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註「新職業教育」,憑藉3大核心壁壘,一年服務3萬付費用戶

專註「新職業教育」,憑藉3大核心壁壘,一年服務3萬付費用戶

導讀 : 三節課有三大核心競爭力:內容生產、教學服務、技術+產品化。

i黑馬&火柴盒訊  3月27日消息,在線教育公司三節課(sanjieke.cn)正式宣布已完成A輪融資,本輪由IDG資本領投,天使輪投資方唯獵資本等跟投,本輪投資的獨家FA為未然資本。本輪過後,三節課累計完成5000萬元融資。

IDG資本董事總經理王辛表示:「在新職業教育這條跑道上,三節課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也獲得了用戶的肯定。我們非常認可三節課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服務環節做出的成績。相信這個團隊能夠不斷地滿足用戶需求。」

三節課定位為「新職業大學」,成立於2015年11月,通過互聯網進行新職業培訓,目前主要涉及產品經理、互聯網運營、數字營銷、新媒體四大類。曾於2015年獲得集結號資本、唯獵資本、險峰長青、凡卓資本的天使輪融資,於2016年獲得集結號資本、知初資本的Pre-A輪融資。

本期,i黑馬&火柴盒記者採訪了三節課創始人兼CEO後顯慧。

「做慢做少」的互聯網團隊

3月21日, 三節課與拉勾網聯合舉辦了一場直播。

後顯慧在直播里聊了很多互聯網人關注的問題,比如互聯網人才趨勢、互聯網產品和運營趨勢、互聯網人的焦慮……

此外,後顯慧也提到了自己的創業,「我們方向就在那裡,無論旁邊是鮮花還是煙花,我們都不在意。」

這個方向就是「新職業大學」,鮮花和煙花則是蜂擁而起的知識付費等「誘惑」。「堅定不移地去尊重教育的規律」,後顯慧談及創業感悟時說道。

2016年4月開始,知識付費苗頭初起,之後,知乎、問答、得到迅速火熱。剛成立不久的三節課要不要趕這波知識付費的浪潮?最後創始團隊決定,守住慾望,專註在課程打造和服務模式提升上面。

「少即是多。」「沒有做透,不能冒然走,走得越快,死得越快。」「慢一點,比較快。」三節課公司內經常提到類似的話。

而說這些話的創始團隊並非傳統教育出身,他們都是典型的互聯網人。

2012年,後顯慧還是百度的產品架構師,相繼負責搜索和鳳巢兩條核心業務線。也是這一年,後顯慧在內部的培訓中意外的獲評為金牌講師。當時百度大概有800個內部講師,後顯慧以9.6的打分拔得頭籌。

彼時,三節課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黃有璨還是O2O教育平台「第九課堂」的COO。2013年,機緣巧合下,黃有璨向後顯慧發出了講課邀請,後顯慧覺得一個人不太踏實,就又拉了一個搭檔——布棉。「布棉當時還在趕集網帶產品團隊,是兩大產品總監之一」。

後顯慧回憶稱,當時的課程賣得特別好。「每次招50人,一人交2000塊錢。我們是國內第一家,至少是第一批做產品經理訓練營的。做了一年左右,收入幾百萬。」

「市場需求很旺盛」,後顯慧敏銳地察覺到。

於是在2014年9月,後顯慧就跟布棉和黃有璨說:「我們做一個公益的項目,叫三節課,也不收費,看看有沒有新的玩法。」

到了2015年,唯獵資本就主動「投資」了這個公益項目500平的場地。「唯獵找到我們說可以融資,我說我們不需要錢。他們老闆說『你們不缺錢的話,你們缺什麼?』我說『我們缺講課的場地』他們就在798旁邊的亨通商務園給我們租了一個500平的場地」,後顯慧表示。

10月份,三個人打了通電話,也就在這個電話里三個人決定各自辭職,然後全新投入到這個項目中。

三節課就這樣創辦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當時課程已經研發的差不多了,第一批員工是我們的志願者,第一批用戶是我們公益項目的成員,並且唯獵不僅提供了場地,還找了險峰長青,凡卓資本一起投了我們天使輪。」

「新職業教育」和「兩大陷阱」

「信息——知識——能力,中間是有鴻溝的。知識付費主要是解決從信息到知識的轉化,而三節課要做的是解決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後顯慧稱。

他分析學習一共有三個目的:升學、興趣和工作。作領域的培訓,又可以分為三類,以內容為核心的,以教育為核心的,以傳播為核心。三節課則主攻「教育+內容」,「三節課基本定位就是通過提供原創內容加深度服務,做新職業教育培訓,我們希望成為新職業教育的領跑者」。

後顯慧表示,所謂「新職業教育」:

1)「新職業」的教育,隨著商業環境和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大量傳統大學不可能培養的新興職業,這些職業才是未來商業世界中的中堅力量,典型如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運營的;

2)是一種新形態的職業教育。過去的職業教育更多是面向簡單就業和證書導向的,無法滿足行業的需求。新的職業教育在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交付產物幾方面都需要有不同,更多一定是面向「能力提升」為導向的,需要圍繞實踐場景和能力模型來形成教研和教學體系的支撐。

創辦至今,三節課旗下在同時開展2C和2B兩塊業務,2C方面,到2017年底,三節課2年內已累計服務了數十萬用戶,營收規模達千萬級,成功實現盈利。2B方面,包括滴滴出行、今日頭條、百度、京東、搜狐、招商銀行、中國聯通等知名企業都已成為三節課的客戶。

2017年,三節課付費用戶達3萬餘人,平均客單價700元。一門課的標準學習周期是8周,平均一個用戶買2門課,復購率48%,毛利率50%左右。「成本主要是課程、導師、服務的費用,我們2017年招生和活動成本比較低,接下來會慢慢增加宣傳渠道」。

談及獲客,後顯慧認為教育產品跟電商類產品不一樣。「電商類產品是轉化邏輯,投廣告,做營銷,然後轉化。教育產品本質上不能這麼做,用戶決策很在乎口碑和品牌」。

同時,後顯慧認為線上分銷和線下課程是教育同行容易掉進去的「兩大陷阱」。

第一個陷阱,線上分銷。「一級分銷可以,二級分銷會出問題。一級分銷屬於運營手段,但如果再往下發展消費模式就會發生變革,不是為了上課,而是為了賣課。分銷型賣課對教育品牌的損害很大。」

第二個陷阱,線下課程。「第一,老師比較重,好老師不可複製。第二,線下課程很難規模化,客單價高。如果做線下,一定要做商學院模式,高客單價,高凈值人群,形成學員的關係鏈。」

為了方便服務和增強關係,三節課也會經營線上社群和線下社群。

線上社群主要分為學前、學中和學後三種。學中的是班級群,以班主任、助教和學員構成;學後的則指校友會,會定期更新大家的工作狀態和需求。

線下社群叫「3.3計劃」。「我們希望用三年的時間,每年為這個行業提供300個優秀的從業者。『3.3計劃』會先上一個課程,之後會有內容產出,大家可以相互分享交流,建立關係,形成關係鏈。」後顯慧表示。

三節課的三大核心壁壘

後顯慧稱,三節課主要有三大核心競爭力。

第一,內容生產。2年時間,圍繞職業和實踐場景生產課程,確保每一個課程都要可指導實踐、可練習、可被反饋。

第二,教學服務。每1小時課程,用戶需要用4-5小時來進行實戰練習。班主任+助教1對1批改重度服務,往期優秀學員作為助教來服務現有學員,保證學習效果和口碑。

第三,技術+產品化。自主開發的學習系統+對助教的眾包式運營管理系統,能夠支持規模化的服務團隊,100人團隊可服務每年10萬付費用戶,效率遠大於現有的大部分職業教育機構。

內容生產即課程製作。「能力模型——知識地圖——課程框架——邀約導師——課程攝製」,是三節課的課程製作流程。

能力模型需要研究,通過職業崗位要求和學員用戶需求,確定能力模型。然後將能力和職業相對應,畫出知識地圖,之後再做課程框架。根據課程框架,我們定向邀請老師。教研團隊會和老師進行磨課,最後攝製團隊再將課程製作出來。

黃有璨補充稱,三節課的課程,分成三類。第一,是通用能力的進階課程,這個是不分行業的,只要做運營崗都會需要。第二,專有能力的提升課程。根據公司和具體崗位,設計出專有能力提升課程。第三,自由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基本上就是以小問題的解決為導向。

一個課程需要經過封閉式的磨課階段,然後是小規模的內測階段和大規模的公測階段,最後才是正式上線的階段。「正式上線之後,我們的案例和作業也還需不斷更新。方法論可以一年不變,但案例基本上一季度就要改一兩次」後顯慧稱。

三節課最後的學習結果是作品集的交付。「三節課學員取得的成果不是傳統的證書,而是作品集。我們課程講和練的比例是1:3,即一個小時的課程,三個小時的作業」,後顯慧表示,「當然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服務必須得跟上」。

一般的在線教育會看重完課率或到課率這些指標,三節課最關心的則是作業提交率。「為了提高作業提交率,我們必須把服務做重。」第一,班主任負責帶班等教務工作。第二,助教來對作業進行批改,答疑解惑。第三,建立社群讓學員討論、交流、分享。

從數據角度上來說,三節課一個班主任能帶四、五百學員,一個助教負責二十個學員。「我們去年十幾個班主任,近五百個助教,服務了3萬個付費學員。今年我們希望,擴充到1000個助教,服務10萬個學員。」

技術+產品化是三節課互聯網團隊獨特的優勢。前文也提到,三節課的創始團隊均來自百度、阿里、趕集等互聯網公司。後顯慧稱:「互聯網創業團隊擅長拆解,結構化、規模化地提升效率。」

第一,教研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的前提是教研標準化。第二,工作流程標準化。第三,產品平台化。「我們自主開發了學習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系統類似於滴滴打車司機端,助教可以在這裡面能夠非常方便、高效批改作業,同時獲得一些經驗的分享。」第四,加強運營機制,對於助教招募、培訓、考核、激勵、淘汰,形成一套完整的運營機制。

在年會上,後顯慧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要做最尊重教育規律的互聯網團隊。我們是互聯網團隊,這個基因不能變。我們要把互聯網基因放在服務能力提升上面。在招生方面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要隱忍,要剋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稱今年量產無人車,豐田等日企 28 億美元成立新公司,專註自動駕駛研發
不法分子最愛挖的數字加密貨幣不是比特幣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