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適與胡夢華及其子女

胡適與胡夢華及其子女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58期

胡適與胡夢華及其子女

胡成業

胡夢華(1903-1983),行名,昭佐,字,圃蓀,績溪上庄鎮宅坦村人,國立南京高師西洋文學系,南京高師擴為東南大學,夢華入文學系畢業。留校任教,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夙陽)校長。1929年後為任國民黨安徽指導委員會訓練部秘書,中央組織部黨員訓練處處長,行政院秘書(專任蔣介石機要),河北省代主席,天津市社會局長等。1948年後,胡夢華與中央天津市委地下組織有聯繫,政治開明,支持中共解放天津的革命活動,以社會局長的身份,提供特別通行證和專用小車掩護地下工作者開展工作。為天津市的解放和全力保護檔案,為人民立下了一定的功勞。1951年被定為反革命分子被捕,1975年特赦。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撤銷1975年度赦字第187號特赦通知書,定胡夢華為愛國人士。1975年5月—1983年9月,任天津市政協委員,文史專員。1983年9月11日在北京病逝,骨灰安置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胡夢華平反後,其父親在蕪湖商業房地產,按政策處理獲一批資金,他捐給母校東南大學30萬元,給家鄉宅坦小學10多萬元,造夢華教學樓。

1

胡氏家世淵源

胡適、胡夢華是績溪「四大胡氏家族」的績溪明經胡氏之一的大宗,同績溪八都的上庄村與宅坦村,有著密切的近世血脈親緣。筆者有拙作《胡適與老師胡宣鐸》,(見《胡適外傳》第一集,胡宣鐸,行名昭甫,夢華,行名昭佐,同是宅坦村進士胡寶鋒之孫子與侄孫),《胡寶鋒與胡適父親胡鐵花》(見《胡適外傳》第二集)。上川(庄)明經胡氏族譜,胡鐵花畫像贊,胡宣鐸以宗弟之名拜題:「儒以經文,俠以綿武,史工列傳,儒俠並敉,亦儒亦俠,英風如覩,念真儒與真俠,微斯人其誰伍」,彰顯著家族世交的血脈情懷。現根據夢華先賢晚年的回憶經歷,加以補充:

1980年8月4日胡夢華致族第胡炳祺信:「關於先族寶鐸公與鐵花公關係,我只是聽適(之)叔對我父和我兄昭會都說過:『只要是你們家托我辦事,如我能辦到的,我是沒有不辦的』。當時,我聽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揣想或系我祖同鐵花公有密友關係。(筆者註:胡鐵花能走上仕途,與時任兵部主事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的胡寶鐸有一定關係,據鐵花族譜記載,胡鐵花赴台灣任職後,往來書信頻繁)兒時我在南京門東方家巷胡正泰綢緞莊,適之的二哥紹之,三哥振之常來緞號同我父親打牌,聽說那時他們在南京後補。那時滿清政府公開賣官封爵,我祖上(寶鐸)以進士在清官任職,我估計可能是我祖父給紹之,振之捐的後補,在南京等缺。??????所以我一直研究探尋我祖與鐵花公的關係」。

2

胡適關愛夢華

1、胡適手書薦學

胡夢華報考南京高師時,父親陪他往南京應試,住在同鄉同學李家修的宿舍內,李是同鄉好友,為人熱心,認為報考南高的人多,錄取不易。他知道胡適父親胡鐵花關係密切,胡適恰好在南京作暑假演講,李家修就建議夢華的父親找胡適寫封「八行書」給南高校長郭秉文,托他關照通融。夢華父親和胡適都照辦了。而胡夢華的考試成績很好,正常錄取了,胡適的信並沒有起到作用。第一天上課時,南京英文科主任張士一教授,卻在課堂上將這封信公開了,當眾說,這是北大教授胡適博士寫的人情信,他推薦的這位學生,我們英文系已錄取了,但並不是憑胡博士的信,而是根據他的考試成績。當時北大與南高,在學術觀點有歧異,門戶之見很深,稱之大學的「北大、南高」兩大派,以此來說明南高嚴格認真,不徇情舞弊,抬高自己,輕鄙北大。但在胡夢華心裡,後來回憶,對胡適的「八行書」,還是記情感恩的。

2、胡適司儀證婚

1922年12月1日,胡夢華與南京同學吳淑貞,在南京花牌樓中國青年會舉行結婚典禮,那時他兩大學都沒有畢業。夢華父親從蕪湖趕到南京主持婚禮,請胡適證婚,東大教授梅光迪,樓光來兩位老師分別為男女雙方的介紹人,新婚夫婦所敬佩的老師楊杏佛、柳詒徽,吳宓諸教授及同學多人都參加了婚禮,謂一時盛大婚慶。

這時梅光迪、柳詒徽、吳宓和胡先驌正在熱辦《學衡月刊》,針對胡適提倡白話文學,展開學術爭論,提出反對與歧異。文化人在婚禮上,也忘不了學術爭鳴,在青年會婚儀喜堂上,胡適展示出文學革命觀點,柳、吳兩師捧出希臘大師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以示當時名遍國內的杜威、羅素,未必青出於蘭,更不足信後來居上。……你來我往,針鋒相對。胡適單槍匹馬,陷入困境,楊杏佛教授拔刀相助,雄辯熱烈。成為胡夢華婚典的佳話和一道經典風景線。

3、胡適日記中的夢華

胡適一生多數在教育學術中生活,胡夢華一生多數在政治上從政,兩人各司其職的人生職責,特別是在國家的動蕩改革中,互相間往來,從職業時間、地域中的不同,在現有的史料中很是稀少。胡適是一個著名的日記、書信作家和書信收藏家,在他留下的豐富、數量恢宏的書信中,胡夢華的名字,顯現頻率不高,在胡適書信記錄中,1923年9月13日,發信至宅坦胡昭佐。

在《胡適日記全編》中,我們發現兩處記載:一是1931年4月25日記:「《大公報》函中說胡夢華即胡昭佐,是績溪宅坦人,向來自稱胡適之的侄兒,但現在做了河北昌平人了!」1931年4月2日《大公報》登出河北省教育界選舉。議會代表六人,其中有胡夢華,昌平人。據胡應華編:胡夢華經歷年表,胡夢華1929年9月—1935年6月,在北平任國民黨河北省黨部監察委員等,同屬河北省域,把籍貫寫成昌平,也情有可原。

但胡適日記中表現了不以為然。二是在1947年2月18日記:「胡夢華來談。」只是這一筆,我們翻閱歷史,此時正是國共兩黨的激戰時期,絕不是一次一般的談話,兩位知交的後代,同宗同族同鄉,必然涉及人生未來,何處何從?我們推想他兩位是高層文化人士,傳承著祖父輩的親密血緣,始終在各自的血脈里流淌,在子女後輩中蕩漾,明經胡氏族人的血液是會融通身上的。三十年代,胡夢華在北平主編和創辦過《人民評論》、《真理雜誌》,曾在胡適家住過,也因受當時日本浪人的挑釁和脅迫,曾到胡適家躲避過。

夢華晚年,以70多歲的高齡,赴美國探親,同享天倫之樂的夢華,有四男二女,都是大學生,或雙文憑、或研究生、長子胡匡瑞曾任台灣省財政廳副廳長,其他的都在美國工作,在美國居住三年多,更加深情地心系胡適,心情激動,血脈涌動地表示要為「吾家胡適博士平反」!

胡夢華手稿

1、撰寫《胡適外傳》。大概在居美期間,撰寫成《胡適外傳》草稿,未見刊發,此珍貴的《胡適外傳》書稿,下落不知。

2、1980年1月10日,夢華從美國致信族弟胡炳祺信:「知廣東中山大學葉顯恩教授(著名徽學研究專家)來績溪八都兩次,探訪有關適之叔情況,熱情可感,我已要來唐德剛著《胡適雜憶》兩本,一冊寄他參考。(結果收到「特扣」通知,頗多周折)」一本寄轉給你,希與樂豐(上庄人,胡適族第)共閱,並為致候。

我先祖寶鐸公與胡鐵花公有舊,兩家頗有來往。在金陵,胡紹之叔昆仲常來南京方家巷胡正泰緞號我家,適之叔在滬上學,冬暑假亦來我家小住;因此對我家頗有好感。我考入南京高等師範與先妻結婚,因為我父對他交情,他都曾為力。我正在抽暇,寫此一段姻緣。

3、1983年2月17日,夢華致族弟胡炳祺信:「今夏始,我擬回國住數月,擬抽暇寫文投《黃山文藝》,兼為我家博士平反。」

4、1983年3月10日,夢華致族弟胡炳祺信:「翻閱台灣編績溪縣誌(乾隆、嘉慶影印合編加新擬簡編),詆毀中國大陸為匪,人神共憤。……胡適傳編得好,應為正編,不宜為『附』。他為人一生忠厚坦白,不諱己錯,足以去法」。

5、1983年7、8月間,夢華回國,暫住華僑大廈,曾與胞弟胡昭仰談起,準備寫文章,寫回憶錄,組織胡適之文史資料委員會,整理編寫胡適之文集及有關紀念文章。……豪情滿懷、壯心不已,哪像八十高齡的老人。

任天津社會局長時的胡夢華訓令

1、夢華四子胡匡久

胡匡久有一篇回憶文章,刊台北《傳記文學》第五十七卷第六期《胡適之先生對我影響》。「我中學畢業,家裡鼓勵我留學美國,考取留學考試,苦於缺少保證金千餘美元,當時在台北的一般家庭都沒有這龐大的存款,更何況我家的情形更差,家裡幾經躊躇,才冒昧地去信給胡適先生借保證金。……在很短時間內,喜出望外,胡適先生就寄來了錢,使我們全家非常感動,絕處逢生,後來我們知道胡先生在美生活並不寬裕,他正好當時拿到一筆錢稿費,將稿費給我相助,真是感人!我1955年5月赴美留學,我記得他對我說:『年輕人,你初次來美,遠離家人,第一件事要切記不要喝酒,你父親酒量很好,想必你也不錯……』又說:『年輕人來美念書,應眼光放遠大些,應多看看美國,多見識一下,勝於死念書』。事隔三十多年,我已成家立業,但每想到胡適之先生對人的和藹親切,平易近人,對後輩的鼓勵和啟發,是使人永遠難忘的。他對我的幫助,使我當年一個無望的青年,開出了一條新路,改變了我的一生,我無以為報,只記住他的言行,為我的模範,做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胡適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你們家的事,只要我能辦到的,我一定照辦。」

2、夢華的二女胡匡政,也就是夢華的第六個孩子。1931年出生,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美國紐約市小兒科專家,丈夫錢煦,美國科學家,美國科學院士,台灣第十一屆科學院士。錢煦的父親是曾任台灣大學校長和中研院院長的錢思亮,而錢思亮的夫人張婉度是江冬秀的乾女兒,故錢、胡氏兩家關係密切,親上加親。1958年胡適赴台任中研院院長,江冬秀仍居美國,錢煦和胡匡政夫婦搬進胡宅與江冬秀作伴,當時錢煦在哥倫比亞大學生理系當講師。

錢思亮原是北大化學系教授(時胡適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赴台灣後任台大教授,1951年胡適推薦任台大校長,胡適與錢思亮有著多層的親情密切關係。胡適於1958年4月赴台任中研院長時,就在錢思亮家落腳,至1958年11月5日胡適才遷往台灣南港中研院新居。1960年12月17日,錢思亮夫婦在自宅為胡適70大壽慶生,1961年2月和11月,兩次因心臟病住院,共100多天,出院養護期間,也住在錢家。1962年2月24日胡適逝世,錢思亮為遺囑執行人之一。胡適逝世後,江冬秀一直居住在錢思亮家,直至1975年8月逝去。真是:

家族世交追慎遠,新老接替代代花。

歷史記憶鏡中監,感恩圖報德人家。

主要參考資料:

1、《胡適日記全編》第6、7冊。

2、《績溪文史資料》第3輯:胡昭仰—胡夢華傳略

3、《胡適晚年身影》。

(作者系績溪縣人大退休幹部,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厚冰見聞 的精彩文章:

董源與澄心堂紙——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宣紙上揮毫的畫家

TAG:徐厚冰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