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賞讀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賞讀

李白的《將進酒》是其最有名的樂府詩之一,像其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這首詩可以說是李白豪放性格的最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李白詩歌抒情性的在前兩篇賞讀《春江花月夜》和《遣悲懷三首》這樣文辭較為平柔的詩歌后,這篇文章就來賞讀這首激昂、洒脫的《將進酒》。

一、《將進酒》題解

按照常規的讀法,首先應該介紹作者。但是對於李白大家太熟了,我這裡就用幾句話簡單說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這首詩按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說作於天寶十一載(西元752年),此時李白已經被朝廷疏遠,在漫遊梁、宋時期所作。

唐人所謂「樂府」,是指漢魏以來的樂府詩歌的舊題,被唐代人所沿用,以作新詩。所以唐人的樂府詩僅僅是用了舊題,其內容與前代不盡相同。李白樂府詩的特點在於沿用舊題和擅長運用歌行體的樂府。明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樂府》言:「放情?長?,雜???者?歌;步驟馳騁,疏?不滯者??;兼之?歌?。」

《將進酒》是一首樂府古題詩,別名《惜空酒樽》。可以看到,這首詩是以「酒」作為核心的。在中國文學文化之中,「酒」這種文化符號有兩重含義,既是遣興之物,又是助興之媒。酒能解愁,也能增喜。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卷十六·鼓吹曲辭》言:「古詞?:『將進酒,乘??。』?略以飲酒放歌為?。宋何承天《將進酒篇》?:『將進酒,慶三朝。備繁禮,薦嘉肴。』則?朝會進酒,且以濡?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雲『洛陽輕薄?』但敘遊樂飲酒?已。」可見歷代以《將進酒》為題的樂府詩各都詩以飲酒歡會作為主旨。所以李白選擇這首樂府舊題作為自己抒情的載體也是十分合適的。

二、《將進酒》文本解讀

開篇以一對三連句對仗開頭,「君不見」是樂府詩的一個特色語言,用於提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句豪氣衝天,黃河向西望去,一望無際,最終消失在天際線上,反推便是黃河水如同從天上來的。「奔流到海不復回」,一首一尾,兩句寫出黃河的豪邁與遙長,從天邊來,到海邊去。天與海是中國古人空間概念的極端,凡說遠必然聯想到蒼天與大海。之後三句對仗前文,「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廳堂,「青絲」指柔軟黑色的頭髮。這兩句氣勢看上去有所下降,其實是為了對應首句的物象。在古典詩歌的物象中,流水(這裡是黃河)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即使李白把黃河的流逝寫的非常壯闊,但情感核心依舊是對時間流逝的惋惜,那麼之後通過自己的白髮,直接寫出時光、年歲的流逝來對應這種物象,便顯得很自然。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裡說一下第二句,「空對月」指自己獨自一人對著月飲酒,「莫使金樽空對月」則是說要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及時行樂。但是當時的李白已經被朝廷疏遠,早已不「得意」了,但是李白仍然表現出一種樂觀的態度,於是下面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之後從想像和抒情轉向敘述,「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兩句分別用典:前句脫胎曹植《野田黃雀行》「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後句典出南朝陳陳暄《與兄子秀書》「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為少;鄭康成一飲三百盃,吾不以為多」。李白藉此表達用飲食來宣洩內心的失落,目向古人,著眼未來。「岑夫子」、「丹丘生」均為人名,此四句為勸酒詞。其後「為君歌一曲」原出於鮑照《代朗月行》「為君歌一曲,當作朗月篇」。

後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鐘鼓」是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這裡代指富貴人家,如同王勃《滕王閣序》「鐘鳴鼎食之家」一句,「饌玉」則是指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李白在其《行路難》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裡,李白同樣用「玉」來形容食物,由於唐代開拓西域,大量和田玉輸入內地,玉在唐代成為上層社會非常流行的裝飾物,而玉製品往往製作精美,那麼李白多用玉來形容精美的食物也不足為怪了。下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裡並不是李白說李白否定儒家之聖賢,因為本身這首詩是勸酒之詩,在其中突然插入一句李白對於歷史的感想豈不突兀?而其實這兩句仍是勸酒之語,「酒之清者為聖,濁者為賢」乃是古人之定論,李白所謂的聖賢,字面上就是指的酒,或者說是好酒。沒人喝的酒,再好也只能爛在酒窖里。所以這兩句的意思是讓大家放開了喝,不要辜負了好酒。但文字背後深的層含義就是李白自認為自己是經世之才,但也要有當權者賞識才能展現才能,名留青史,他希望有伯樂去發掘他,別讓他的才智爛在土裡。由此可見,「古來聖賢皆寂寞」實在精妙,一語雙關,一方面說好酒須盡飲,另一方面表達自己希望被發掘。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這兩句還是運用曹植的典故。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的這首詩主要的篇幅都在寫京洛少年的遊戲與飲宴,反映了當時紈絝子弟們的一種生活狀態。李白藉此深入政治幽憤的內容。最後六局回歸勸酒和飲酒,世間一切在李白看來都不值錢,都比不上飲酒,只有飲酒能在沉醉中解脫自己,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豪氣收束全詩。

全詩李白的著眼點都在飲酒與勸酒之上,其中只有「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兩句較為明顯的點出自己的對政治的不滿,其餘情感均隱藏在豪放的詩句之後。李白的詩作大多是其「天才式」的寫法,但這首詩中卻多次用典,應是有意而為之,其目的和情感不言而喻。

三、《將進酒》與李白詩歌的風格

常有人說,杜甫詩可學,李白詩不可學。原因在於李白的詩歌通常不合韻律,言語過於瀟洒不拘。先舉一個例子,高中語文課本選入的《蜀道難》(我用的是人教版,其他版本有沒有選不清楚),其中有這樣幾句「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萬壑雷。」這幾句詩從詩律上看是有問題的,在於輕重失宜,比例失調,施蟄存在《唐詩百話》中解讀這幾句詩「『尺』、『壁』?韻,只有?句,接下去?刻就換韻,使讀者到此,有?氛短促之感。在?長篇歌?中忽然插?這樣的短韻句 法,?般都認為是缺點。儘管李?才??,?由?韻,不受拘束,但這兩句韻既急促,思想?不成段落,在講究詩法的?看來,終不是可取的。」所以對於李白的詩,我們要將重心放在詩歌的情感和風格,對於詩律可以討論較少。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言「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明高棅《唐詩品彙》言「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鬱。」可見後人評價李白詩歌風格基本都是「飄逸」。而在這種飄逸中,透露的是李白的自信、自負、自由與自強:

??自信是曠達,是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自負是豪氣,是對才能的高自期許;

??自由是逸氣,是種不羈的豪俠個性;

??自強是風骨,是對權貴的蔑視反抗。

《將進酒》這首詩雖然詩表達及時行樂、借酒消愁的意思,但寫的激昂澎湃,豪壯而自信,李白詩最大的意義在於以偉岸的人格戰勝人生的苦難。所以,李白的詩並不是不可學,而是我們的胸懷和人格還遠遠達不到李白的那種洒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海焉窮 的精彩文章:

高棅《唐詩品彙》概說
不知乘月幾人歸:《春江花月夜》賞讀

TAG:四海焉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