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設備再製造,中國啟航正當時

醫療設備再製造,中國啟航正當時

小記中國醫療設備再製造第一人—劉璟博士

工業再製造是這兩年來全球循環經濟的一個熱點話題。2016年11月,時任西門子愛克斯射線真空技術(無錫)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總監的劉璟博士參加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推動成立再製造專業委員會,併當選為副理事長。劉璟博士在會上發表了「醫療設備再製造,中國啟航正當時」的報告,被譽為「中國醫療設備再製造第一人」。

劉璟博士畢業於德國最著名的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在德國西門子醫療事業部工作擔任CT球管產品經理期間,他全程參與了由德國領導的工業再製造潮流在歐洲的推廣。歐洲對資源循環利用所代表的綠色先進理念給了他巨大的啟發。當西門子任命劉璟博士回到中國工作、負責將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設備(CT)球管生產線從德國轉移到中國時,他下定決心要在中國開始推行醫療設備的循環再製造,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法兩全的難題。

劉璟博士出席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

劉璟博士在「再製造產業國家合作論壇」講話

回國後不久,劉璟博士就向德國總部建言,希望在中國開始再製造的業務。在得到總部批准之後,他又先後幾年負責將X射線球管零部件再利用的整套完整工藝從德國轉移到中國。通過這種再利用工藝,球管的生產成本顯著降低,資源也極大地節約,銷售端的客戶——使用設備的醫院也得到了實惠,並在病人的就診費用上得到了體現。2013年,他負責西門子核心零部件——陽極靶供應商的併購項目,把材料可循環技術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在醞釀多年之後,劉璟博士在西門子愛克斯射線真空技術無錫有限公司的新廠建造和搬遷項目中打出了「優質產品成就健康生活」的口號,規划了產量巨大的球管再利用生產線,把這個新工廠建立成為全球最大、最新、最高效、最綠色的球管廠。2015年,新廠獲得了美國LEED綠色建築認證。

早在2011年,劉璟博士作為企業代表參與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對再循環(再製造)部件/產品的可靠性、功能性的要求和檢驗方法的研究》(計劃編號:2011IK086)時,在項目調研中接觸到的各股勢力就使他意識到在解決了再製造的技術難題之後,推動該產業在中國發展的最大阻力在於觀念意識上的壁壘:對「洋垃圾」的恐懼。

再製造,就是讓舊的機器設備重新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它以舊的機器設備為毛坯,採用專門的工藝和技術,在原有製造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新的製造,而且重新製造出來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亞於原先的新品。作為再利用高級形式的再製造活動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在中國, 「再製造」經常為「翻新」所李代桃僵。由於中國對洋垃圾有過非常糟糕的經歷,「翻新」的不光彩歷史使得無論是民眾還是政府對其關聯概念均杯弓蛇影。

然而,許多調查機構預測全球醫療設備再製造市場將以13%的複合年增長率快速擴大,並於2020年達到100億美元的規模。考慮到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比例,中國再製造醫療設備市場將於2020年達到至少10億美元。劉璟博士通過對本土市場的研究提出,擁有超過200張床位的小型醫院是醫療設備再製造領域中最大的終端客戶群體。由於中國的收入不均與複雜的醫療保險系統,導致了不同的支付能力從而限制了高價值醫療設備的市場發展。因此,他認為中國的醫療設備再製造甚至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有更大的市場需求。不幸的是,在實踐層面,中國禁止進口二手醫療設備,而再製造的醫療設備也被納入二手醫療設備範疇。醫療設備再製造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步履維艱,基本上處於停滯的局面。

劉璟博士把行業壁壘總結為主要的兩個問題:

1. 意識層面的問題。由於文化差異和分銷商誤導等因素,我國的消費者對再製造的醫療設備產品存在心理障礙,不願意接受;而負責監管醫療設備的政府機構由於歷史原因將再製造的醫療設備產品簡單等同於翻新產品,在可靠性與有效性上產生了主觀意識上的認識盲區,導致消費者對再製造的醫療設備產品不可能接受。

2. 流程可操作的問題。由於門檻高、審批嚴,生產流程複雜,醫療設備的市場與體量遠遜於機動車等民用消費品市場,生產廠家的再製造與全新產品往往併線,從效率的角度而言不可能在全球不同銷售區域分別設立再製造工廠。產品逆向回收流程遵循的是「誰生產,誰處理」的原則。但根據商務部,海關總署以及國家質檢總局聯合頒布施行的《機電產品進口管理辦法》,國家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列入《禁止進口舊機電產品目錄》中的舊機電產品。再製造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環節:逆向物流體系完全失效,即便是自產醫療設備產品的再製造也被波及。

既然精準把握了問題所在,劉璟博士下一步就是解決問題。他通過自上而下的理念性革新,先改變政策制定者的想法;繼而再用具體的產品說話,自下而上地改變再製造醫療設備終端使用者的想法。

2015年5月,他在北京協調組織召開醫療設備再製造座談研討會,邀請了工信部、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食葯監局、衛計委、國家再製造重點實驗室等多方政府和學術界代表,正式提出了「醫療設備再製造」的概念。這個會議標誌著「醫療設備再製造」在中國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並且作為一個工業發展的新方向被放到了決策者的面前。理念和政策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2015年-2016年間,劉璟博士多次在無錫市、江蘇省等地方商委、海關、檢驗檢疫局層面呼籲,希望引起大家對醫療設備再製造的重視,在「禁止進口舊機電設備」角度改寫政策。同時,他走訪了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臨港再製造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特殊監管區、國家再製造重點實驗室,逐步藉助產學研的途徑和特殊監管區的政策優勢來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以詳實的數據和廣闊的工業前景說服大家,劉璟博士從企業角度指導了德國拜羅伊特大學Martin Leschke教授的學生Tian Sang女士完成了《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ic Policy in consideration of Practice in Medical Division Industry》的碩士論文,梳理了與循環經濟開展有關的各個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的考量維度。他編寫了「SXVT的戰略考慮」報告,從非常具體的角度總結出球管再製造的開展對西門子愛克斯射線真空技術無錫有限公司的好處,提出如何實施再製造的步驟,並且展望解決該問題對公司將來的影響。這份戰略發展計劃在德國西門子總部引起了巨大反響,堅定了西門子德國在中國開拓可持續性發展工業的決心。

核磁共振成像設備(MRI)與 CT是再製造普及程度最高的兩大醫療設備,幾乎貢獻了接近一半的全球醫療設備再製造的市場份額。劉璟博士領導的中國團隊從進口保內CT球管並實踐再製造入手,球管需要再利用的部件均通過嚴格的檢查,含有再利用部件的球管質量和全新球管質量一樣好,再製造的球管銷往國外的備件中心並最終發往醫院。它們以不遜於全新產品的過硬功能數據贏得了大量客戶,並為客戶撰寫了非常好的財務表現。

由於劉璟博士在醫療設備再製造方面的傑出工作,他獲得了巨大的行業影響力。2016年5月他受邀參加了以「綠色優質再製造-創新與共享」為主題的2016年世界再製造峰會。2016年6月他受邀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八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並在「生物技術和醫藥經濟合作工作組」與「循環經濟工作組」兩個分論壇發表演講,推動中德雙方在諒解備忘錄簽署時涵蓋了「醫療設備再製造」的合作重點。2016年10月他受邀在清華大學參加「基於再製造的中國循環經濟資源效率與創新研討會」並在聯合國環境署世界資源專家委員會成員面前發表演講,進一步推動了「醫療設備再製造」這一概念的普及。經過他的不懈努力,醫療再製造終於在中國開花結果:2016年11月,他作為主要發起者參加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推動成立再製造專業委員會,併當選為副理事長。在這個高規格的行業會議上,劉璟博士發表了「醫療設備再製造,中國啟航正當時」的報告,正式被同行譽為「中國醫療設備再製造第一人」。

劉璟博士的傑出工作,使得「醫用成像設備關鍵部件再製造」產業被納入2017年中國政府修訂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他本人也當選中國綠色再製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37委員,參與中國綠色再製造技術全國性標準的制定。2016年年底,他帶領的中國團隊也獲得了在慕尼黑舉行的西門子醫療2016年度EHS團隊大獎。

劉璟博士的工作對我們的社會發展有什麼意義? 以我們當前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在全球的角度上,我們用於生產與服務所開採的資源多於自然再生的資源,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有更多消費產品需求來滿足人口增長的基本需要。因此,對於那些像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遇到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相互矛盾與限制。為了優化自然資源和能源效率,數項可持續經濟或產品模式在世界範圍內被陸續提出, 其中非常主要的一項就是循環經濟。劉璟博士在專用醫療影像設備的再製造方面的先驅性工作,是突破障礙促進中國醫療設備再製造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隨著決策層和終端消費者對醫療再製造產品的接收,其他相關的再製造工業領域也必將隨之發展。(王琰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浮君落盡 的精彩文章:

TAG:浮君落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