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孔子的慈善之道:君子周急不濟富

孔子的慈善之道:君子周急不濟富

子華,即公西赤,字子華。冉子,即冉有。兩人都是孔子的高徒。子華出使齊國,冉有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他二斗四升。」冉有卻給他八十斛。冉有或許是出於同學的情誼,所以才多給公西赤糧食。

但他的這一行為,卻讓孔子感到不高興。孔子之所以不高興,倒不是因為捨不得糧食,而是因為冉有的這一行為違背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只是周濟急需救濟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

著名學者楊伯峻先生曾這樣理解孔子的這段話:孔子主張「君子周急不濟富」,這是從儒家「仁愛」思想出發的。孔子的「愛人」學說,並不是狹隘的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認為,周濟的只是窮人而不是富人,應當「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種思想符合於人道主義。

楊先生的理解,我認為是非常到位的。但如今之世,符合孔子這種人道主義的周急之舉,何其罕見;相反,類似於冉有的繼富之舉,卻比比皆是。不妨拿現在的慈善事業來說吧。慈善事業向來被認為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如今的慈善事業,有很大一部分其實都是「錦上添花」的繼富,而非「雪中送炭」的周急。比如給高校捐款,從世界範圍內來說,哈佛、普林斯頓、劍橋這些名校永遠是富者愈富,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卻是舉步維艱。即使單就中國而言,985名校接受的捐款,要比普通高校多;中央高校的捐款,要比地方院校的多。

其實,無論是捐款者,還是吃瓜群眾,都很清楚那裡才最需要捐助。進一步來說,其他的慈善事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君子周急不濟富,何其簡單的一個道理。但是,為什麼能夠做到的人卻不多呢?原因可能很複雜吧!據說,冉有之所以會為公西赤「繼富」,有可能是他考慮到「乘肥馬,衣輕裘」的公西赤將來能給他帶來方便。不知道是真是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立春:春至人間花木知 萬物春回孕新生
一個好漢三個幫:《素書》教你如何發現利用好幫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