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太平洋2》:中國富二代造機甲給美國窮二代去拯救世界

《環太平洋2》:中國富二代造機甲給美國窮二代去拯救世界

故事梗概如題。

整部電影大致由兩個部分拼接而成:上半部分是《變形金鋼》、下半部分是《哥斯拉》。如果一周內連續看過陀螺導演的兩部新片(《環2》陀螺擔任製片),估計就會明白《水形物語》為什麼會拿小金人,而《環太平洋1》為什麼會一戰成名。

《環2》具備所有爆米花大片應有的套路:眼花繚亂的3D視效、熱血音效、無法再簡單的故事以及全球的酷小孩都去玩機甲。如果不是有前傳豎了flag,《環2》不僅可以羞辱一下把《變形金剛》拍爛了口碑的邁克爾貝,它甚至可以打任何一部《變形金鋼》類型片的臉。

數據先說話

首先,《環2》賣座是肯定的。首個周末票房業績:美國2800萬美元,中國6500萬美元。爛番茄指數46%。上映首周已把口碑爆棚的《黑豹》拉下榜首,已經全球上映了6周的《黑豹》目前中國票房是6700萬美元。按照這個進度來看,《環2》不僅妥妥碾壓今年已經亮相的所有進口大片,而且要佔據年度中國進口大片第一位的寶座似乎也沒什麼懸念。

有《環2》打底,就能看出正在中國上映的其他幾個經典科幻大IP是怎麼淪為賠錢貨的:華納的《古墓麗影》上映兩周票房4100萬美元,索尼的《勇敢者的遊戲:決戰叢林》4000萬美元,最慘的是迪士尼的《星戰:最後的絕地》只拿到了2810萬美元。

黑人超級英雄、坎妹、巨石強森加上絕地武士都打不過日系機甲。取得這個戰果有秘笈,也是是下面要說的重點。另一個真相是,與《環1》相比,《環2》早已從陀螺導演原裝的精彩故事中脫線了。這也是為什麼《環2》票房很好看,影評欠高分的原因(豆瓣5.8,imdb 6分)。

為中國市場度身定製

你們的霸道女總裁大甜甜

在滿目中國背景中的斯伊特伍德的兒子,怎麼看都還是很像美國老牛仔東木先生啊。

《環2》基本是一部好萊塢主打中國市場、順手捎帶上日韓的電影。中國年輕影星擔綱、大量中國地域背景、普通話對話以及包括隨處可見漢字在內的中國文化。

來自香港的機甲戰士黃愷傑

劇中女主之一(景甜飾)是中國上海一家全球最大的機甲研發製作商的霸道女總裁。《環1》中兩位研究怪獸的極客科學家之一(Newt Geiszler博士),成為該公司的研發主力。另一位重要角色、操縱機甲的戰士黃愷傑是白娘子趙雅芝的公子。從雄霸拯救世界的一流機甲研發製造、到直接去拯救世界的英雄都來自中國,大國崛起的確是從科幻大片里開始的。相比之下,美國小孩的畫風是這樣的。

對比一下美國那邊的陣容:男主是上一部環太平洋部隊黑人司令長官的兒子,父親及其養女菊地凜子都是前傳中保衛地球的大英雄。而這位黑人小伙兒從機甲戰士淪落為以偷竊販賣廢舊機甲部件為生。另一位美國女主的身世與前傳中菊地凜子一樣,全家喪生於10年前的怪獸災難,撿垃圾的小女主發誓要自己造機甲保護自己。

未來的世界,科技和金錢都在中國年輕富豪手裡,而美國無論是英雄後代還是普通孩子,都生存在一個曾經輝煌的廢墟上。這個未來在美國觀眾眼裡或許只是一部科幻,在中國市場就是實實在在的票房。

從國內發行看,出品方傳奇的中國分公司Legendary East是國內的獨家分銷合作夥伴。而傳奇Legendary恰好(為什麼要說恰好)在2016年被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收購。

黑人超級英雄、坎妹、巨石強森加上絕地武士都打不過日系機甲

類似EVA機甲的畫面喚起了多少人的情感共鳴啊

超級英雄拯救世界是大銀幕最商業的俗套故事。《黑豹》是美國政治正確的超級英雄,在100%黃皮膚的市場除了視效不會有IP上的情感認同。《古墓麗影》的新勞拉坎妹其實不輸18年前的安吉麗娜朱莉,這個IP在中國市場今不如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喜歡安吉麗娜的觀眾基本都已是油膩中年,而他們的下一代都喜歡景甜和易烊千璽。坎妹馬甲線再美又怎樣?類似的還有《勇敢者的遊戲》,20多年前的油膩中年們還是當年跟著羅賓·威廉姆斯逃出叢林的孩子一樣的年紀。巨石強森在今天孩子們眼裡的意義更多的恐怕是某健身品牌。

同為男主角John Boyega,收穫了《環2》和《星戰:最後的絕地》差異顯著的票房。

需要多說兩句的是《星戰》系列。這個在西方世界裡的宇宙級IP在中國市場一向不靈。好萊塢很清楚其中原委:喜歡《星戰》需要有縱深的科幻文化背景和人群成長史,所謂「伴隨著幾代人」的《星戰》誕生於上世紀70-80年代。擱在中國別說現在的小孩,他們的父輩估計都沒機會「伴隨星戰成長」。迪士尼這個「古老」的宇宙IP再怎麼翻新都不討中國年輕人的喜歡。這跟角色無關。同為《最後的絕地》和《環2》男主的John Boyega可以證明這一點。

能打動中國市場的是機甲。如同「伴隨美國幾代人成長」的星戰機器人R2D2一樣,伴隨現在的中國市場長大的是《變形金剛》和《環太平洋》中的日系機甲。尤其是相比《環1》的相對笨重的古典機械造型、《環2》中幾乎與EVA畫風一致的精美靈巧機甲,喚起了多少日系機甲迷的情感共鳴。這也是有著「怪獸情結」的吉爾摩·德爾·托羅導演、為什麼能把一部「變形金剛大戰哥斯拉」式的套路科幻故事,打造成曲折故事、豐富情感與強大機械朋克美感並舉的新IP的緣故。

然而陀螺導演的機甲才不是沒有故事的金屬怪獸

《環1》主打中年英雄

英雄拯救世界是大銀幕永遠上演的主題。把庸常的主題講得曲折離奇又有娛樂性才是純粹的技術活。

《環1》是一部以機甲和怪獸為背景的故事片。有著一個好故事該有的所有元素:主角們的情感損傷與他們的戰鬥力損傷密切關聯,心路歷程和戰鬥經驗值同步更新。因此每一場惡戰中的動作場景都有其背後的情感線索關聯,讓觀眾在體驗視覺衝擊時一樣有情感共鳴。故事圍繞人物克服自身悲劇成長為救世英雄展開。通過兩個變態學家的戲份把控張弛有度的節奏,也不乏令觀眾欣喜和幽默的賣點穿插其間,一部電影看下來,當然視效飽滿故事動人。個個角色無論主次都造型堅挺令人難忘。

《環2》是一部以簡單劇情為背景的「視效大片」。以過癮的視效和機甲喚起觀眾的共鳴。情感戲與劇中角色——來自世界各地區各種族的玩機甲的酷小孩們都毫無關係。只跟兩位美國主角有關:黑人男主角曾經跟自己的美國小女生拍檔說過一句話;不要用別人對你的評價來定位自己,因為那不是你自己,也讓你自己不舒服。

典型的美國英雄大片中「逃離父輩陰影」和「擺脫家庭悲劇」的傳統套路。對於亞洲市場的年輕人而言基本是陌生和無效。

作為陀螺導演的粉絲,《環2》的導演Steven S. DeKnight在《環1》基礎上再續的創作,考慮了角色、視效、動漫、電子遊戲和怪獸能給市場帶來的價值,用這一切已經足夠填充觀眾的視覺和大腦,故事講得好與壞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一旦具備了目前科幻大片賣座的標配,跟導演有沒有本事講個好故事其實無關。THR評論這兩部電影的區別是「可口可樂和普通蘇打水」。其實還好啦,畢竟能做到老老實實的蘇打水也不容易,雖然沒有可樂刺激,至少不是超市貨架上那些甜到發膩不知道什麼味道可怕飲料。

全世界的酷小孩都去玩機甲

健美和朋克既視感的美國「垃圾妞」特別符合酷小孩人設

這也是《環2》的高亮之處和受市場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環1》也有中國功夫和日本女主、有大量香港的風土人情。但從根本上仍然是一部歐美青壯年擔綱的故事。《環2》匯聚了全球各種膚色的酷小孩,與他們的父輩不同在於,他們來不及成長為一名武功蓋世的機甲戰士,也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他們有的只是危在旦夕時挺身而出不考慮後果的魯莽。被貶損被呵斥被教訓被放棄之後、唯有憑勇氣一路斬殺過去的少年豪情。而這豈不正是目前所有酷小孩的生存狀態。

這是《環1》濃濃的末日英雄氛圍中沒有點亮的那部分。如果說前傳中的英雄都具備唯有中年人設才具備的悲壯色彩的話,這一點在續集中是找不到的,屬於酷小孩的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對於尚無資質掌控世界的年輕人而言,無法預知明天,能做到的只有今天酷酷地活著。

視效很滿格然而還是不夠治癒

「減肥版」的「骨感」新怪獸打起來真沒有老版的那麼過癮了

從視效來看,《環1》中的機甲和怪獸都精緻和細節滿滿,影片中不僅有許多機甲對怪獸的近身肉搏特寫鏡頭,還有很多以怪獸局部為背景的令人驚嘆的場景,比如怪獸身體內部和大腦以及寄生蟲之類。另一方面,看著機甲用各式鋼鐵武器切開和捏爆那些來自另一個次元的碳基生物、讓它們肝腦塗地的感覺真是嗨翻全場。不可否認這是《環1》的一個很大賣點。

《環2》中缺失了視效更難搞、奇形怪狀的各式肉身怪獸,上半部分完全是機甲VS機甲,下半場的升級版怪獸也屈指可數,同時少了很多特寫和細節。近身戰鬥的特寫畫面也是少之又少。整體看下來雖然眼眶飽滿,內心總是感覺少了些什麼。

應該就是怪獸吧。在《環2》更高新科技的AI機甲、AR通訊、腦機關聯和虛擬操作界面中,我們都會想沖陀螺導演摯愛的肥碩哥斯拉們投去深情一瞥:畢竟看著它們被爆得藍色汁液四溢還是很治癒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2 的精彩文章:

虛擬現實已經正式進入電影圈了 然後呢?
谷歌VR180相機和VR一體機:關鍵是說服用戶給自己的臉再買一部手機

TAG:I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