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樂朗讀:有名有錢,不一定就是大好事

美樂朗讀:有名有錢,不一定就是大好事

「南師讀書會」是佛醫堂發起的一個推廣閱讀南懷瑾老師著作的公益項目,我們每天就一個主題為您朗讀幾段南懷瑾著作中的文章,讓大家可以用碎片化時間,每天讀點南懷瑾。

各位師兄好!歡迎您收聽「南師讀書會」,我是美樂,在這裡每天為您朗讀幾段南懷瑾老師著作中的摘錄,助您每天有所進步。

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南懷瑾老師講述「無住相布施,福德果報無量」的主題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這是佛嚴重的吩咐,他又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的人,要能夠做到無相布施,一切相不住為什麼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國古文來講,就是「義所當為」四個字,人生就應該這樣作。利人、助人、慈悲,這樣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報,大得像虛空一樣不可思量。須菩提啊,你要記住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如我所教你的,無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住在愁眉苦臉的當然不對,一天到晚在散漫無所歸的也不對,不空也不對,要一切無所住,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這是大乘菩薩般若道的修法。

所以禪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剛經》,就是走的這個法門,一切無所住,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礎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看《金剛經》講般若,常常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認為《金剛經》是談空。《金剛經》沒有一句談到空,他只拿虛空來作比方,大家認為《金剛經》講空法是一個錯誤。《金剛經》只告訴你無所住!無所住並不是空啊!無所住,如行雲流水,你看那個流水在流,永遠不停留的過去了,但是又有來的,而一切是無所住,並沒有叫你空啊!這一點青年同學要特別注意。

佛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認識真正佛法,「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這樣去修。第二個要點告訴我們,真修到無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我們曉得做生意要有三種資本,一種是開設的資金,二是貨賣出去貨款未收回時,還要佔一筆資金,第三筆是周轉金。學佛只要兩筆資本就夠了,比做生意划得來。哪兩筆資本呢?就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資糧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中國傳統給朋友寫匾額,寫一個──福慧雙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雙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又有錢又有富貴功名,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窮得要死,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法。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這叫作福慧雙修,智慧資糧圓滿了,福德資糧圓滿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念到皈依佛兩足尊,就是這個兩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

《金剛經》告訴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佛經上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過世百年後,印度有一個有名的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信佛,中年以後開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有一個塔,唐朝以後飛到中國來了,不曉得因為地震還是其他道理,這個塔懸空飛過來,落到浙江寧波的阿育王寺,這個塔裡邊是佛當時本身真的舍利子,所以這個廟子本身也稱阿育王寺。

阿育王的時候,有一位尊者優婆,是大阿羅漢,與阿育王兩人是好朋友。你們翻開《阿育王傳》,佛出來托缽化緣,遇到兩個小孩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見佛手裡端一個缽;這時,一個孩子手裡正抓一把沙子,就說:這個供養你!佛說:善哉!善哉!另外一個也最至誠的隨喜了。於是佛就預言了,百年以後,以此功德,一個當治世的帝王,一個當輔相。阿育王就是那個供養沙子的小孩,他有供養佛的好因緣,可是他供養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皮膚病,皮膚髮癢。

歷史上這種人很多,我們清朝末期中興名將曾國藩,功蓋一時,也是一輩子皮膚病,相傳曾國藩是大蟒蛇變的,皮膚癢抓得一片片掉下來。阿育王一生也吃這個苦頭,這個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愛布施,蓋廟子、救濟窮人、救濟社會,結果把國庫的錢快布施光了。最後當他躺在病床上,還要布施,左右的大臣去告訴太子,你不能再讓他布施了,等你接位的時候,國庫里一毛錢都沒有,怎麼辦?所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鎖了不能下達。他知道之後心裡很難過,自己躺在病床也沒有辦法。有一天吃一個梨子,他把自己兒子等都找來說:我問你們,今天世界上,誰的威權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下來說:當今世上當然是大王你的威權最大了。阿育王說:耶!耶!你不要欺騙人,我是很有威權,我的威權現在只能達到半個梨子,我現在叫你們布施也做不到,這半個梨子我不吃了,你把它送到那個廟上去供養。說完了,也就閉目而逝了。

由於這個歷史的故事,大家便可真正了解到人生,無論你生前是有如何的權力和威望,或者是多麼的富有和榮耀,到了真的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所有的美德和才華、功名和富貴,都如曇花泡影,毫無用處。甚至在你活著的時候,暫時屬於自己的幾十斤肉骨頭,也只好隨便由人擺布,了無是處了。

阿育王這麼一講,大臣沒有辦法,就用金盤子去接那半個梨子,這時那個尊者在廟子里就知道了,打鐘打鼓,全體集合,披袈裟到山門口,迎接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

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個梨子,向大家宣布這是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沒有辦法每個人都分到,就用最大的大鍋煮稀飯,把這個梨子丟進去,大家都跟他結緣。等到阿育王一死,這位尊者說也要走了,就圓寂了。

歷史上這些故事很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長春一樣,成吉思汗一死,丘長春告訴徒弟們說要洗澡,跳進水池洗完了以後說,我那個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

這是講到福德,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阿育王那一下的布施,小孩子拿的沙子,不住相的布施,的確是無心的;如果說我們大家學學阿育王,明天拿點東西到佛前供供,來生也得一個治世聖王,辦得到嗎?辦不到!因為你是有心,是住相。小孩子拿著沙子,他看那個沙子就像黃金一樣,一念的誠意供養,所以叫做不住相布施。

還有個佛經上提到的周利盤陀伽的故事。佛在世時他也跟著學佛,笨得無比,豈止《金剛經》不會念,連個阿彌陀佛都不會念,佛最後就叫他念「掃帚」兩個字。他念了「掃」,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掃」,學了好多年才會念。可是後來他的神通最大,還救了幾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壓過來,周利盤陀伽在後面一指,就把山推開了。那個氣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掃帚念出來的。

佛經里講到他也有一段因緣,當他要到佛那裡出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我們這些師兄阿難呀,須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擋住不準。他就在山門外面大吵,佛在裡邊打坐聽到了,出來問大家,為什麼不讓他出家!這些大弟子們都有些神通,說觀察過這個人,五百生以來都沒有跟佛結過緣,因此無緣出家。佛就罵他們了:你們啊,就只曉得當羅漢,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什麼你們知道嗎?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條狗,與我有緣。它跑到一個地方吃大便,那個茅廁叫做吊足樓,你們在這裡很少看到,在大陸高山上住,那個茅廁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廁底。所以古人有兩句詩:「板狹尿流急,坑深糞落遲。」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這個是挖苦古代專門讀書做對子的人,連茅廁也做成對子。那隻狗到這種地方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來,正好掉到它尾巴上。那隻狗嚇得掉頭就跑,一邊跑看到一個古塔,是個有道羅漢的墓,狗看到這個古塔就要翹尾巴屙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這個羅漢的墳堆上面去了。佛說:他啊,當時就是以這個大便供養我,所以跟我結了緣。那個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獨覺佛的骨灰塔。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於我們吃紅燒肉一樣的香,那是它的糧食。它以最好的糧食,尾巴一甩上去,無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它是福德無量。佛說:以此因緣,所以他可以出家。

這位老頭子跟佛出家以後,都做苦工,佛也教他修持,太笨了,都沒有辦法教會他,稍微多兩句,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掃地!教他一邊掃,一邊念「掃帚」,搞了好幾年,他才記住了掃帚,後來他也悟了道。

修行就像掃帚一樣,心裡頭雜念都要掃掉,無住相布施,所以無住相這一句話就是掃帚,你心裡頭什麼妄念都要掃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隨時隨地都達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這才是真學佛。

《金剛經說什麼》《原本大學微言》

以上朗讀的內容,是南老師教導我們: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無所住去用心修行,要一切無所住,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那才是真修行。希望大家有所醒悟。

本期南師讀書會的文字部分是摘編自「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公眾號,我們對編者表示感謝。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了解南懷瑾,多去讀南老師的著作,更推薦大家多來佛醫堂參加共修活動,真正踐行南老師所倡導的「實修」精神。

感謝收聽本期「南師讀書會」,我是佛醫堂的義工美樂,我們下期再會!

「南師讀書會」是佛醫堂所創辦的一項推廣閱讀南懷瑾老師著作的公益項目,如果您對我們的工作有任何建議,請在本文底部「寫留言」,希望我們共同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請注意我們讀誦的內容僅為南懷瑾老師著作中的一點摘錄,旨在讓更多人能輕鬆地學習南懷瑾老師講述的精華內容,但各位師兄不可以偏帶全,建議大家多去閱讀南老師的完整著作。

如需收聽更多「南師讀書會」的音頻,請您用「考拉FM」手機軟體關注「佛醫堂」。(責任編輯/普昕)

「佛醫堂流通處」所銷售利潤均用於支持佛醫堂平台的公益事業,您在本處的消費也是在供養佛醫堂的文化道場,全體義工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聲明

佛醫堂公益事業的一切之功德,皆悉迴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醫堂 的精彩文章:

音頻:所謂正信,究竟要信什麼?
八段錦萌圖全集:讓您快速記住全部動作

TAG:佛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