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 如果我病了 一定不要給我隨便吃抗生素

媽媽 如果我病了 一定不要給我隨便吃抗生素

感冒後沒有細菌感染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 到目前為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就是發燒感冒要想好得快,最好的辦法就是輸液、吃抗生素。然而,在臨床上有專家卻提醒公眾:一生病就打點滴吃抗生素,實際上,是很不科學的。

醫學界有關專家認為,打點滴或者注射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感染,並不是對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有效。「如果流的鼻涕是白色的,就不需要抗生素;如果是深黃色或者是青色鼻涕,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打點滴實際上就是起消炎作用,但是如果遇到病毒引起的感冒發燒就根本不管用了。而長時間的使用抗生素還會產生耐藥性等危害。

感冒後沒有細菌感染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往往都會以為多用新葯貴葯才能快速治好病,稍有感冒、發燒咳嗽,便青黴素、阿莫西林、羅紅霉素、氧氟沙星等一齊上,沒過幾天,又換上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阿奇黴素、氟羅沙星等,把抗生素當成消炎退燒的萬能葯。殊不知,如此濫用抗生素,既破壞了人體內的微生態平衡,損害健康,又會使耐葯細菌日益增多。

耐葯後,從此不能再用這種葯

細菌的耐葯基因不僅可遺傳給後代,還可傳播給其他種類的細菌。研究發現,細菌還可以「回復突變」,即一種抗菌藥物,例如青黴素,在某一區域內應用一段時間後,一些細菌針對青黴素髮生了耐葯,這時如果換用另外一類抗菌藥物,例如環丙沙星,則對青黴素耐葯的細菌可以被環丙沙星殺死,細菌對青黴素的耐藥性也不能再傳遞下去,甚至可以逐漸消退。循環使用抗菌藥物,是針對一個區域遏制細菌耐葯的有效方法。對我們每一個患者來說,需要記住的是:每一次用藥,都要足量、足療程地服用抗菌藥物,徹底消滅病原菌。

感冒後沒有細菌感染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

避免耐藥性,見好就收?

擅自停葯是造成抗生素耐葯的重要隱患。應用抗生素,先要明確患者有病原菌感染,並且治療必須足量、足療程。

對於沒有基礎疾病(糖尿病、腫瘤等)、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在治療發熱時,可在體溫等狀況恢復後48—72小時停葯;但對有基礎疾病及老年患者則需要適當延長用藥時間,不可隨意停葯,以免治療不徹底造成急性感染,進而轉變成慢性感染,並且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使感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感冒後沒有細菌感染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原則

抗生素是可以合理使用的,不必逢「抗」色變。「抗生素自上世紀20年代發明以來,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只是最近一些年以來,抗生素的使用不規範,才導致了某些細菌的耐藥性增強。」熊菀認為,家長們關注合理用藥是好事,但不能完全僅憑自己的想法而走入另一個誤區。

「就拿感冒來說,大多數是病毒感染引起,也有部分是細菌感染引起,還有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妮卡 的精彩文章:

致:此時,此刻 家的味道

TAG:莫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