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和孔明合體是什麼樣?東晉真有這樣一位傳奇的將軍

曹操和孔明合體是什麼樣?東晉真有這樣一位傳奇的將軍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米七六

東晉偏安江南,內有王敦、蘇峻、桓溫等權臣的叛亂,外有北方胡騎多次兵臨城下,東晉政權總能夠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和朝中有中流砥柱的名臣坐鎮不無關係。

其中非常有名的一個是陶侃。後人評價為: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的一流統帥級人物。假想一個人既有曹操那樣善於變通又識人斷事的才華,又如同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忠義,那是多麼難得的一個人才啊!

一、生涯

陶侃出生貧寒,在注重門第的魏晉時期,沒有世族子弟的背景,要進入政府的高層難於上青天。小陶年輕時由基層公務員干起,慢慢積累了一定的名聲。

晉末八王之亂啟動了天下大亂的按鈕,陶侃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太安二年(303年)被南蠻校尉劉弘徵召為長史,對付張昌為首的流民暴動。

這次平亂戰爭,陶侃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其時張昌勢力已非常強盛。陶侃卻一路卻連奏凱歌,屢屢戰勝張昌,斬獲數萬,幾路大軍一合力,張昌戰敗逃竄,部眾投降。

永興二年(305),消滅揚州刺史陳敏叛亂。永嘉五年(311),隨大將軍王敦、大將周訪等平定江州刺史華軼之亂。建興元年(313年)至三年(315)平定流民杜弢之亂。建興三年,又參與平定杜曾之亂。戰功赫赫,名震四方。

咸和三年(328年),爆發了影響深遠的蘇峻之亂,導致晉的宗廟宮室,盡為灰燼。首都建康差點夷為平地,大臣士民死傷無數,皇帝也被蘇峻等人脅迫。

關鍵之時,身為荊州刺史的陶侃被大臣庚亮、溫嶠等推舉為勤王平叛的盟主,率大軍討伐蘇峻。幾經大戰,終於消滅蘇峻,晉室危而復安。江南得以安定。此戰陶侃居功至偉,被封為長沙郡公,都督七州軍事。接著又再消滅擅殺長官自立為主的江州刺史郭默,成為統領八州的統帥,完全控制了東晉長江中上游的勢力。

但大權在握的陶侃,卻明智地止步知足,不干預朝政,盡心為國。在334年以年老上表遜位,歸權朝廷。並於同年去世,享年76,成就了一生偉業,堅守了人臣的本分。

二、貴人

人們總說一個人成功要有貴人相助。陶侃命中第一個貴人是他的母親。陶侃為小吏時,把公家的一壇腌魚帶給家裡。陶母說,你這樣做毫無好處,卻只增加我的擔憂!這個公私分明的教育,讓小陶銘記在心。

名士范逵,大雪天投宿陶侃家。陶家空無一物,陶母說,你只管去留客,其他我安排,即刻剪下長發,賣錢換米;砍下幾根柱子,燒火煮飯;切了稻草墊子給馬當草料。范逵的隨從人馬不少,都吃得足飽。

范逵與小陶交談,既驚異於他的言談舉止,又感激於陶家的全力款待。次日范逵離去,小陶送了一程又一程。老名士大為感動,把小陶勸了回去。到了京城,大為表揚陶侃的為人,陶侃的名氣響亮起來。

陶侃名動天下時,喝酒從來不醉。別人再三追問,他才下淚說,年輕時貪杯,母親約定不能喝醉,所以堅守。

第二個貴人就是提拔陶侃為南蠻校尉長史的荊州刺史劉弘。劉弘這個伯樂發現了陶侃這匹千里馬,讓其一展驥足,踏上陽光大道。劉弘一族世代為官,本人又是晉武帝的同班同學,在朝中的人脈不是一個好字可以概括的。

陶侃消滅了張昌,劉弘大為表揚:「我年輕是羊祜將軍(三國晉滅吳的總導演)的參軍,他說我會坐到他的位置。我看將來你一定會替代我這個老頭子啊!」

接著劉弘又派陶侃對付叛亂的揚州刺史陳敏。陳敏和陶侃是老鄉,有人到劉弘那兒講陰話。劉弘說:「老夫了解小陶,忠心又能幹,保證沒問題。」

陶侃得知後,急忙派兒子陶洪侄兒陶臻到劉弘軍中效力,實際是人質。劉弘升了兩人的官,打發他們回到陶侃軍中。說:陶侃就要出征了,家裡老人還要人照顧呢!鄉下人交往還講個不負心,何況男子漢大丈夫呢!陶侃在他的激勵下打得陳敏節節敗退,全軍覆沒。

第三個貴人是襄陽太守,名將周訪。周、陶二人年輕時相交,彼此欣賞,互相期許以天下興亡為已任。倆人結為親家,共同進退,是聞名天下的一對英雄。

當時大將軍王敦羽翼漸豐,漸對晉室有不臣之心。但對陶、周二人比較忌憚。陶侃一次路過拜見王敦,王敦起了殺心,幾次走到外面,操起刀來要動手,卻幾次顧忌到周訪的力量罷手。最後還是放陶侃走,但把陶侃封官到南方為廣州刺史。

陶侃見到周訪,長嘆道,這一回要不是你在外面鎮著,我就完蛋了!

三、敵人

一個人只有重量級的對手,才能襯托出他的優秀。大將軍王敦是東晉時的梟雄,手腕一流,權謀高超。那次要殺陶侃,是因為扣留住他,陶侃的部下一再要求王敦放人。王敦既曉得陶侃的才華,又見到他的人氣。

這樣的人才忠於晉室,對自己大不利!才動了殺人的念頭。陶侃在緊要關頭,逼了一句:「大將軍將來要主宰天下的話,怎麼能遇事再三不決呢!」起身如廁迴避。

果然王敦的手下有機會進言:陶侃的親家周訪擁兵襄陽,這倆人如左右手,哪有跺了左手,右手不來幫忙的!王敦才改容款待陶侃讓他走。但王敦還是看重陶侃,說:除了陶侯,沒有人能安定荊州。

陶侃討伐杜弢,杜弢的部將王貢來挑戰,騎馬把腳支在馬背上,無禮之至。陶侃道:「杜弢是益州小吏,盜竊錢財,父親死了不管。你本來是個好人,跟著這樣的人會有什麼出路?難道頭髮都白了還要作強盜?」

一席話說得王貢臉紅耳赤,放下腳來坐好,態度端正。陶侃趁熱打鐵,截髮起誓,只要投降,既往不咎。王貢果然投降了。

叛將杜曾是個勇士,能穿著鎧甲游泳。奇襲擊敗老陶後,遠遠看見他,下馬拜後而去。這個氣勢敵人也是尊敬有加的。陶侃最後平江州刺史郭默一戰。以大軍快速壓到江州,幾戰下來,把郭默打得閉門堅守。

沒幾天內訌,手下綁了郭默投降。這個郭默與北方的後趙石勒軍隊多次交手,屢佔上風,陶侃居然兵不血刃地拿下郭默,後趙軍聞訊無不震驚。

平蘇峻之亂時,蘇峻部將馮鐵害了陶侃的兒子投奔後趙,石勒殺了馮鐵向陶侃示好。可以說威懾敵國,陶侃做到了。

參考史料:《晉書 陶侃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四大發明外,中國還有哪些傳世的黑科技?
對反叛者寬容的皇帝什麼下場?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