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中國最早的骨質工具

中國最早的骨質工具

一頓羊蠍子大餐之後,一大桌子的骨頭,它們還有什麼利用價值?

在史前狩獵-採集社會,古人類接觸最多的資源之一就是各種動物的骨頭,有他們自己啃過的骨頭、有兇猛的肉食動撕咬留下的、還有自然死亡遺棄在荒野的。

在只有生存與死亡兩個選項的遠古洪荒時代,古人類必須利用一切他們可以看到、接觸到的東西,來保證生存和繁衍。一些聰明的人意識到了這些破爛骨頭的價值。

實踐和經驗告訴他們,這些骨頭跟堅硬的石頭比起來,似乎更具有彈性和韌性。雖然他們並不能像今天的我們一樣,使用密度和強度等物理學概念來作解釋,但是,他們真實地感受到了這種區別。

那麼,用這些骨頭來敲擊和加工石器,是不是會更有效率、更得心應手呢?於是,一些人開始了嘗試,他們利用這些骨頭加工出了刃緣更加平直、規整的石器工具,提高了石器的使用效率。漸漸地,這種技術開始在人群中流行起來。

那麼,動物身體的哪些部位曾被利用過呢?

答案有些讓人意想不到。除了動物的四肢骨、肋骨、角(比如鹿角)、牙齒被使用過,就連人類的骨頭也曾被用來加工石器。考古學家在歐洲比利時的一個尼安德特人遺址發現,有一件尼安德特人的肢骨被其他尼安德特人拿來做工具使用了。同時,在這件肢骨上,還保存了明顯的切割痕迹。(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留給讀者自己想像吧!!)

關於骨質工具的報道,主要來自於歐洲、西亞和非洲。中國一直沒有這方面的發現和報道。

但是,新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中國的遠古人類也已經使用骨質工具,時間至少在12.5萬-10.5萬年前。近期,一項由中、法學者合作完成的研究,報道了在河南許昌人遺址發現的中國目前最早的骨質工具,年代距今約12.5-10.5萬年。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ONE上。

圖1:左上許昌人遺址發掘場景;左下作者於2016年冬考察許昌人遺址;右側2件發現於許昌人遺址的骨質軟錘工具

研究人員從許昌人遺址中識別出7件骨質工具,其中6件以動物破裂長骨為原料,1件以鹿角為原料。這些骨質工具主要作為軟錘來製作和修理石器。其中,既有權宜性使用方式,即使用屠宰動物過程中隨即產生的長骨作為軟錘來修理石器,軟錘使用後很快丟棄,使用程度低;也有維護性使用方式,即選擇經過風化的長骨作為軟錘來修理石器,長骨上保留的打擊疤痕集中,是長時間循環使用的結果。另外,古人類很可能有意識地對風化的長骨進行修型,以方便這類軟錘工具的攜帶。以上不同的行為策略表明古人類對骨質材料的性質已經有了很好的認識。

圖2:許昌人遺址發現的1件以鹿角為原料的軟錘工具

許昌人遺址軟錘工具的發現表明,中國古人類對骨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遠比我們知道的要早的多。中國晚更新世或者更早階段的舊石器遺址中,很可能存在更多的軟錘工具。下一步,我們需要對這些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的表面改造痕迹進行更為細緻地辨認和研究。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C類)、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TAG:中科院古脊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