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900多天舌苔,悟到了啥?

看了900多天舌苔,悟到了啥?

和梅子討論小孩發燒,她在微信里陳述了情況。陳述內容是從發病前一周開始的,有大小便的顏色質地頻率的描述,有早中晚的出汗情況,早中晚的喝水頻率和量,身體各處體溫對比,食慾,還有20多頓飯的大約內容,20多頓計劃內和意外的加餐情況,用藥情況,飲食調整,情緒概況……

洋洋洒洒1000多字。

沒等仔細看完,她就自己按照六綱辨證分析,做了用藥的選擇。之後又說明了用藥後的情況,大小便的顏色質地頻率,早中晚的出汗情況,早中晚的喝水變化,各處體溫的對比,食慾,計劃內的飲食和意外的加餐情況,用藥後的變化,情緒狀況……又洋洋洒洒1000多字。

整個過程中我幾乎沒有給意見,過了幾天,就基本搞定了.梅子是我見過觀察小孩情況最認真仔細的一個。現在小孩三歲多了,算起來,知道羊爸開始,持續的每天觀察舌苔、大便、睡眠,大約也有900多天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一樣。

中間有個插曲,是關於孩子他爹。因為孩子爹一直以來沒有用心管娃,沒有關心娃的吃喝拉撒,為了讓他爹體會到養娃的正確邏輯,梅子決定把正在發燒的孩子交給爹來帶,自己去上班。我問她對此會不會有所擔心,她回了一句:

「這個發燒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多就是耽誤幾天,多吃點苦頭。」帶著一種久經沙場的氣勢。

三年前的她,每天好像都被什麼追趕著。比起那時,雖然還是略有匆忙,但基本可以讓自己能夠冷靜的做處理決定了。吃中成藥還是艾灸?泡腳還是按摩?看中醫還是帶出去跑?這次看哪個中醫?病後交給幼兒園還是交給外婆? 基本會有一個頭緒引領著。說起來她對六綱辨證掌握的並不好,但也算是能運用一些。醫書看了沒多少,但也看了一點點。

而會有這樣的進展,我想都是因為她無微不至的,持續的,對孩子的觀察。

梅子說,每次吃蘋果,哪怕是熱過的,大便就會塌軟下來。梅子說,吃過牛肉乾後晚上睡覺會一連串的屁。梅子說,香菇吃多了就會長口瘡。梅子說又吃豬肉又吃蒸雞蛋肯定遭殃,消化最好的時候一天里葷的也不能超過兩樣。她說中醫老師說這些那些的不能多吃,那具體能吃多少?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就只能一點一點的試,每次試了都記下來。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兼理想主義文藝青年,在生孩子之前對孩子的話題不屑一顧。對於孩子開始真正了解,主要還是從注意到這些俗事開始:大便臭不臭,小便黃不黃,嘴巴有沒有味兒,有沒有總是扣屁眼,打不打呼嚕,舌苔如何,吃飯還是喝粥,穿不穿背心,換不換短褲……

婆婆媽媽的氣質崛地而起,從不屑到享受,只需要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

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到一些生命生長的規律:觀察孩子三個春夏秋冬,就會知道每個春天都會發燒。而每個夏天,皮膚上就要長東西,到了秋天,就知道要拉肚子,過了冬至,差不多要開始咳嗽了。但也許我們從來不知道什麼五運六氣,不知道什麼是寒熱暑濕燥火。

更有仔細的朋友,只要陪孩子睡三個春夏秋冬,就知道忽然尿床後,就會開始生病。就知道夜裡磨牙,第二天早飯會吃不下。就知道晚上做噩夢的那些天,要不受了驚嚇,要不正在發燒。也知道看太晚動畫片會一直睡不著,知道興奮之後睡不著。也知道如果一直晚睡,也許就會發現蛀牙,牙齒變黃,腰涼……但這並不需要學習的關於「胃氣」,不需要知道關於「精、氣、神」的運作,甚至連五臟六腑都不需要知道。

每每會聽到一些老人的金句。縱然他們沒有讀過大學,甚至不識字。但他們會說:

「孩子,人必須要得過病,得過病身體才更好」

他們沒學過中醫,但他們有智慧,什麼都知道,這是得益於觀察。觀察的意思:就是客觀的去感受,不帶評價和自我情感的記錄。

拿厚舌苔來說吧:

最早梅子在混在羊爸爸社區的時候,知道的舌苔很厚的時候會有積食。楊爸沒說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三四五六……後來看多了舌苔後發現大便很好的時候,也會有厚舌苔。再後來看很多咳嗽的案例,很多厚舌苔的情況下找不到明顯的積食證據,還有很多感冒的案例,也找不到。

不是說好了厚舌苔要有點積食么?

接著繼續觀察,發現沒有明顯黑臭便的時候,伴隨厚白舌苔,其實是寒和痰濕的表現。而很多情況下,單純的受寒感冒,和受寒咳嗽,包括痰濕咳嗽,也都會出現白厚舌苔的情況。原來厚舌苔並不是只是那些沒消化的屎。還有後來經過和楊爸和一些老師的確認,的確如此。

當時她就下了一個結論:厚舌苔要麼就要有積食,要麼就要有痰濕。

再後來又看到過一個孩子的舌苔,長期都是白厚的。但是奇怪的是,他沒有流鼻涕,也不咳嗽,嘴巴也不臭,晚上睡覺也沒有什麼動靜,大便也很通暢,唯一就是孩子比較瘦。

說好的咳嗽感冒么?

又繼續觀察,不咳嗽,不感冒,但是厚舌苔的情況普遍存在。楊爸解釋說這是一種氣血慢速循環的情況,就好像是一輛車,如果行駛在泥濘的路上,車身上確實會有泥,而且速度會降低,但是確實不會影響前進,只是慢了一點。

於是她就又下了一個結論就是:厚舌苔要麼有積食,要麼有痰濕,要麼就是脾胃虛寒。

再後來又看到一個孩子的舌苔,也是白厚。小女孩四歲左右,一起吃火鍋,飯前還沒上菜的時候還吃了西瓜,還是秋天的西瓜,還有涼果汁。後來吃了四塊羊排,牛肉五六塊,吃了三個小碗的湯麵條,一頓飯期間沒吃任何蔬菜,吃完飯之後她拉著她媽媽說還要喝一杯酸奶……但是她媽媽說,這是她的正常食量,而且她大便很好,睡覺很好,也很少感冒,也很結實,活力十足。沒有一點虛寒的樣子。

又繼續觀察,原來舌苔在一天之中是動態變化的。早上起床的時候舌苔很厚,因為身體還沒有完全醒來,所以是正常的。那吃了一頓不好消化的飯後,舌苔可能會變厚,但是如果經過休息或者運動等調整,這個舌苔就會恢復。上面那個孩子就是這種情況。

後來她就又下了一個結論就是:厚舌苔不一定是積食,但積食一定是厚舌苔。但是,再後來她又遇見了一個孩子,積食的時候,沒有舌苔……

後來經過觀察知道,舌苔一般會滯後,積食在腸胃剛剛堵起來的時候,舌苔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沒有舌苔,而陰虛的孩子可能會一直沒有舌苔,但沒舌苔又不代表一定是陰虛的……

這讓我們知道,一開始觀察身體的時候,可以下的唯一的定論就是:不做任何定論,讓一切只是假設,並保持一種審視,這就是客觀的感受,不帶任何評價和自我情感記錄。

這會讓我們進入到一種清明之中,並感覺到沒有被任何所捆綁。

當我們不再以限定的思維來看待事物的時候,我們會隱約洞見人與世界的潛在的規律。而這種長時間的客觀的洞察背後,會有一種駕馭在學識之上的智慧。無論我們是不是真的學中醫,這都會讓我們推動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命趨勢的掌控。

PS:歌送給:一把屎一把尿送走青春的你。

愛的代價

 不舍

李宗盛 

00:00/04:31

文 | 郭莎拉

圖 | 郭莎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舌苔 的精彩文章:

過了三十歲以後,經常腰膝酸軟?醫生:看看你的舌苔就知道咋回事
舌苔厚膩濕氣重?這4種食材熬粥,每天1碗,7天見效,快收藏!

TAG:舌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