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斯福、白銀與中國

羅斯福、白銀與中國

20世紀30年代,美國白銀行業總共僱傭了不到3000人。

1934年,羅斯福總統為了取悅美國的白銀利益集團,頒布了《白銀收購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以高價購買白銀。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法案衝擊了當時唯一實行白銀本位制度的中國,引發中國的通貨緊縮,迫使中國放棄白銀本位制,隨後滑向惡性通貨膨脹。

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曾經說過,美國的白銀購買計劃促成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

美國一向是白銀生產大國,但白銀業在美國經濟中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業。1934年,美國的白銀產值不過3200萬美元,比花生和土豆的產值都少。

然而,美國的白銀生產主要集中在其西部七個州,包括猶他州、愛達荷州、亞利桑那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

來自這七個州的參議員控制了參議院選票的1/7,七個小矮人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力量強大的白銀利益集團。

想在參議院通過什麼政策和法案,就必須得到白銀利益集團的支持。胡佛當總統期間,白銀利益集團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到羅斯福當總統之後,白銀利益集團認為出頭的日子就要到了。羅斯福在蒙大拿州做競選演講的時候就曾經說過:「白銀必須作為貨幣金屬儲存起來,民主黨保證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討論。」

和白銀利益集團長期並肩作戰的農業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一直在旁邊搖旗吶喊。

看來,是到了美國白銀集團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起初,英、美、德等國紛紛實行金本位制,白銀不能再和黃金平起平坐了,銀價隨之跌落。

隨後,1929年爆發了大蕭條,白銀價格再次急劇下跌。1928年每盎司白銀值58美分,到1932年只值25美分了。

再不出手救助白銀利益集團,兄弟們的心都要涼了。羅斯福總統深諳政治交易之道,穩住了白銀利益集團,就可以放手去實施激動人心的新政,這是多麼划算的買賣啊。

1934年6月,羅斯福總統欣然簽署了《白銀收購法案》。

該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在國內外市場收購白銀,直到每盎司白銀的市場價格達到1.29美元為止,或者,直到財政部持有的白銀儲備的貨幣價值達到黃金儲備貨幣價值的1/3。

美國財政部根據這個法案從事的白銀交易一直持續到1961年。《白銀收購法案》作為一項法律直到1963年才壽終正寢。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年《白銀收購法案》規定的兩個目標,從來都沒有實現。

首先,美國財政部收購白銀,只不過暫時地緩解了銀價的下跌趨勢,直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新興的照相業需要大量使用白銀,才扭轉了銀價的頹勢。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期貨市場上玩投機的亨特兩兄弟一度把銀價炒到每盎司50多美元的天價。但隨後銀價就一落千丈,回到了谷底。

其次,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白銀儲備對黃金儲備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1∶5,這離1∶3的目標差得遠呢。白銀從來就沒有輪到再次粉墨登場、充當貨幣金屬的機會。

從長期來看,正是由於美國政府的收購推高了白銀價格,才加速了白銀去貨幣化的進程,白銀的貨幣需求減少了,銀價當然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這恰恰損害了白銀集團的長遠利益。

當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採取金本位制之後,中國成了唯一一個實行銀本位制的大國。

當時的國民黨原本也想實行金本位制,而且已經請了美國專家過來設計貨幣改革方案,但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爆發了1929年大蕭條。

正是因為中國沒有放棄白銀本位,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蕭條的影響。當時,與中國貿易的國家都是金本位制,白銀價格迅速下降,意味著中國的貨幣出現了貶值。

1929年,中國的銀元等於36美分,但接下來的兩年,相對於黃金來說,白銀價格下跌了40%,中國的一個銀元跌到只值21美分。貨幣貶值提高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1930年和1931年,中國出現了國際收支盈餘。當其他國家仍然飽受通貨緊縮困擾的時候,中國卻經歷著溫和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

受到美國《白銀收購法案》的影響,白銀價格大漲。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升值了。

1931年到1935年間,中國的銀元升值幾乎達到100%,貿易順差很快逆轉為貿易逆差。國際銀價的上漲速度快於國內銀價,國際銀價比國內銀價高1/4。

於是,中國的白銀像潮水一樣流向了倫敦的國際市場。中國駐美公使施肇基在致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中說,截至1934年年底,中國白銀出口量約為5.6億元,其中5/6是在美國通過《購銀法案》之後。

當美國開始討論《白銀收購法案》的時候,中國的銀行公會就曾致函美方表示反對。

《白銀收購法案》實施之後,當時的國民黨財政部長孔祥熙急得不顧外交程序,要直接跟羅斯福總統交涉。羅斯福總統一向標榜自己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理由是他外公曾經在中國做過鴉片和茶葉生意,賺了100萬美元。

但是,在白銀政策問題上,儘管中國政府一再抗議,羅斯福卻絲毫不為所動,他說,這個問題是「中國自己的事,並非我們的事。他們如果願意,盡可制止白銀外流,而我們不能只因為中國人不能保護自己就改變我們的政策」。

中國能靠自己的力量,制止白銀外流嗎?

1934年10月14日,中國宣布開徵10%的白銀出口稅以及根據世界銀價波動而確定的平衡稅,以攔阻或減少白銀的流出。但徵收白銀重稅之後,減少的只是合法的白銀出口,大大助漲了白銀走私活動。

據粗略估計,1935年從中國流出的白銀仍有1.5億元到2.3億元之巨。實施白銀出口稅之前,內地的白銀大量流向上海,再從上海流向倫敦。開徵白銀出口稅之後,上海的白銀開始倒流,流向內地,再從內地,經香港或日本佔領區走私出境。

那時,在華的外國銀行和商號享有治外法權,它們根本不理會國民黨的政策。1934年1月,上海外商銀行庫存白銀共2.75億元,到1935年時只剩下不過數千萬元。

白銀外流只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嗎?當時日本已經佔領中國的東北地區,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一觸即發。

美國也不願意看到日本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飛揚跋扈。然而,白銀外流無意中給了日本人趁火打劫的機會。

日本在中國華北大搞白銀走私,把從中國或偷或搶過來的白銀運到倫敦出售,獲取暴利,用以建造兵艦和穩定日本幣值。

僅僅是1935年9月一個月,日本出口到倫敦的白銀就有2079萬日元,但日本每年的白銀產量尚不到800萬日元,這憑空冒出來的大量白銀,大部分來自日本在中國的走私。

日本還在1934年11月到12月之間,通過橫濱正金銀行多次向中國銀行突擊購買外匯,使中國外匯儲備量遽然下降到不足5000萬元,幾乎耗盡了中國的家底。

美國的白銀政策大大削弱了中國抗日的經濟基礎,連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摩根索最後也承認,美國的白銀政策正好契合了日本人的意圖。

白銀不斷外流而引發通貨緊縮,一時間銀根奇緊、金融梗塞、百業凋敝。

金融恐慌由上海波及全國,幾十家銀行和上百家錢莊倒閉,企業紛紛停業、破產。

當時中國最大的產業紡紗業,開工量減少60%,停工的橡膠廠十有其六,停工的麵粉廠也達半數以上。這一破產倒閉風暴甚至連部分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也不能倖免。

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企業曾經一度經歷了一個輝煌的黃金時期,至此,已然江河日下。

1935年11月,中國被迫放棄銀本位制,改為發行法幣。沒有了白銀本位的約束,中國的貨幣發行如脫韁野馬,從此失去了控制。

從1937年到1945年,中國紙幣的發行量增長了400倍,物價隨之騰躍直上。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物價已經達到戰爭之前的1600倍,幾乎以每年150%的平均速度增長。抗日戰爭之後,法幣發行的速度進一步飆升。

到1948年8月,法幣發行額比日本投降時增加了1085倍,比抗戰前夕增加了30餘萬倍。印刷的鈔票還未出廠,已不及自身紙張和印刷成本的價格了。當時曾有廣東的一家造紙廠,竟買進800箱票面額為100~2000元不等的鈔票,當做造紙原料。

國民黨最後孤注一擲,於1948年8月22日再度進行幣制改革,一方面凍結價格,另一方面要求將私人持有的黃金、白銀和外匯全數充公,實現金本位制,發行金圓券。

設計金圓券改革的主持人,是商務印書館的出版商王雲五。金圓券改革伊始,小民們害怕「違者沒收」或被投入監牢,只好排隊到銀行,把積攢下來的金銀外幣兌換成金圓券。

但達官貴人們就沒有這麼聽話了,蔣介石派兒子蔣經國坐鎮上海。蔣經國一到上海,就在上海義樂飯店導演了一場「鴻門宴」,將上海金融界頭面人物請來,要他們馬上彙報金銀外幣的存量,要求限時送交中央銀行。他滿臉殺氣,對違令的大商人嚴厲打擊,將米商萬墨林、杜月笙之子杜維屏、紙商詹沛霖等逮捕入獄。

杜月笙則公開揭露孔祥熙之子孔令侃的揚子公司大量囤積汽車、呢絨,匿藏金銀外匯,要求蔣經國「一視同仁,給予查處」。蔣經國剛想向孔令侃下手,孔令侃立即向姨媽宋美齡求援。事情驚動到在東北戰場指揮的蔣介石,蔣介石匆匆從前線回來,下令讓蔣經國手下留情。

導致金圓券改革徹底失敗的根源在於發行速度太快。

原本計劃只發20億元的金圓券,不到三個月已經發行19億餘元。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密電蔣介石:軍政費增加極巨,請儘快放寬發行限額。

到1948年11月底,金圓券已經發行了32億元,12月底達到81億元。前後不到十個月,金圓券發行總額達130萬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6.5萬倍。

1949年4月,國民黨統治區的價格與1946年12月相比上漲了5400萬倍。金圓券貶值之速,已經不是早晚市價不同,而是按鐘點計算了。機關職員領工資拿到金圓券後,馬上就換成銀元、美鈔或黃金,如果稍有延遲,即要蒙受貶值損失。

各地搶購風潮、搶米風潮一浪高過一浪。美國記者寫道:「有一苦力從貨架上抓了幾盒青黴素。店主吃了一驚,問他是否知道青黴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說:『管他的,反正它比鈔票值錢。』」

如果沒有美國的白銀收購計劃,國民黨一樣會下台,但是,羅斯福的白銀政策加速了國民黨時期的通貨膨脹,並為1948年至1949年的惡性通貨膨脹打開了大門。這段歷史告訴我們,通貨膨脹,從來就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雅思聽 的精彩文章:

凱恩斯說一戰前的歐洲
經濟學才不是一門研究怎麼掙錢的學問

TAG:靜雅思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