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喜歡古詩的孩子到底比別人強在哪?

從小喜歡古詩的孩子到底比別人強在哪?

這是清華爸+南大媽工余的育兒自留地

文 | 果媽

上周五起,《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火熱連播,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一定有一款溫暖到了你?

GIF

此前,還有豆瓣高分的央視綜藝《經典詠流傳》,以「詩+歌」的雙重殺器形式,讓網友們大呼:「好聽到像是耳朵懷了孕!」

GIF

在「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朗讀者」、「經典詠流傳」這些親近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信的經典節目面前,無疑包含著主流輿論導向的推動。同樣,在教育層面,我們看到的是自去年9月開學以來,部編本語文新教材大換血,中小學古詩/文增幅高達80%。加上最近教育部頻繁出台的各項政策,毋庸置疑,「大語文」時代已然到來。

然而,熱議之下,也同樣有人質疑。網路上不乏這樣的「詩詞無用論」

一年級老師又要求開始背誦《百家姓》。之前是《三字經》、《千字文》,現在還要跟讀《道德經》、《出師表》、《治學三境界》。這些老掉牙的東西,跟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哪有一毛錢的關係?強制孩子死記硬背又不懂意思,有何用?

詩詞古文還是讓喜歡的人去研究吧,我們看看就行,沒什麼用

難道你忘記了自己小時候背誦這些東西多痛苦嗎?還要把痛苦強加給孩子

那麼,孩子背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這些從小喜愛古詩文的孩子,究竟又比別人強在哪?

1、學古詩文能陶冶人的情操,改變人的氣質。

大家在看《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的時候,為什麼半數以上的觀眾都被康震老師圈了粉(我是其中之一,特想去考他的研究生)?

這就是長期浸潤研究古漢語的學者從內而外散發出的一種氣質和修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你在吟誦《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時,只道它好,卻不知好在哪。康震會告訴你,蘇東坡65年的一生中,起碼有12年都在被流放。但就是在流放的苦難中,他為我們奉獻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奉獻了「也無風雨也無晴」。因為他的人生沒有「歸零」一說,展現了蘇軾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的堅韌和自信。

也許當你在教孩子吟誦《靜夜思》時,知道這短短20個字表達的是思鄉之愁,康震還會告訴你,這流傳千年的經典居然不是李白的原文,而是經過了明代人的改編而來,原文是:「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改寫使得它的意境更加圓潤,才更加容易傳誦。

當孩子在哇哇背誦《三字經》時,康震會告訴你,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了一本大百科全書叫《玉海》,這本書被濃縮成1000多字,就是我們誦讀的《三字經》。三字經雖小,知識層次卻很豐富,從講教育原則,介紹好人好事,到講中國朝代變化,古代有哪些書,最後鼓勵孩子好好讀書。而且經過後世的代代擴充,它成為一部與時俱進的蒙學經典。

可能你說,小孩子不了解這些古文詩意。沒有關係,就像唱歌一樣,記憶在行雲流水間就能夠增長成他們的底蘊。小時候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一生的視野。美貌、外在可以妝扮出來,但教養和情操,只能通過日積月累的文化沉澱。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古詩文。

↑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女士

2、學古詩文能提升一個人的文字和寫作能力。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

古詩古文,是學習語言和中文最好的開始。從小學習古詩詞,中文之美早在心裡扎了根,之後學習古文,就會駕輕就熟。寫起文章來,語句也自然精鍊優美。

這裡我想舉金庸的例子。

金庸年幼時家裡有三間書房,裡面都是線裝書。《封神演義》《兒女英雄傳》《明史》《水滸》……這些古代經典文字,早被他讀完化作內功。金庸回憶說,小時候母親和姊妹、姑嫂們喜歡讀《紅樓夢》,大家經常比賽背誦《紅樓夢》的回目詞,贏了的就得一粒糖。

不是遊樂園,不是連續劇,不是王者榮耀,他從小的娛樂活動是讀古詩誦古文。

因此眾所認可的,金庸學識淵博,對古詩文的引用更是信手拈來: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神鵰俠侶》中的程英一見楊過誤終身,引用自《詩經·鄭風·風雨》。

「悠悠我心,豈無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射鵰英雄傳》中歐陽克的台詞,改寫自《詩經》和《短歌行》。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招牌台詞,引用自《摸魚兒·雁丘詞》,基本貫穿了全書。

原創的呢?

「天涯思君不可忘。」——《倚天屠龍記》第一章,郭襄一生的寫照。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射鵰英雄傳》中瑛姑和老頑童的定情之詞。

「塞上牛羊空許約。」——《天龍八部》里蕭峰和阿朱的經典畫面感太強。

更不要說《天龍八部》每一章的回目拼起來就是一首絕妙好詞。有多少讀者都是因為金庸小說而愛上了古典詩詞。

不僅如此,古詩文中蘊含的美感和情意,有的在現代語言中也很難找到。

有段時間,網上盛傳《暮光之城》的一段話: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 and you forever.

翻譯成現代文大意是:

在這個世界我只喜歡三件事——太陽、月亮和你。太陽是為了白天而存在,月亮是為了夜晚,而你對我來說是永恆的。

有深諳古文的網友把它譯為:

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中國古典文字之美,還需再多言么?

3、學古詩文能增添生活情趣和對生命的熱愛。

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還有詩和遠方。

有人說,小時候詩詞背多了,長大後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遊。

有人說,經歷越多才越發現,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詩詞們,都攜帶著作者創作時那一刻的情深,在我們此後漫長的一生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短詩兩三行。就是孩子愛上閱讀、走向遠方的第一步。

三到十二歲的孩子,時刻準備著模仿他看到的任何事物。孩子能學會「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就能學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能記住「大王叫我來巡山,我把人間看一看」,就能學會「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孩子們在朗朗上口的詩詞中感受漢語言文字的優美,品味中華文化的深邃。哪怕當時不明白意思,就讓他們玩著聽著,都比記住粗鄙詞句要好。

小時候記憶里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這完全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日後的談吐、氣質與對生活的熱愛。

孩子接觸到什麼,就有怎樣的審美。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引導。

有人詢問93歲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女士,中國的詩心是否會消失,詩詞是否會滅亡?她是這樣說的:

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是啊,讀古詩文有什麼用?

如果你指望它致富,那麼就該知道,靠它吃飯的人不僅少之又少,並且大都活得都不太好。

如果你指望它提升優越感,不妨想想自己對待朋友圈裡那些「出口成章」的朋友,有幾句讚美發自內心?

如果你指望它拿高分,它的分數和「嚴禁寫成詩歌」的作文,差距又能有多大?

沒錯,除了讓孩子的生命更豐滿更有趣之外,這件事根本毫無用處啊。

- END -

本文版權歸水木百合課堂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百合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水木百合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