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移民火星後就無法返回地球!單程票你去不去?

人類移民火星後就無法返回地球!單程票你去不去?

火星和我們正越來越近。NASA計劃在30年內將人送上火星,埃隆·馬斯克只打算用10年——開始只是訪問,但最終還是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在9月的演講中,馬斯克為人類指出了兩條「基本路線」:一條是永遠呆在地球,迎接終將到來的大滅絕;另一條是成為一個太空文明,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

假如我們登上火星,所處的環境將和地球迥異。為了適應微重力、高輻射和無菌環境,人類身上將會發生一系列自直立行走、大腦發育成熟以來,最為顯著的變化。移民也要適應火星上的高輻射量。沒有了磁圈和大氣層的保護,火星持續經受著高能宇宙射線、強烈紫外線和太陽粒子的轟擊。500天內人類在火星表面所經受的輻射劑量是美國最低安全標準的六倍。宇航服或地下掩體能夠提供有限的防護,但是假如我們要在火星上種莊稼、蓋房子,還是得出來。

基因變異,可能會引領我們找到保護自己免受輻射傷害的方法。在地球上,我們的皮膚會產生黑色素,這是一種天然的防晒霜。人類的皮膚色素,是過量輻射和輻射不足兩種狀況間平衡的產物。前者會破壞DNA,後者會導致骨骼無法正常發育。許多生物利用黑色素來保護自己免受輻射傷害,比如生活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廢墟里的黑色真菌。防護效能最強的黑色素是真黑色素,它能使皮膚變成深棕色或黑色。皮膚中真黑色素含量較高的人,適應火星高輻射環境的能力更強,因此最終火星移民的皮膚顏色會比地球居民深。

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的輻射也會對大腦產生不利影響,它在實驗中能夠改變老鼠的空間記憶能力和冒險行為方式。這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但是假如同樣的敏感性發生在人類身上,那麼自然選擇就會更加偏向於那些較不易受影響的個體。他們的後代可能會演化出更擅長抵禦有害輻射的大腦,以便更好地適應火星環境。他們後代的太空探險能力可能會更強,更適合前往比鄰星b這樣的遙遠宜居行星。

綜合考慮這一切——無法和地球居民通婚、奠基者效應、微生物群落的變化、嚴酷環境中的自然選擇、微重力——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明顯的:移民火星可能會導致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出現。類似的情形經常發生在孤島動植物身上——比如達爾文那隻著名的雀。在地球的孤島上,完成這一過程需要上萬年;但在火星上,由於突變速度加快,環境截然不同,這個過程會被大大縮短。幾百代人,大約六千多年後——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就會在火星上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璇璣最愛影視 的精彩文章:

TAG:璇璣最愛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