王正廷多次出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臨時代理過國務總理,與國民黨淵源不深。1928年,天下底定,蔣介石力排眾議,讓王正廷當外交部長,有成志會的運作成分。

王正廷曾協助馮玉祥搞「北京政變」,當濟南事件發生時,他正在馮氏軍中,兩人立即趕到蔣氏駐地,分析判斷形勢,提出繞道北伐策略,並冒險深入虎穴與日方談判,這個表現讓蔣氏十分讚賞。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蔣中正頗想在外交上有一番作為,與立志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王正廷一拍即合。這種合作,也與孔祥熙的力薦分不開。孔祥熙長期得到王正廷提攜,投桃報李正是成志會的規則之一。

王正廷的成名與淡出,均與對日交涉有關。巴黎和會的時候,王正廷力主拒簽和約,舉國同欽。「九?一八」事變爆發,10天後外交部長王正廷被愛國青年痛毆,隨後辭職。王正廷在1928-1931年間受蔣介石信任,開展「革命外交」,在廢除不平等條約方面確有成績,在處理對日關係方面也有一些失誤。抗戰初期王正廷使美,孔祥熙出力為多,但在爭取美援方面無甚成績,黯然回國。

成志會在外交系統有不少人馬,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外交總長王寵惠、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外交部常務次長劉鍇、情報司司長刁敏謙、駐古巴大使凌冰、駐秘魯大使徐淑希等人。

王寵惠

財經界

孔祥熙自1907年回國後,一直在山西辦教育,直到1922年,王正廷任魯案善後督辦,邀請孔祥熙當實業部長,才開始步入政界;王正廷負責中俄交涉事宜時,命孔祥熙為駐奉天代表。1927年冬,孔祥熙說服閻錫山、馮玉祥擁蔣復職,他與馮玉祥的交情,應該是通過成志會兄弟王正廷的媒介。隨著孔祥熙在國民政府中地位和實力的不斷提升,成志會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孔祥熙身上。

孔祥熙總是被貼上「貪腐」的標籤,他對抗戰的貢獻容易受到忽視。在東南半壁江山失陷的環境下,孔氏力任艱巨,保障軍費與教育經費供給,功不可沒。書生論政,總是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毛病。俗語有云「當家三年,狗也嫌」,何況他從1933年至1944年,身兼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當家超過十年,對他不滿的人當然大有人在。孔祥熙的小舅子宋子文、CC系、黃埔系,都是「倒孔」的主力,中共與「第三勢力」對此也配合默契。

孔祥熙十分倚重「中國的摩根」陳光甫。陳氏白手起家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並發展為中國存款最多的商業銀行,確屬金融奇才。不少人誤將陳光甫列入宋子文派系,可謂大大的誤會,他是如假包換的成志會骨幹。「七七」事變後全國抗戰爆發,國府財政極度緊張,他受孔祥熙重託到美國洽談借款,出色完成使命。胡適、黃炎培在日記里都對陳光甫的人品讚歎有加。

成志會雲集財經界、實業界重量級人物,構成了孔祥熙執掌財政金融大權的基礎。上海總商會會長聶雲台(聶其傑)、中國銀行總經理貝祖詒、中國銀行秘書長戴志騫、火柴大王劉鴻生、交通銀行總經理王志莘、上海銀行陳光甫、阜豐麵粉公司董事長孫多鈺、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均先後入會。成志會「兄弟」廣泛分布在財政部、工商部、交通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等機關,以及復興商業公司等國營企業。孔祥熙字「庸之」,正如盛宣懷自稱「愚齋」一樣,乃是故示謙抑,並非真的無能。孔氏主持行政院時期,將學者蔣廷黻、何廉引入政界,計劃對行政系統作大刀闊斧的改革,奈何阻力太大,被迫派蔣廷黻出國,對官僚系統作出讓步。

貝祖詒

專業精英

成志會網羅了不少醫學精英,內中有幾個特別傑出的人物。顏福慶來自聖約翰世家,伯父顏永京為聖約翰書院創始人。顏福慶從聖約翰畢業後留美,獲哈佛博士學位,後創辦湘雅醫學院,擔任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蜚聲海內;林可勝主持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國防醫學院,擔任過中華民國衛生部部長;沈克非歷任南京中央醫院院長、衛生署副署長、上海中山醫院院長;金寶善在公共衛生方面貢獻突出,當過衛生署署長、衛生部次長;刁信德為上海紅會總醫院院長。

顏福慶

在工科、農科方面,成志會也網羅了一些佼佼者。凌鴻勛以鐵路專家著稱,並曾出任南洋大學校長。茅以升為土木工程專家,以建設錢塘江大橋聞名於世,三次主持唐山交通大學。中國第一個林學碩士、中央林業試驗所所長韓竹坪(韓安),也即掩護王正廷逃出北京的替身,是近代林業的開拓者。

茅以升夫婦

後話

成志會只是相互提攜的兄弟會,不是政治組織,除了「提升中國地位」這一宗旨之外,沒有其他政治綱領,更加沒有組織地下陰謀活動,否則在解放初期的嚴格審查之中很難過關。1949年,黃炎培出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後兼人大副委員長。1952年,冶金專家陳新民受命籌建中南礦冶學院並任第一任院長。茅以升主持鐵道科學研究院30多年,當時鐵路屬於部隊編製,不會讓一個政治上不放心的人主持科研。周恩來長期以來是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主要執行者,也是地下工作的主要領導人,他的兩大得力幹將閻寶航、冀朝鼎在成志會潛伏多年,深知內情。周恩來沒有將成志會當作敵對組織,而是將黃炎培、陳光甫、劉鴻生、周作民這些名人等列作重要統戰對象。

筆者憑藉有限的史料窺探成志會的活動,目的在提供一個觀察近代中國巨變的新視角。作為最精通西學的一個群體,儘管在各個專業領域上有突出貢獻,他們並不能主導近代中國的走向。海通以來,科舉精英與留學精英為應對世變,分別提出其救國思路並試圖付諸實踐,最終或被淘汰或被限制在專業領域。真正左右近代中國走向的,乃是一批曾被視作「非主流」的人物,或者換一種舊時的說法,叫做「小知識分子」。

(註:本文提到的人物,除黎元洪、蔣介石、周恩來、閻錫山、馮玉祥、宋子文、顧維鈞、胡適、費正清、吳相湘外,均為成志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體細胞克隆猴第一人:技術無法申請專利,領先窗口期僅有一年
美重啟海基核巡航導彈之爭:砝碼還是套路?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