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多達188萬部隊起義投誠我軍?有一秘密鮮為人知

為何多達188萬部隊起義投誠我軍?有一秘密鮮為人知

作者:白小原

東北民主聯軍某部留下的紀念史館,有張照片很吸引人,見者都認為三縱的這一教育太有創造性了。

照片反映的是解放戰爭時期,一些戰士登台訴苦的場景。這一特殊的教育方式,有效激發了官兵英勇殺敵的熱情。

訴苦大會

1.訴苦教育起源於三縱,苦大仇深的戰士紛紛登台「倒苦水」「挖苦根」

即使在今天看來,訴苦教育依然有借鑒意義。這種教育方式,最早是在羅榮桓領導下的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第7師20團9連興起的。

1947年前後,9連結合土改,讓苦大仇深的戰士房天靜、任紀貞和被俘後參軍的戰士羅玉祥等,向大家訴說他們入伍前所遭的苦難,啟發大家回憶苦難,然後分班討論,引導大家「倒苦水」「挖苦根」。

當時我軍官兵絕大多數來自農民,他們都曾身受剝削,每人都有一本苦情賬。而一些投誠過來的戰士也深受啟發,自我檢討,一定程度上幫助官兵提高和改變了他們的覺悟。

9連還注重調查、收集材料、充實活動。一名姓張的佃戶,有件穿了六七年的破棉襖,棉花沒幾團,補丁摞補丁。

幹部拿著這件破棉襖問大家:「這是誰穿的?地主穿這個嗎?」戰士答:「地主擦屁股也嫌臟,這是佃戶穿的。」又問:「國民黨能不能給窮人換這種破棉襖?」戰士又答:「不能,地主老財的黨。」再問:「誰給換?」戰士再答:「只有咱們的隊伍能給窮人換破棉襖!」

戰士登台「倒苦水」「挖苦根」

2.訴苦教育的推廣

9連以訴苦為主要形式的教育經驗,向羅榮桓彙報後,羅認為,「『訴苦』在部隊教育工作中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創造,解決了當前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問題」,要求機關幹部詳細了解並在縱隊推廣開展。

隨即,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起草了關於在部隊普遍開展訴苦運動的訓令,並於1947年8月26日在《東北日報》發表題為《部隊教育的方向》的社論,指出:訴苦運動是部隊教育工作一個具有極其重大意義的創造。

經推廣,這種群眾性的「訴苦」,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各部大規模開展,「訴苦」煥發的巨大威力在戰場得到檢驗,得到各方讚譽。

軍民同訴苦

3.188萬部隊起義投誠我軍,訴苦教育功不可沒

彭德懷曾說,「訴苦與三查運動是我軍有史以來第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使得「部隊中的氣象渙然一新,部隊戰鬥力大大提高」。他還說,「紅軍和抗日時期,都沒有找到這種形式。要是早找到這種形式,對爭取俘虜兵加入紅軍,擴大紅軍的成績,要快、要大得多」。

1947年9月28日,毛主席親自修改並向全軍批轉了東北民主聯軍3縱訴苦運動的經驗,號召各部隊因勢利導,開展群眾性練兵運動,「復仇立功」「磨刀殺敵」。

《羅榮桓傳》載,經「訴苦」後的解放軍戰士,往往是剛戰鬥下來,軍裝都還未來得及換,便又投入新的戰鬥,「為天下窮人換下破棉襖」。這也爭取和改造了一大批投誠士兵,他們很快成為戰鬥骨幹。

據統計,解放戰爭期間,國軍起義、投誠和接受和平改編達188萬,包括將領1500餘名,涉及陸軍240個師,海軍大小艦艇97艘,空軍飛機128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揭秘真實的上甘嶺:送進坑道一簍蘋果立二等功,卻無人能立
發財中國年:002航母舾裝圖春節曝光,煙筒大冒煙,是否海試在即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