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纏中悟禪:孔子怎麼會與「女子」過不去呢?瞎搞!

纏中悟禪:孔子怎麼會與「女子」過不去呢?瞎搞!

《論語》中,孔子最為現代人所攻擊的恐怕當屬《陽貨》篇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人們一講到孔子,就指斥其「輕視婦女」。證據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大部分人翻譯為:孔子說:「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難以相處的了。親近了會看你不順眼,遠離了又會埋怨你。」

還有人翻譯為:孔子說:只有家裡的妾侍和僕人最難養,你和他們親近了,他們不知道有遜讓,你和他們疏遠了,便會怨恨你。

現今社會,聰明的男子,全知道女人不易對付,可是全要娶一個對付對付!聰明的女子,全知道男子不易對付,可是全要嫁一個對付對付!於是郭沫若等解釋為:「與,親也。」「女子與小人」即女子隨從小人,親近小人,即女子嫁給小人。難養,難於生活。

..........

總之,解釋得五花八門,終不得要旨。至於,說孔子歧視女性的,我不知其什麼心態,好像孔子沒事非得跟女性過不去,他才心裡踏實。聖人者,即聖人非聖人,是名聖人。凡者,即凡非凡,是名凡。然聖本非聖,凡本非凡。故,以凡者之腹度聖人之懷是不可取的。

之前說過,整部《論語》甚至儒學都是講「聞見學行」聖人之道,將「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慍」的世界。孔子怎麼會以這一句話來自己打自己的臉,使所謂的「女子」與「小人」的「不慍」呢?但凡動動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麼不合邏輯的解釋。文明對於惡意曲解、喜好給人胡穿亂戴帽子的人無能為力。

在這前赴後繼對孔子的曲解中,連基本的斷句都出了問題。斷句方式: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唯」,感嘆詞,沒有實際意義;「女」,在《論語》中都通「汝」,例如「女與回也」、「女為君子儒」等,沒有解釋成「女人」的;在《論語》時代「子」專指兒女,沒有性別上的特指,「女子」就是「你的兒女」;「與」,本義為賜予、給予、施予,引申為跟隨;「為」,變為,成為;「難」,災難、禍患;「養」,通「癢,癢疾,借指禍患、病患。人的現實存在離不開「聞見學行」,有所「聞」,有所「見」,才有所「學」,最終依「學」而行。「學」是「聞見學行」的中樞,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跟誰學。所以孔夫子這裡是在說「擇師」問題的重要性。 這裡的「師」,不單單指人。一切讓你 可「學」的,都是「師」。但「師」是有層次差別的,跟著君子學和跟著小人學的區別在於,小人自小之,把頂天立地的人,弄成權名利色的奴隸。人開始都是一樣的,後來行為有偏都是給這些小人之師引導教偏的。人的眼睛都是被這些小人之「師」,弄瞎的,弄壞的,以致分不清是非黑白。

「近」親近、依附;「之」,指代前面的「小人」;「孫」,這裡是本義,不是通假,引申為「子嗣」。 依附小人,必以其為師,跟著小人學,以他的行為和方式做事,跟著小人學的子嗣,不是你的子嗣了,你將會失去他,因為這個子孫將會把災難加到自身。「遠」,遠離、違背,小人之「學」,你身邊有小人之師而且刻意的遠離疏遠甚至違背他,而小人的行為準則,歸根結底就是其現實權名利色的根基,任何把其現實根基拔除的,又怎能不引其仇恨?特別是當一個人先跟隨小人學的人最終違背其學,這樣的仇恨就不是隨便可以消解了。古之江湖有所謂的門戶之爭、清理門戶,無一不是源自於此。然而,聖人之道不是私道,天地廣闊亦不過爾心之一塵,何來門戶之見,故更不用去私學。

所以,「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孔子說:是啊!你的兒女跟隨小人之師而「聞、見、學、行」,就會產生災難、禍患。親近依附小人之師,就會失去子嗣,遠離違背小人之師就會埋下禍患。

孔子的感嘆在於對「擇師」問題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對於子孫後代的影響,也闡述了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強調一旦開始擇師出問題,那後面的問題就無窮無盡,無論是依附還是違背,都是災難。而流傳至今的解釋卻因為斷句和語義的變化而直接解讀成了一種歧視女性的話語,真是可笑至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纏中悟禪999 的精彩文章:

TAG:纏中悟禪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