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付費鎖票、通關打卡……面向「新生代」的培訓新玩法

付費鎖票、通關打卡……面向「新生代」的培訓新玩法

「「新生代」作為一個群體代名詞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他們正進入職場,成為其中的主體力量。談到新生代的時候 ,我們的腦海中會彈出一些標籤,例如追求個性、崇尚個人價值、自我意識覺醒、更有創新精神等等,事實上,即使我們不去標籤化「新生代」,時代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對我們企業內部的培訓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內容來源/ 劉琳 | 學習發展副總監 |58 集團

企業內培訓項目的設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一個成功的培訓項目設計需要考慮到多方因素,包括釐清公司的業務需求、了解學員本身的能力現狀和leader 的期望等,同時,還要匹配最佳的學習渠道和形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運營與跟進評估。本次分享並不能窮盡以上內容,我們希望通過58 集團人力資源部神奇學院的一些實踐案例,僅從「激活學員」的角度,為大家分享我們在「面向新生代」的培訓項目設計中的探索與心得。

「新生代」作為一個群體代名詞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他們正進入職場,成為其中的主體力量。談到新生代的時候 ,我們的腦海中會彈出一些標籤,例如追求蹤個性、崇尚個人價值、自我意識覺醒、更有創新精神等等,事實上,即使我們不去標籤化「新生代」,時代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對我們企業內部的培訓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面對新生代員工,如何才能激活他們的內部動機,促進他們更積極的參與我們的培訓項目,並提升培訓效果?

員工畫像

58 集團不僅有為眾人熟知的58 同城這個神奇的網站,還有多個重要品牌,其中為人熟知的6 個品牌分別為趕集、安居客、58到家、轉轉、中華英才以及58 影業。58 集團構建了以招聘、生活服務、房產、汽車為主的4 條產業鏈,並逐步形成了4+N 的戰略布局,成為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類的互聯網平台。58 集團在每條產業鏈上都有不同的品牌布局,如談到中華英才,會讓人想到這是一個針對校園以及白領的招聘平台;提及58同城、趕集網,我們會知道這是主要針對藍領的招聘品牌。

目前,58 集團共有員工25000 人,其中80、90 後所佔的比例分別為31.2% 和67.7%,其他人群佔1.1%,可以說年輕一代佔據了公司的大半江山。最新的數據顯示,員工的平均年齡僅為26 歲。學習與發展團隊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集團內的「程序猿」、「產品汪」、「運營喵」、「設計獅」,這群員工聰明、年輕、愛新鮮、愛刺激,一些傳統的學習方式較難吸引到他們。而且,新一代的年輕人對學習內容更為挑剔,往往也抱有更強的目的性,一旦培訓不合其口味便會棄之不用。因此,在58 集團內部,學員對一場培訓的評分往往是評價課程或項目質量的重要風向標。

我們的挑戰

如今的培訓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從組織的角度來看,面對VUCA 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組織正在從傳統的科層式組織向平台化組織轉型,從而能夠更靈活更具創新能力。其次,這也是一個知識過剩、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培訓課程的迭代周期不斷縮短,以往一套精品課程重複使用幾年的現象不復存在,特別是對於技術人員的培訓來說,對課程更新速度的要求更甚。最後,公司外部市場化的學習平台越來越豐富,諸如混沌大學、橙子學院、得到、喜馬拉雅等優質知識學習平台,這使得員工能夠以零成本或較低的成本接觸到各類精品學習資源。

諸多因素合力產生作用,對如今的企業培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聚焦到新生代員工的培訓,我們能看到三點變化:第一,培訓人員很難用行政化命令或政策把一群年輕人聚集到課堂中進行集中學習;第二,員工從外部獲取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使得他們對培訓內容越來越挑剔,一旦公司提供的培訓方式或內容達不到他們的預期,就很有可能被這群學員拋棄;第三,學員學習的目的性越來越強,培訓項目設計前期要精準定位學員需求。圍繞這三點變化,58 集團中的培訓者也在思考與探索,力圖給讓培訓項目「更有趣、有料、帶感」。

培訓新玩法

企業內部的培訓管理與運營人員可以在外部市場化的學習組織或平台提供的學習項目中獲得很多啟示與靈感。我們可以從幾個有代表性的案例中去總結一下,這些項目是靠什麼吸引了用戶的付費行為和積极參与。

?新世相運營案例

新世相作為一家新媒體在2016 年6 月份發起了名為「新世相的圖書館」的活動。

活動規則為:新世相的粉絲需支付129 元加入該活動,之後開始給付費讀者寄書,讀者每讀完一本將此書寄回,則繼續寄下一本,最多給每位讀者寄4 本書(來回郵費由新世相承擔)。若讀者在一個月內讀完4 本書,則會收到來自該公眾號的89 元現金紅包獎勵。值得注意的是,讀者事先並不知道自己會收到哪一本書,但新世相承諾這些書是「被200 萬讀者肯定過的閱讀品味且被檢驗過閱讀價值,但很可能被忽視的書」。此外,該活動為讀者提供一項增值服務,即認識同讀一本書的陌生人。

不妨想一想,你會為這四本書買單嗎?如果會,是為什麼呢?

? 三節課「3.3」學習計劃案例

三節課成立於2014 年9 月,是一家面向互聯網產品人和運營人的在線大學。其中一項名為「3.3」計劃的學習計劃被視為其「含金量最高的旗艦課程」。該計劃發起於2016年3 月3 日,目標在於「用3 年時間,每年為互聯網行業培養300 名最優秀的產品和運營人才」。三節課在學員提交申請時便提醒:

3.3 計劃是收費的、有門檻的特訓項目,這要求學員投入較高的時間成本,且對學員的要求也很嚴苛。由於每期限額招募學員,所以提交申請的學員需要經過面試,只有學員的條件達到其標準才有可能被錄取。

一個付費的項目,竟然可以做到像高校提供的學歷教育一樣,自己交錢還得通過面試才能入學,那他們又是靠什麼來吸引學員呢?

除了以上兩個有代表性的營銷活動,我們在朋友圈中隨處可見的微課或者打卡背單詞、讀英文等活動也越來越火熱。

? 案例啟示

以上談到的案例有一個共同點,即這些培訓都沒有藉助任何外部行政力量來吸引學員,這是值得企業培訓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如何才能讓企業內部的員工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呢?

我們認為,這其中的關鍵點在於,學習項目的設計者必須去洞悉人性、尊重人性,了解學員的心理規律與行為規律。

人性是什麼呢?想要學習成長,需要在學習中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實現價值,這些是人性。懶,想學習又不想付出時間,沒人督促就無法完成學習計劃,這也是人性。從人性出發,我們認為一個學習項目的機制設計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PULL,拉

即通過拉力來激發學員的內在動機。我們認為要為學員創造這樣的感受:

?這是一件很酷的、有趣的事情――提升參與感和成就感

?我對這個項目很有歸屬感――打造身份標籤

?我們的學習計劃很靈活――滿足個性需求再回過頭去看新世相的例子,我們會發現,這個設計中最吸引人的點就在於讓參與者覺得他們在做一件很酷很有趣的事情;而三節課的案例,則讓學員覺得這件事不僅很酷,還意味著可以和一群同樣優秀或者有共同追求的小夥伴一起學習,這種歸屬感與身份標籤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動機。

?PUSH,推

即通過機制設計推動學員,幫助他們去對抗惰性,完成學習。這些機制包括

?強化承諾( 要求學員主動報名、發布報名任務等)

?即時反饋(如學習進度條的設計等)

?社群運營

?打卡+一點物質懲罰

58 實踐

在以上思考的基礎上,58 集團內部的培訓項目中都或多或少加入了上述元素,我們以「信天翁培養計劃」、「啟航- 初階領導力培養計劃」以及「產品經理研修營項目」為例做一個簡單說明。

? 信天翁項目

「信天翁」項目針對產品技術類的校招生的培訓項目,整個培養周期為一年,分為五個不同的階段。

?提升成就感

在集訓中引入創意hackathon 競賽。在這個競賽活動中,學員首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選題,項目組會邀請公司內的產品大咖通過結構化引導的方式幫助各小組進行選題和開題研討。選定題目後,各小組會利用集訓過程中每天晚上的時間形成具體的產品計劃和技術實現方案,有些小組還會做出產品原型。在成果彙報階段,我們會在公司一樓的大廳進行作品展示,以「快閃評審」的方式由路過大廳的老闆或同事進行投票。這種靈活的投票方式增添了評審的趣味性,此外,如果某位新員工的項目被老闆認可便有機會將項目落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強化歸屬感

為了打造新員工在「信天翁」項目中的身份標籤,增加其歸屬感,項目組特地定製了項目學員獨有的衣服、帽子、徽章和工牌。

當兩屆學員在公司樓道里相遇時,只需相視一笑便可從對方佩戴的徽章、工牌中識別出其共同擁有的身份,即「信天翁」的學員。這種學員共有的歸屬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該項目在公司內的影響力。

? 啟航- 初階領導力培養計劃

58 集團內部的領導力項目分為3個級別,分別為:初階領導力-「啟航」、中階領導力-加速、高階領導力-「卓越」。在每級領導力項目中,58 集團都為學員制定了足夠靈活的學習計劃,滿足其個性化需求。以「啟航」項目為例,課程內容設計從初階管理者的勝任力出發,按照管理自我、管理團隊、管理業務、管理結果進行模塊與課程設計。

?我們提供靈活的學習計劃

為了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項目組對課程進行了特殊的設置,即設置必修課與選修課。必修課主要針對全體學員共有的短板,選修課則需要學員根據其各自的短板與需求進行選擇。學員每學完一門課程即獲得一定的學分,積滿學分即可獲得結業資格。此外,項目組會邀請學員的領導幫助他們選課,如此不僅保證了學員上課的積極性,也使得其領導在項目中有一定的參與度。項目組不僅為學員設置了課程學習,而且同時安排了與課程相匹配的workshop,即邀請公司內部管理經驗豐富的領導分析實際案例,並針對學員的問題進行解答。

通過這些項目設計,項目組有效地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熱情,讓學員在學習中找到好玩有趣的元素。

? 產品經理研修營項目――強化承諾

該項目面向公司內的產品經理,為其提供以線上課程為主,線下workshop 為輔的培養方式。課程共分為4 個模塊,學員需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8 周內學完。此外,項目組在8 周的時間裡安排兩次線下workshop,組織學員聚集到一起,請老師為其進行實際案例分析、作業分析講解等。

作為一個以線上課程為主的培訓項目,最大的挑戰就是幫助學員對抗「懶癌」,保證學員能夠自覺按時完成課程學習內容。為此,項目組進行了以下實踐:

?強化承諾

如今,雖然外部市場中免費微課數量劇增,但報名的同學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學完呢?反觀那些需要付較低的費用,如9.9 元的課程,學習完成率就相對較高。是因為我們心疼這9.9 元錢嗎?並不見得,這其實是因為付費這一行為是認真思考之後做出的決定,人們的付費過程其實就是強化對自己的承諾的過程。基於此,項目組設計了一系列強化學員承諾的機制。

◆簽承諾書

在開課時要求學員簽一份承諾書,並且設置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學習口號:「網上打卡不遲到,全程學習不溜號。」這個充滿新生代特色的口號巧妙地推動了學員做下學習承諾。

◆繳費鎖票

在線下自由報名的課程中,在開課前設置「鎖票」環節,即請想要報名的員工預繳5.8元的課程費,留住座位。學員報名成功且在開課當天到場的話即將課程費返還,若報名失敗則通過郵件通知其「手慢無」,並邀請其報名下期課程。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員在「搶課」環節的趣味性,也強化了學員對該課程的學習承諾。

◆設置報名任務

在產品經理訓練營二期開展時,項目組又加入了報名任務環節,要求學員必須提交一份自己的項目履歷,並找到三個公司內部的產品大咖為其背書,才能正式成為項目學員。

?及時反饋

項目組在產品經理研修營中設置通關卡以及時鼓勵員工的學習行為。每當學員學完一周的課程,便會收到系統發來的通關卡,通關卡會點亮進度條,學員一關關攻克學習難題,最後收到全部被點亮的通關卡即可結業。

?利用社群運營,打造積極的氛圍,為學員提供積極完成學習的社交支持

項目組在學習社群的運營中還會及時發布互聯網行業的最新消息,鼓勵學員堅持每天打卡、分享讀書筆記等。當以遊戲化的方式運營學習社群時,學員更容易收穫學習的成就感和前進的動力。

寫在最後

培訓者只有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最有可能了解其需求與痛點,也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吸引學員參與。而在此探索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發現問題並持續改善、迭代,將經驗沉澱下來,再加入新的創意。在創新、試錯、迭代的過程中,我們期望找到最優運營思維以及設計路徑。

來源:《HR Value》No.4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智享會HREC 的精彩文章:

直線經理不給力=績效管理無效!那麼如何賦能這群人?

TAG:人力資源智享會HR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