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世民為什麼立李治為太子

李世民為什麼立李治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

中國古代皇帝立太子一般遵循的是立嫡長子為太子,李治並非嫡長子,為何唐太宗會將其立為太子,將帝位傳於李治。這一切都得從李治的兩個親哥哥說起。

李世民有十四兒子。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長孫皇后嫡出。皇后為人賢德,威望極高,於情於理於法,儲君的位置非李承乾莫屬。李世民即位兩個月後年僅八歲的李承乾便被立為了太子。可惜這位太子實在是不爭氣。這位皇位第一繼承人貪戀聲色而且有著一些奇怪的嗜好。史料記載,李承乾曾經製作八尺高的銅爐和大鼎,並且招募一些逃亡的官奴去偷盜牛馬,並且親自烹煮,與他所寵幸的奴僕一同進食。他喜好角色扮演,常常效仿突厥人說突厥語並且穿突厥服飾,模仿突厥首領。並且假裝自己是可汗,裝死後要求部下按照突厥人的習俗為他舉辦喪事。李承乾的性取向也與常人不一,他十分寵愛太常寺樂童並取名為稱心,並與之起居同卧。可見李承乾的愛好確實有些奇怪,然而這並不是他最致命的錯誤,他最致命的錯誤在於他謀反。李承乾的這些所作所為被李世民知道後李承乾很惶恐,他知道父皇或許已經對自己徹底失望了。況且李泰愈發得到父皇的喜愛,並且暗中有奪嫡自立的想法,並且讓掌管自己王府事務的手下去賄賂朝廷大臣,培養自己的勢力。李承乾想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能不保,李泰奪嫡之勢迅猛。於是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失敗後被流放黔州,兩年後孤獨地死去。

依照宗法,儲君之位便當然輪到了四皇子李泰。李泰聰明好學,頗有才華,李世民也很喜愛並看好李泰。早在李承乾還在是太子的時候,李泰為了爭李世民的寵愛,主持編纂了一部記述唐帝國的風土人情的地理著作《括地誌》。這個時候的李泰已經頗得李世民的喜愛,李泰每月領取的俸祿也超過了太子李承乾,只不過太子並未犯任何嚴重錯誤,李泰也沒有任何機會。等到太子謀反失敗,李泰的機會就來了,皇位自然是他的了。然而聰明的李泰聰明反被聰明誤。李世民當時想立李泰為太子,但是朝中重臣反對。李泰為討得父皇的歡心,竟信誓旦旦的對唐太宗說:臣只有一個兒子,將來兒臣壽盡之日,一定為陛下將他殺了,傳位給晉王(也就是李治)。精明過人的李世民居然被他這番話感動不已,立李泰為太子的決心更加堅決了。此時諫議大夫褚遂良的一番話讓李世民警醒。褚遂良說天底下哪殺了兒子傳位給弟弟的,更何況李承乾謀反,不就是因為太子之外另有奪嫡之人么?如果立了魏王李泰為太子,那就非處置晉王李治不可,否則魏王和社稷都沒有安全。其實李泰太過於想表現自己 ,太想讓李世民知道即使自己當了太子,以後也不會去迫害李治。可是他說的這一番話卻倒是誤了自己。魏王現在只有一個兒子,那將來當了皇帝以後也可能生好幾個,如果李泰到時候真的傳位給了李治,難道李泰自己的兒子們會坐以待斃嗎,很有可能會又上演一出奪嫡之爭。況且李治難道會心甘情願地等到哥哥李泰死了傳位給自己嗎?這有可能又會造成一場皇位爭奪的血雨腥風。可以預料到的是按照李泰的方案,李世民百年之後將會有一場骨肉相殘的血光之災,而且預先設立了儲君,朝中的大臣必定會分為兩派,到時候,兩派都將會參與宮廷鬥爭,李唐江山很有可能不保。如果要立李泰為儲,那麼只有先殺掉李治。想到這一層關係,李泰的自作聰明使李世民明白了,立了李泰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有危險。為了李唐江山,為了他的兩個兒子的性命不能立李泰為太子。最終太宗皇帝李世民決定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同時廢黜。

長孫皇后嫡出的三個兒子中,兩個已經失去了繼承大統的資格,剩下的就只有李治了,自然而然太子的位置就只有由李治最合適了。李治性格懦弱,並未參與李泰與李承乾的奪嫡之爭,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李治就這樣被立為了太子,即後來的唐高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