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類最聰明?擁有這些技能的生物可以輕易擊敗你

人類最聰明?擁有這些技能的生物可以輕易擊敗你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每個人可能都會覺得自己非常聰明。對,人類的確是一種非常非常聰明的生物。可是一些研究動物的科學家們也發現,有些你能做到的事情,動物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比你還要更好。

為了探尋智慧的本質,科學家們對動物進行技能測試,並觀察不同動物之間在思維方式上有什麼差異。研究發現黑猩猩和烏鴉都能理解因果關係,但是它們的大腦卻差異甚大——黑猩猩的大腦形態和人類相近,而烏鴉呢?它的大腦很小,取出來幾乎可以放進湯勺里。通過對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解決同樣問題思維方式差異的觀察,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解答腦科學中一個最為深奧的問題之一:一堆聚集在一起的神經細胞究竟是如何產生出智慧的?

在今天開展這樣的研究恰逢其時。隨著人工智慧迅速興起,人類社會越來越擔心未來有否可能被機器人邊緣化甚至完全替代。研究動物認知的科學家們對此的答案是:不必太過焦慮,因為我們或許早就與那些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們在同一顆行星上共存了。

一、烏鴉的邏輯

鳥類的大腦非常小,結構簡單,因此人們一直以來都覺得鳥類一定很笨。而且很多人都見到過有些笨鳥自己從窗子里飛進來,然後就怎麼都飛不出去了。但英國劍橋大學比較認知學教授尼基·克萊頓(Nicky Clayton)卻發現了烏鴉們隱藏的智慧力量。

在一項研究中,克萊頓的研究團隊對比了人類兒童與烏鴉在解決一類問題時的能力。這一問題需要參與者理解因果關係法則:在一根細管子中灌入一定量的水,在水面上漂浮著食物(烏鴉的實驗),或者玩具(人類兒童實驗)。但是管子很細很深,孩子的手指頭抓不到裡面漂浮的玩具,烏鴉的喙伸進管子里也夠不到裡面的食物。那麼,為了得到它/他們想要的東西,該怎麼做?

烏鴉猶豫片刻,很快想到了往管子里投放小石塊的方法,因為這樣做可以抬升水面,最終順利吃到食物。但是8歲以下的人類兒童的表現卻並不好,幾乎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這裡的問題並不是說烏鴉就像一個8歲的孩童。克萊頓表示:「情況並非如此,他們不一樣。烏鴉不去學校上學,它們也沒有手,也不會說話。」我們看到的是,不知怎的,這種鳥類的大腦,在於我們的祖先分開,獨立演化3億年之後,竟然保留了與我們的大腦相似的邏輯思維方式。這兩種物種的大腦就像蘋果電腦和PC電腦:不同的結構,相似的功能。科學家們想要弄清楚,這種殊途同歸的結果究竟是如何出現的。一旦我們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將能夠了解我們與這些鳥類之間的共同點在什麼地方。這一過程或許也將觸及智慧的本質。

二、靈長類的對決

它們並非我們的簡化版本那麼簡單。儘管黑猩猩學習語言非常困難,但它們的確擁有非常好的空間感知和思維能力。2007年的一項研究對數以百計的黑猩猩,猩猩和人類嬰兒進行了16項不同的認知測試,主要測試它們對於物體空間移動,因果關係法則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在合作交流方面,人類兒童得分明顯高得多,比如用手指向某個物體以吸引同伴注意等等。但是猩猩在對工具的使用以及與空間思維有關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兒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犬科認知中心主任伊文·麥克林(Evan MacLean)同時也對靈長類智慧現象進行研究,他表示:「它們能夠以一種靈活的方式理解周圍的世界。」

在另一項測試中,數字不斷在屏幕各處閃現,人類兒童和猩猩分別被要求記憶不同數字出現的位置。結果顯示,猩猩能夠以明顯比人類更快的速度記住這些信息,這顯示它們在空間思維方面具有超越人類的能力。

三、蜜蜂的秘密

智慧的人往往能夠對自身的能力做出比較客觀準確的估計。但是能力不足的人卻往往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作「鄧寧-克魯格效應」,簡稱「達克效應」。這是元認知方面出現了差錯:當事人難以準確估算自己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

研究顯示蜜蜂世界裡似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一項由澳洲麥誇里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安德魯·巴倫(Andrew Barron)領導的研究中,蜜蜂被訓練來判斷兩根水平方向的線條哪根高哪根低,如果判斷正確,會有蜜糖水獎勵,反之,會有苦澀液體的懲罰。隨後,巴倫將兩根線條並排放置,從而使得要想正確回答這個問題變得不可能。這樣做的結果是,很多蜜蜂前來查看一番之後就直接離開了。這些機靈的小蜜蜂們似乎正確地估算了自己的知識,並發現自己似乎無法理解這一新情況,因而不可能拿到獎勵。

這其中的謎團在於,就憑蜜蜂這麼微型的大腦,它們怎麼可能能夠達到如此的智慧程度?比如說,蜜蜂能夠非常精準地記住開的最好的花在什麼位置,以及飛過去最近的路線,但是它們的整個大腦一共才只有100萬個左右的神經細胞。這是怎麼做到的?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巴倫和同事們正在嘗試製作類似的微型大腦模型,並將在未來被安裝到一個微型四軸飛行器上。這樣做的目的是測試他們研製的模擬蜜蜂大腦是否能夠起效。巴倫說:「我們在嘗試建立蜜蜂大腦的模型,我們當然也想讓它真實地飛起來看看。」

四、海洋里的智者

章魚和墨魚將自身的腦細胞分散到身體各處,它們的觸手內含有它們全部神經細胞數量的3/5,甚至這些觸手很多時候是不需要大腦指令,自己會做出一些行動的。如果你切下章魚的一根觸手,你會發現這根被切下來的觸手還在繼續扭動,差不多可以持續一個小時。並且這些觸手顯然能夠識別自身:它們會捕捉小魚,但是從不會相互纏繞扭結在一起。

章魚還會依靠它分散型大腦來實現皮膚形狀和顏色的變化,模仿海底的岩石或是其他東西。對於這種動物的研究目前還仍然非常不全面,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能力似乎是部分受到意識支配的行為。比如科學家們觀察到章魚會有規律的搏動身體來迷惑獵物,一些雄性章魚會模仿雌性章魚的動作,來迷惑其他雄性章魚,以避免遭到攻擊。

這種黏糊糊的海洋生物在親緣關係上更接近貝類,而不是鳥類或是靈長類,但它們卻顯示出在解決問題方面令人驚訝的靈活性和智慧,在思維的某些方式上和人類極為相似,但我們對於這種智慧的來源卻仍然一無所知。

五、鴿子的多任務進程

鴿子們如果飛進了房間里,有時候確實還真不知道怎麼飛出去,看起來有點蠢。但是如果說到多任務工作,那麼它們將瞬間變身超人。德國魯爾大學神經科學家薩拉·萊茨納(Sara Letzner)去年就進行了一項測試。

研究涉及15名人類和12隻鴿子。在實驗中,人類和鴿子都必須根據信號,從進行中的一個任務中停下,並以最快速度切換到另一個不同的任務。這種切換要麼是在第一個任務停下之後立即切換,要麼中間安排了大約300毫秒的延時。

第一種測試情況是真正的多任務進程,意味著兩種任務進程必須在大腦中同步進行,也就是停止第一種任務並轉向第二種任務。鴿子和人類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都表現出相同程度的反應延長。

第二種情況稍有不同,在兩個任務的轉換期間被加入了一個短暫的延時,這一過程中大腦內會有不同的變化:兩個不同進程信號,也就是停止第一個任務和轉向第二個任務會向乒乓球一樣來迴轉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大腦內的神經細胞之間必須不斷相互交換信息。研究人員猜想這種情況下,鴿子的表現可能會比人類更好,因為它們大腦內的神經細胞密度更高,這使得信號的交換速度更快。實驗結果的確如此,鴿子的反應速度要比人類快大約250毫秒。

六、聰明的狗狗

「追蹤者」(Chaser)是一隻牧羊犬,它已經學會了1000個單詞甚至還了解部分基本語法,比如它能夠理解「把飛盤拿到球那裡去」,和「把球拿到飛盤那裡去」兩句話意思的不同。

毫無疑問「追蹤者」是一隻聰明的狗,但它絕不特別。所有的犬類都具有出色的社交能力,而交往需求正是語言誕生的基礎。

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伊萬·麥克萊恩(Evan MacLean)對552隻狗進行了測試,內容和上文提到的2007年對人類嬰兒和靈長類動物進行的測試相似。

結果顯示,在與社會交往有關的方面,比如根據人類的指向觀察某個方向,或者跟隨,服從,合作等方面,狗都要超越其他靈長類動物。在這些維度上,狗相比其他靈長類動物,似乎更加接近人類。

七、小鳥教你如何維繫一段婚姻關係

正如很多離婚律師所熟知的那樣,人類並不擅長讓自己的伴侶感到快樂。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紐西蘭知更鳥學習學習。

和你一樣,這些小鳥們也喜歡換換口味。如果連續吃了幾條蛾子幼蟲,它們也會想吃點麵包蟲。和你一樣,它們有時候也會專門帶一點給自己的伴侶吃。

但和你不一樣的是,這些小鳥們知道該如何正確的討女孩子歡心。在一項2017年開展的研究中,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當一隻雌性知更鳥吃了幾條蛾子幼蟲或者麵包蟲之後,她的伴侶就能猜到她接下來更想吃哪種蟲子。似乎他能夠從女孩子的行為上讀出她的心思。不過,關於這些小鳥們是否能夠在報紙上開設專門的婚姻關係諮詢專欄,目前科學界還沒有相關研究。

Science科學創建者shkoh chao:國家計算機高級工程師,業餘天文學家和科普工作者。新浪微博認證博主,今日頭條認證科普作者,頭條問答簽約作者,騰訊企鵝科普達人,UC頭條認證科普作者,鳳凰新聞科技頻道科普作者。每天多篇前沿科學科技資訊讓你掌握一手科學信息。多篇科學探索文章,擴充你的腦容量,讓你成為大神般的十萬個為什麼的解密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利用「切達人」DNA復原中石器時代英國人的長相
地球70年前進入「人類世」 在哪裡標記引全球爭議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