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可能吃了個假牛排

你可能吃了個假牛排

寫在前面的話

有人說牛排文化是美國暴發戶仿效歐洲權貴生活的產物,我並不認同。

遍覽歐洲,法國人矯情,必須用最細膩的菲力搭配最奢侈的松露;義大利人慵懶,有條不紊地用小火煎肋眼至金黃,還得配上一支chianti;紳士的英國人偏愛在傳承幾代的牛排館,帶著傲慢的神情慢條斯理地切著西冷。

這些做派我都不愛,卻唯獨欣賞美國人,把吃牛肉當頭等大事,煞有介事的取一塊小板,用粉筆把一頭牛分解,西冷、肉眼、菲力、牛小排、戰斧,各有風味,不一而足,吃成了一門藝術。

有幸在還有生活激情的時候接觸了這個圈子,也得大神指點過一二,雖不敢說初窺門徑,但寫篇心得供大家觀看也算足夠。

由於牛排文化涉及的內容實在過於龐雜,我把內容分為1、2兩期來寫 ,具體如下

section1:

1、牛也有貴族

2、分塊而食的藝術

3、向新鮮說不

section2:

1、做牛排竟然有流派

2、實戰!牛排的騷操作

3、終於可以吃真牛排了

首先糾正幾個觀念

牛排要用黃油煎?

牛排要用黃油煎。這個經典謬論真的支配了大家的認知好多年╮(╯_╰)╭

其實雖然黃油具有動物油特有的香味,但煙點非常低(120°-150°之間),牛排製作中溫度常常達到200°C,鍋還沒熱到你要的溫度,油煙已經滿屋子都是了,不但容易焦化產生苦味,還容易致癌。特別喜歡黃油香味的話,可以煎好一面之後,利用牛肉本身的溫度融化黃油。

那麼橄欖油可以煎牛排么?這要分開來看了。國內橄欖油「初榨」類比較多,煙點也才190°C不到,煎牛排的話也非常容易致癌。所以非要用的話,推薦煙點230°左右的精鍊橄欖油。

牛排熟度為奇數?

相信很多人頗有其事地告訴你牛排的熟度都是奇數,比如三、五、七成熟,這個說法雖然不能說完全錯誤,但至少不能說全面。

牛排熟度的正確分級其實是按照英文表示的(又要拉出這張經典圖了(*′?`)~?)

你可以這麼看

blue rare=生

rare=2成熟

meduim rare=4成熟

meduim=6成熟

meduim well=8成熟

well done=全熟

你也可以這麼看

blue rare=生

rare=1成熟

meduim rare=3成熟

meduim=5成熟

meduim well=7成熟

well done=全熟

所以無論奇數偶數都是正確的,所以下次誰嘲笑你要6成熟的牛排,你可以用這篇文章嘲諷回去。O(∩_∩)O

谷飼一定比草飼好?

谷飼or草飼,這個問題特別像莎翁的「to be or not to be」。相信不少公號甚至是餐廳都會告訴你「谷飼比草飼更好」,這個結論顯然是不客觀的。

一般草飼的形態)

草飼牛主要是指斷奶後主要以牧草為食的牛。他們多為散養,飼養時間長。因為主要吃草,一般來說草飼牛肉肌肉里的脂肪量較少,肉質緊實,口感重

(萌萌噠草飼牛)

—谷飼分割線—

(高端谷飼的形態)

谷飼的分類方式就多了。因為谷飼未必指從斷奶開始就全程喂以谷飼。也可能當草飼牛達到某種重量時,再用一定配比的穀物餵養。所以買谷飼牛肉時,一定要看清楚天數,比如200天、450天。

相比草飼牛肉,谷飼可以確保牛攝取均衡的營養,口感柔嫩,脂肪量較高,均勻分布於肌肉組織里,這就是大家喜歡的大理石紋啦。

(同樣萌萌噠谷飼牛)

那看起來谷飼確實更好呀?並不一定,因為這個說法忽視了牛的品種和產地。給大家看張圖

看這塊ribeye的脂肪紋理和密度,大家覺得一定是谷飼牛,但其實不是,這是一塊來自澳洲Robbins Island的草飼和牛,級別為M9。

Robbins Island的牛品種來源於日本但馬和牛,再加上該島放養密度較低,草料和水質的品質非常高,由此它綜合了日本和牛細膩柔融的口感和草飼牛的肉香味,可以說非常驚艷了,可惜能吃到的餐廳不多,自己買要碰上靠譜的商家(我在篇2會親自做給你萌看)。

(Robbins放牧的牛仔)

好了,那麼接下來按照劇本我們就該開始我們的第一章啦(終於o(*≧▽≦)ツ)

牛也有貴族?

相信你經常聽到類似「和牛」、「安格斯」之類的名詞吧

說來也有意思,雖然是商家炒作用,但這兩個詞還真分別代表了兩種牛種,和牛(Wagyu)和安格斯牛(ANGUS),與之對應的還有limousine牛、charolaise白牛等,它們都是經典高品質的牛肉代表,它們的肉質關係大概是這樣子噠(圖自網路)

因為後兩種法國草飼在國內很少進口,所以這裡主要說和牛和安格斯。

和牛(Wagyu),目前公認最優秀的牛種之一,原產地日本,他萌有這四種形態哦,是不是很可愛~~

也許大家記得電影《喜歡你》裡面有個經典裝x對白:「難道你覺得自己比日本兵庫縣的但馬和牛還重要嗎?」

這裡面說的兵庫縣但馬和牛就是黑毛和牛的代表。

日本當地的和牛分為a1-a5共5個級別,主要以紋理(也就是脂肪含量)作為分級標準,級別越高脂肪含量越多,也越貴

用a5主要做刺身,脂肪含量非常高,入口就會融化,鮮嫩非常。a3之流相對便宜些,脂肪含量適中,做烤肉也不錯噠,和牛的料理一般最大化原味,看到商家刷很多調料你就要多想想了。

說句題外話,由於我國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所以國內如果吃到日本和牛,要麼是走私,要麼是用其他產地、品種的牛肉冒充,比如用m6左右的安格斯牛小排切片來冒充,花紋非常有迷惑性,價格相差很多,要注意區別。

日本和牛產量實在是稀少,需求量又那麼多,怎麼辦?於是大家想到了用日本和牛國外其他品種雜交。典型的例子就是澳洲和牛。

澳洲和牛是日本和牛澳洲安格斯牛混血的產物,F作為代數

F1=100%的日本和牛+100%的澳洲安格斯,50%的日本和牛血統。

F2=F1+100%的日本和牛,75%的日本和牛血統

F3=F2+100%的日本和牛,87.5%的日本和牛血統

F4=F3+100%的日本和牛,93.75%的日本和牛血統

到了現在的第四代「F4」,日本和牛的血統高達93.75%,已經可以稱為full blood的了,而且產量非常高,於是你就能愉快地吃到澳洲和牛啦~~目前比較出名的澳洲和牛牧場有AACO、JACK"S CREEK等。

anyway,感謝聰明的動物學家還有我萌的功臣,澳洲安格斯牛。

—安格斯的分割線—

安格斯牛其實最早是英國的肉用品種,後來才引入澳洲,澳洲安格斯牛以黑色無角為佳,大概長這個樣子,

怎麼樣,是不是很像日本黑毛,所以拉去做澳洲和牛也不奇怪啦~~(安格斯牛:??????)

澳洲對牛肉的分級有兩種,分別為AUS-META和MSA,按照脂肪含量、肉色等打分,對應關係如下

前一種就是大家廣泛認知的m1-m9,後期因為和牛的引入,多了m9-m12的分級。

然後美國、加拿大等地也慢慢引入了和牛和安格斯牛,於是在世界各地都有了它萌的身影(*′?`)~?

(美式牛排分級)

所以你萌就可以看出來一個規律,品質越高的牛肉,脂肪含量越高,分布越均勻,所以對於新手來說,識別牛肉品質的最好辦法就是觀察脂肪紋路,當然了,拼接肉和注脂不算在其中。

分塊而食的藝術

好了,想必你萌已經知道了該吃哪種牛了,可一頭牛有30多個部位,該吃哪塊呢?

機智的美食家們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出了一張簡化版

對對對不起,放錯圖了,是這張

什麼?還覺得麻煩太麻煩?好噠,讀者說了算,這張總闊以了?

這張圖已經包含大家能接觸到的大部分牛排了,我挑其中幾個經典部位給大家說說。

西冷(Sirloin)

說起牛排就不可能繞開西冷,它是很多人牛排的初體驗,當年懵懂的走進餐廳,在服務員的推薦下點了份沙朗牛排,從此推開了牛排的大門,Sirloin牛排其實就是西冷。

作為牛排最經典的部位,西冷其實是牛後腰靠近臀肉的區域,稍有嚼勁,切割的時候經常連帶一塊白色的肉筋,炙烤之後有一股油脂的香味,風味十足。

(Jack"s Creek的F1澳洲和牛西冷)

西冷一般做到meduim rare到meduim為佳,不建議比meduim更熟,塞牙╮(╯▽╰)╭

你可不要以為西冷初學者的專屬,世界最頂級的牛排比賽world steak challenge中,西冷就是競爭最激烈的部分,往往代表了一個牧場的品質,這點足可見其重要了,西冷在牛排屆大概相當於美式在咖啡圈的地位。

(比賽中評委盲測西冷)

肋眼(ribeye)

這個部位的牛排可以說是最受國人喜歡的部位了,因為油花好看,肉質細嫩,尤其是和牛的ribeye,做到meduim rare就可以品嘗到「入口即化」的感受,符合國人心中「嫩就是好」的牛排觀念。

聽起來很抽象?其實肋眼就是牛肋骨中間那塊肉,完全體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因為中間有一塊脂肪,外形酷似眼睛,所以得名肋眼ribeye,這個位置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狀,可煎可烤,鮮嫩多汁,是一塊非常經典的位置。

而且關鍵是這塊肉可以跨越meduim rare、meduim、meduim well三個熟度來做,上手難度非常低,也難怪那麼多人喜歡這個部位了。

然後在一些牛排館,會看到一種叫戰斧的牛排,其實這個就是帶骨頭的肋眼,σ ?? ?),和ribeye的口味是一樣噠,但是更適合發朋友圈σ ?? ?)

菲力(filet)

菲力其實就是牛裡脊,因為它是整頭牛中最不常用到的一塊肌肉,不常運動,所以非常細嫩,幾乎不用咀嚼,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瘦,而且產出少,可以算是牛排里比較貴重的位置了。

個人曾經非常喜歡這個位置的肉,菲力太過於細膩柔軟,總給你種予取予求的錯覺,就像站在了食物鏈頂端,用刀叉支配著一切。

菲力推薦吃meduim rare,超過這個熟度沒法品嘗出柔嫩的特點了,所以這個部位非常考驗製作水平。

還有一種小菲力,更是細嫩(當然價格也是......),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用細線捆綁,不然容易散開,目前還沒在哪家牛排館吃到。

T骨(T-bone)

也許看完上面的文章,你既想體驗西冷的嚼勁,又想感受菲力的細嫩,那麼毫無疑問T-bone肯定適合你。

T-bone就是脊骨兩邊的內外脊肉各取一塊,一邊是西冷(大的那邊),一邊是菲力(小的那邊),告訴大家一個冷知識,如果菲力那邊多一些,品質更高,可以叫 Porterhouse,能說出這個名詞證明你對牛排可以說很了解了,可以感受大家不明覺厲的目光啦!

牛小排(Short Rib)

嚴格來說,牛小排不是什麼標準牛排部位,但是多虧商家宣傳到位,什麼安格斯牛小排啦,什麼碳烤牛小排啦,所以認知度還是很高噠。

牛小排處於牛的前胸肋骨部位,可以帶骨或去骨的形式,這個部位性價比非常高,尤其適合新手:

1、脂肪較別的部位多,簡單來說就是更好看。看圖說話,

第一張是西冷,第二張是牛小排,大家看脂肪紋理和密度,都會覺得第二種級別更高,但其實這兩種都是澳洲安格斯M3級別,這個級別的西冷只能算吃個形式了,但是牛小排可以做到和M6西冷類似的花紋。所以很多日料店經常把牛小排切塊或者切片,冒充更高等級的牛肉。

2、易於製作。牛小排因為本身脂肪含量較高,即使較長時間的炙烤都能保持水分以及嫩度,注意翻面就可以。做出來的牛肉非常細嫩,入口即化,對於不常接觸正統牛排的消費者來說,非常美味,所以一般飯店的鐵板烤肉基本都是這個部位。

3、價格便宜。非常關鍵的一點,牛小排比上述的幾個正統牛排部位便宜非常多,比如這款澳洲安格斯m9牛小排(花紋都可以假裝a5和牛了)

500g才400多,這個價格最多也就買到200g的同品質的和牛肋眼,簡直划算。所以新手如果想diy牛排,建議從牛小排開始。

向新鮮說不

好噠,看完文章,你現在手上有了一塊新鮮的JACK"S CREEK 出品的m9澳洲400天谷飼和牛的ribeye(就不是停頓),那麼可以直接做牛排了?當然不是,牛排並非越新鮮越好吃!

這裡我要提及一個料理界越來越重視的感念——熟成!

(以下是科學原理,可以跳過)

「一般肉類,本身是含有肌肉酶的,在肉類屠宰後,由於細胞控制系統已經沒法繼續發生作用了,所以肌肉中的酶不受指揮,攻擊其他細胞,將蛋白質分解成附帶風味的氨基酸,肝糖轉化為附帶甜味的葡萄糖,三磷酸腺苷轉化成美味的單磷酸基核苷,脂肪及類脂肪轉化成帶香味的脂肪酸。

除了附加香味以外,熟成還會讓肉品更加鬆軟。鈣蛋白酶可以減弱起蛋白質收縮作用的支持蛋白質,組織蛋白酶則進一步分解各類收縮蛋白絲和支持分子,弱化膠原蛋白類的結締組織內部作用,這些將使肉品在烹飪過程中更多的膠原蛋白溶解成膠質,使肉品更加多汁。同時減弱了結締組織之間的擠壓力,減少受熱時肌肉的收縮引起的水分流失。」

—學渣的分割線—

ok,總之你只要記住,為了讓肉更具風味,口感更柔嫩,就需要把新鮮的肉類放在特定溫度、濕度的地方讓他自然發酵。

目前主流的熟成方式有兩種,乾式和濕式。

先說乾式,這種方式一般是一整塊的肉,放到一個恆定溫度、濕度的環境中,放置長達一個月以上,類似於這樣

一整塊的牛排進行熟成,表面已經干化

這時候你的感覺肯定是,這還能吃嗎?

當然可以吃啦,而且還有一種橡木混雜野果的香味,但需要切掉表面,取用中間部分的精華。

是的,這張圖你就可以看出這種熟成方式的缺點,需要去掉外表大量的肉,只取用核心部位,而熟成的時間越久,肉整體需要切割棄用的比例會越大,所以熟成越久的牛排越貴,份量足夠的話要上萬美刀。

再給大家說一個冷知識,大家都喜歡吃的魚類壽司,其實也是要經過熟成才好吃噠。

就像金槍魚,左邊是完全熟成的,右邊幾乎無熟成了;

做壽司的時候需要切割,取用中間的部分

—萌萌噠分割線—

乾式是很棒的,但是成本實在太高,而且對溫度、濕度也有要求,不是自己買塊牛排就能熟成的,所以聰明的美食家想到了濕式熟成。

這種熟成方式是把肉置於真空袋中,放置在0度左右的環境,經過幾天進行熟成,時間上比乾式熟成要短得多,而且基本不丟失水份,也不需要丟棄部分肉,所以性價比更高,自己也能diy了

但一般認為乾式熟成所帶來的風味更濃郁。

寫給第二篇的話

好啦,這篇讀完,相信你再到牛排館就不會被waiter誤導了(? ??_??)?,對於那些對做菜充滿激情,渴望自己diy牛排的小夥伴,我還準備了第二篇,如何diy出滿意的牛排,至於發布時間嘛,可以長按二維碼關注我的動態哦,愛你萌,比心。

文|George

圖|George,部分網路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THE END

記得長按動圖關注我哦

(づ ̄3 ̄)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與好奇心 的精彩文章:

TAG:我與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