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梁思禮成長,看梁啟超的家教

從梁思禮成長,看梁啟超的家教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梁思禮是最小的一個,名副其實的「老九」。梁思禮很小(4歲半)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主要是從父親給哥哥姐姐們的家書和父親的著作中傳承了梁家的家風。他能夠成人成才,除了自身勤奮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果。

1918年,梁思永、梁思達、母親李夫人、梁思庄、梁思成、梁思忠(從右至左)。

梁思禮於1924年8月24日出生在北京,很受梁啟超的寵愛,也是梁啟超最大的精神安慰。1927年,梁啟超在給海外孩子的信中說:「每天老白鼻(梁啟超對小兒子思禮的昵稱)總來攪局幾次,是我最好的休息。」「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愛,非常聰明,又非常聽話,每天總要逗我笑幾場。他讀了十幾首唐詩,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剛才他來告訴我說:『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離家,他不會念,念成鄉音無改把貓摔。』他一面念說一面抱著小貓就把那貓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梁啟超雖然擔負繁雜的社會事務,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他一生寫給子女的家書超過百萬字,字字都是滿滿的愛,由此可以窺見梁氏家教的魅力。在家書中,梁啟超對子女們的為人、治學、立業等都給予了細緻的指導,他既是孩子們的慈父,又是導師、親密的朋友。

1927年,梁思禮(前)、梁思懿(後右)、梁思寧(後左)。

梁思禮說:「其實,在我的記憶中,我只是覺得父親很疼愛我,當時我年紀很小,認識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後來看到父親書信集的時候了解到的。」正是父親梁啟超的這些信札記述,讓梁思禮院士能夠追憶更多在「飲冰室」的時光。在梁啟超的筆下,梁思禮小時很靈巧,兩歲時,梁啟超只要一要香煙,梁思禮就會把抽煙的一套用具送到父親面前,每次都讓梁啟超非常高興。

1941年,17歲的梁思禮赴美求學,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家庭斷了聯繫,沒有了經濟來源,只好去餐館刷盤子,去食品廠裝豌豆罐頭。八年中,他勤工儉學,刻苦攻讀,主修無線電專業,後來又讀自動控制,先後獲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

1949年,梁思禮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消息,放棄在美國的各種優越條件及優厚待遇,憑著那股純潔堅定的愛國熱情,毅然決然地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1934年,梁思寧、梁思懿、梁思禮、梁思達在天津「飲冰室」前。

他在乘船歸國的途中,預感到「十一」這天會有大活動,就天天用無線電收音機收聽,聽到新中國成立了,國旗是「五星紅旗」。當時他和同船的歸國人士想像不出是怎樣的「五星」,就找出一塊紅布來,把大五角星貼在紅布的中央,四個小星貼在四角,他們就是在這樣一面想像中的「五星紅旗」下,開了一個熱烈而又特別幸福的慶祝會。

這種對新中國誕生的熱愛、歡欣、鼓舞,是由衷的,他那顆愛祖國的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表現得非常具體動人。

有一次梁思禮赴美訪問,在西雅圖遇見了當年的同窗好友,也是華人,也是研究導彈的專家,他的年薪是300萬美元,而當時梁思禮一年的工資還不到1萬元人民幣。許多年之後,有人咄咄逼人地問過他:別的你不計較,但當時這件事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已經85歲高齡的梁思禮面對提問,十分冷靜,極為沉穩,擲地有聲地回答道:「我那位同學研究出來的導彈,當時也許就瞄準中國;可我研究出的導彈,卻是保衛祖國。我為此非常自豪!」老人鏗鏘有力的回答,讓在場的嘉賓感動得熱淚盈眶,並報以敬重的掌聲。

1908年,梁啟超子女於日本橫濱雙濤園。思順(後排最高者)、思永(思順前)、思庄(中間椅子上最年幼者)思成(右一)、思忠(右二)。

愛國熱情使梁思禮先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達觀、樂觀的心態。有人拿出一張他當年下放河南養豬的照片:一個扎著白圍裙的導彈專家站在豬圈旁,圈裡的豬看見他興高采烈,兩隻前爪搭在圈牆上,特逗。

梁思禮看罷照片說,他一向是抓質量的,養豬也同樣抓質量,從配種到接生,從育肥到出欄,他都一項一項嚴把質量關,就是有一點缺陷,從來不敢殺豬。談起這些事情時,他甚為津津樂道。他說他能永遠保持樂觀進取的情緒,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果。他說他從父親那裡繼承的最大財富是愛國,熱愛一個在世界文明史佔有重要一席的祖國。

1929年梁啟超逝世時,梁思禮只有4歲多。但在梁思禮的心中,父親的影響卻伴隨了他的一生。儘管梁啟超子女眾多,但他對子女們沒有偏愛。為了平衡,不讓子女們因偏愛而鬧小情緒,梁啟超有時會給在海外的子女們統一寫一封信,讓大家傳閱,而且在信中對每個人都會誇獎一番,甚至對兒媳林徽因、大女婿周希哲也時常誇獎。

父親梁啟超寫給子女們的書信

在家書中,梁啟超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卻從不強迫命令。孩子們也向他坦誠地訴說學習和思想上的困惑,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解的問題及個人前途的選擇,這一切梁啟超均能逐個給以詳盡的解答並予以鼓勵。

他特別關注子女們人格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從小就讓孩子們讀《論語》《孟子》,希望子女都具有「不惑」、「不憂」、「不懼」的君子德行,養成健全的人格,成為新民。無論遇到何事都能有睿智的判斷、堅定的信念和勇敢不懼的精神。梁啟超的九個子女中有七個先後出國留學海外,個個都是俊傑,學成後都回國報效祖國。

梁啟超在家書中,從沒有疾言厲色的訓斥,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口氣,更沒有頑固不化的面孔,反而處處浸透著熾熱的情感、親切的稱呼、細緻的關懷、深情的思念、真誠的告白、娓娓的訴說、諄諄的教誨,體現的是深深的父愛。

梁啟超像

確實如此,梁思禮的許多心態做派,對人對事,都體現了父親基因的傳承,比如積極向上、豁達樂觀、不計待遇、對虧待自己的事情從不耿耿於懷等。他多次談道:「父親說過,人的一生活在苦惱里,跟生活在沙漠里一樣,有什麼意思?我也是這麼想的,人的一生應該達觀、樂觀。」

梁啟超在1916年1月2日寫給思順的信中說:「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兩年來所境較安適,而不知不識之間德業已日退,在我猶然,況於汝輩,今復還我憂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視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輩也。」

他在1928年5月13日致思順書中說:「你們在爹爹膝下幾十年,難道還不知道爹爹的脾氣嗎?你們幾時看見過爹爹有一天以上的發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氣?我關於德性涵養的功夫,自中年來很經些鍛煉,現在越發成熟,近於純任自然了,我有極通達、極強健、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何種境遇,常常是快樂的。」

粗略地了解了梁思禮院士的一生,不僅深深地感悟到,家教家風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

54歲梁啟超寫字時的留影。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高深),原文有修改,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哪句詩,道出了你心中的鄉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