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管窺·「黃」「老」是如何並稱的?

老子管窺·「黃」「老」是如何並稱的?

「黃」「老」是如何並稱的?

學過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熟悉,西漢初期,剛剛結束天下大亂、政治趨於一統的劉漢王朝採取了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這被稱作是「黃老之學」。「黃」即黃帝,「老」即老子。「黃老之學」的另一個說法,就是道家學說。

眾所周知,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是老子,這並沒有什麼異議。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裡為什麼要搬出黃帝他老人家,並把他放到老子前面呢?西漢統治者和道家人士把「黃」「老」並稱,到底出於什麼原因呢?

於今人而言,黃帝的定位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把黃帝當做整個中華文明的最早源頭。當然,這是文化上的。而今天我們還有一個詞,叫「炎黃子孫」,是說我們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中國人,都認為自己在血緣上的祖先是炎黃二帝。傳說黃帝最後打敗了炎帝。

就是說,不論從文化上,還是血緣上,中國人認可的始祖,都能追終追溯到黃帝那裡。

認宗黃帝,這個觀念最早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司馬遷。

【《史記》以「五帝本紀」開篇,首載黃帝傳】

在文化傳承上,有些人雖然可以被後人超越,卻從來不可被後人繞過。司馬遷便是不可繞過,甚至不可超越之人。司馬遷因在著作《史記》時,體現出求真求是、客觀理性、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治史風格和態度,一直被奉做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家。相對來說,《史記》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史書中可信度最高。

在這部偉大史書中,開篇講的第一位帝王,就是黃帝。按照司馬遷的解釋,他走遍東南西北,各地的老人「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史記·五帝本紀》),就是說老人們一提到古代君王,普遍把黃帝排在第一位,拿他說事。

司馬遷綜合民間傳說和其他歷史文獻,最後決定把黃帝當做古代文明的肇始者。

其實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一股崇拜黃帝的思潮。據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劉學智先生的研究,先秦時代對黃帝的記述或論述,分三種情況:一是對黃帝生平族譜、歷史活動或相關事迹的記述;二是對黃帝創造文明活動的讚揚;三是依託黃帝著書立說。

尤其是第三點,最能反映出當時的思想文化界,也就是知識階層或精英階層對黃帝的推崇和認可。我們都知道《黃帝內經》乃托黃帝之名創作,其實還有好多書作皆託名黃帝,據統計,《漢書·藝文志》所收錄的以黃帝命名或以「黃帝臣」為名的書作就多達26種。

在《論語》等書中,孔子就不曾提到過黃帝,孔子只提堯舜等明君。司馬遷雖然極為推崇甚至膜拜孔子,卻沒有因孔子「無視」黃帝而棄之,大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味道。

漢代以前,道家人物還曾站在自家的立場上批評過黃帝。

百家中,唯獨道家批評黃帝最為激烈。莊子就借老子之口,批評黃帝:「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擾亂)人之心」(《莊子·在宥》);甚至罵道:「三皇五帝(黃帝居五帝之首)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而猶自以為聖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莊子·天運》)

令人稱奇的是,在戰國中後期,道家在對待黃帝態度上,竟然又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這又是為啥呢?

劉學智先生認為,主要是由於黃帝崇拜開始盛行,人們普遍尊古賤今,道家也順應趨勢,跟著其他流派一起複活了黃帝。

於是乎,在戰國中後期,「黃老之學」興起。但「黃」「老」並稱,劉學智先生認為應該是在漢代才有的概念。

他對「黃老之學」的定義頗為公允:黃老之學應看做是托皇帝之名,宗老子之說而形成的思想學說,是以老子及道家的自然無為為主旨,並吸收其他各派思想而形成的一種新道家。

【竇太后是漢初崇信「黃老之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漢代之初,「黃老之學」第一次與帝王政治發生了「親密接觸」,道家開始參與國政。雖然黃帝只是被託名、被利用,卻也借著這次思想學術與政治的聯姻,強化了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黃帝若地下有知,可能不但不會埋怨道家侵犯名譽權,反倒還要感謝道家。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若黃帝真的是道家,他還會在乎這些名譽上的東西嗎?(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此說 的精彩文章:

閑談莫論他人之非

TAG:儒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