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做3000元屏幕,但做49.9元「塑料支架」,阿里想兜售的是AI系統而非硬體

不做3000元屏幕,但做49.9元「塑料支架」,阿里想兜售的是AI系統而非硬體

乍看之下有些令人意外。阿里AI lab春季新品的重頭戲是49.9元的Xholder,一個通體黑色、外形類似於卡通貓的架子。把它固定在天貓精靈智能音箱上可以放一台智能手機,藉助手機攝像頭和屏幕來搭載視覺能力,跟去年發布的音箱一起使用,功能上即是語音和視覺能力的疊加。

至於你能用它做些什麼?答案是瀏覽跟117套兒童教育讀物的內容相匹配的圖片視頻,教小朋友讀圖識字,通過掃描4萬種家庭常見藥品的包裝了解藥物用法、保質期等等能用視覺展示的功能……你應該看出來了,它幾乎是為兒童和老人而生的。

36氪記者在展廳試用了目前已開發出來的兩項能力:

1、識別4萬種家庭常用藥品

天貓精靈接入了阿里健康的藥品資料庫。我拿了盒感冒藥放在攝像頭前,天貓精靈識別出了藥品名稱,用法。當攝像頭對準藥品上的條形碼,機器播報出了保質期。

2、為兒童講故事、教兒童識字

Xholder附帶了一套兒童教育體驗卡。將卡片放置在攝像頭前掃描,識別成功厚屏幕就會出現一段動畫故事,配合語音播放出啦。我看了一套1分鐘時常的莊周夢蝶的短頻,製作精良。釋空說,這套短頻製作的成本是5萬,未來他希望整個價格能降到三位數,這樣就可以大規模普及了。


阿里AI lab的產品負責人釋空對Xholder的形容很實在:「這就是個長了腦子的塑料支架」。

所以,你也可以把Xholder理解成個「幌子」,它背後售賣的「腦子」其實是升級到2.0版本後新增加了視覺能力的人機交互系統AliGenie。開箱後的Xholder附帶著一個二維碼,掃碼後就可以升級系統,通過天貓精靈手機APP里的「精靈火眼」調動視覺交互能力。

當然即便你不買支架,天貓精靈X1的系統也可以升級。釋空說,二維碼是種儀式感。

之所以說Xholder令人感到意外,是因為即便跟競品同樣選擇了放出視覺功能,但阿里並沒有用一款帶屏幕的硬體去承載。

此前,幾乎所有人都猜測天貓精靈春季發布的新品,應該是一款帶屏幕的智能音箱,一個疊加了視覺能力的新硬體產品。正如3月26日,繼此前的渡鴉raven H和小魚在家兩款音箱之後,百度發布了智能視頻音箱「小度在家」。更早些時候,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出了帶屏幕的叮咚2代……

2018年,大廠都到了發布第二代音箱產品的時候。今年大家都在思考下一代「智能音箱」該長什麼樣,市場對它的定位是下一個爆款,AI硬體的標杆。

而自從亞馬遜推出了帶屏幕的音箱Echo show,這個問題看上去就沒什麼懸念了,幾乎所有AI公司都在跟進帶屏幕的設計。可以說,帶屏幕的音箱成了種「政治正確」的設計方案了。有屏並不令人驚喜,無屏倒可能令人稍感意外。

至於如何理解阿里做Xholder的邏輯?

這種方案在阿里看來是「取巧」,藉助手機屏幕讓天貓精靈搖身一變成了「帶屏幕」的多模態交互硬體,「零成本」升級。

當然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讓音箱藉助手機的屏幕是否體驗足夠好,以及這些場景是否足夠剛需。對於一般的青年和成年人而言,8成的手機電量耗費在微信和通話這類通訊功能上,很難讓人為了剩下兩成的娛樂和其他場景,把手機拴在音箱上。

所以目前看來,Xholder更靠譜的用戶群是前文所述的老人和孩子。這兩個群體的粘性已經被支持遠程通訊的智能視頻相框驗證過了。Xholder的需求能否成立,接下來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內容和服務提供給用戶,增加他們的使用時長。

說回來,阿里做Xholder並不是希望把它推成像智能音箱一樣的爆款標杆(天貓精靈發售至今的銷量是萬台),甚至靠出售硬體賺錢,而是希望用它像AI生態里的硬體廠商和內容商展示自己的系統已經具備了視覺能力。某種程度上,它是個「demo」,用於展示阿里真正的野心所在——人機交互系統。

「屏幕不等於視覺能力,不是加塊屏就好了,我們不拘泥於上面那塊屏是什麼,我們拘泥的是有沒有新的交互方式,是用視覺跟你做互動的,這才是是下一代人和機器交互的東西。」在阿里AI lab負責人淺雪看來,阿里的路子跟小米這類硬體廠商是截然不同的。阿里未來在AI上的變現模式,是賣系統,賣生態服務。

Xholder目前具備的視覺交互能力和內容資源還比較初級,阿里認為,這些基礎還不足以支撐推出一款帶屏幕的硬體產品。

「小孩子一天讀書30分鐘,識字可能5分鐘,講一個故事可能2分鐘,你真的會花3000塊錢買一塊帶屏幕的音響放在那兒作為常態使用嗎?目前我們沒有拿出足夠多的應用支撐出來3000塊屏幕帶來的議價,如果有一天我們整個應用達到了我們會推出這個東西。」釋空說,之後會不會推出有屏幕的產品,甚至有手有腳的產品,取決於能否帶來足夠的溢價和足夠的用戶場景。在這之前,先憋著。

或許在去年,看上去阿里、百度、小米這些公司在AI上的戰略相似度很高,大家都是先做標杆性硬體。但今年,系統平台和硬體製造兩種不同定位公司的路線分化會趨於明顯,究竟把更多經理花在做更多硬體上,還是吸納合作廠商上,未來會更加不同。

「我們在做天貓精靈之前,嘗試跟行業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硬體,但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了非常多的挑戰。比如跨界合作,相互並不清楚裡面的問題。第二我們自己如果沒做過硬體的話,並不知道中間的難處,沒有辦法理解做硬體的合作夥伴。所以我們去年先自己著手打造硬體。我們今年已經開始著手做系統了,並沒有一定要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硬體。我們系統出來之後,有硬體的合作夥伴可以做,他也可以應用我們這套技術。」淺雪說。


此外,一項將在未來發布的能力是「萬物識別」,即讓機器能夠通過圖像視頻的方式識別、理解出攝像頭前出現的一切物體。不過現階段它還是阿里AI lab的儲備能力,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幾個月阿里辦公室的桌上常出現發霉的樣品西蘭花和菠蘿。

事實上,直至今天,智能音箱依舊不能算是剛需性的產品。下一步它還需要更多開發者來做應用服務、Skill技能,收納更多音頻、視頻的內容信息,以及更能理解人類情感和語義的技術。

一點好的現象是,為了貼近剛需,今年越來越多的廠商在努力尋找能深挖的垂直場景,而不是止步於做個泛泛的、通用卻不實用產品。比如兒童教育,是目前粘性最強的分支,因為相對而言,兒童對於機器交互智能成熟度的容忍程度更高。

而在炒的最火的Iot場景下,智能音箱還需努力。作為消費者,我們都希望智能家居儘早解決不同平台、品牌之間協議割裂的問題。天貓精靈目前已經跟8家物聯網平台打通。其他AI平台今年也在加快推薦打通這件事。

不過阿里、百度、小米、京東這些巨頭互聯網公司,依舊在劃江而治。從技術上講,這些平台協議的兼容並不難實現,但從市場角度,消費者依舊得等他們先圈地征戰一番,才能迎來物聯網實現真正的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CES戰場谷歌挑戰亞馬遜,蘋果收購奈飛價值幾何?
故宮賣萌之後,寺廟也要皮一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