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雲大師講《心經》

星雲大師講《心經》

講到「照見五蘊皆空」,先解釋「五蘊」,再解釋「空」

「五蘊」是什麼?五蘊就是「我」的代名詞。比方我們說張三先生、李四先生,在文學裡面有時候就用「其」來代表,例如「其人好善良」、「其人古怪」。又例如「他」、「那個」也是代名詞,「把那個拿給我」,如果那是個茶杯,那麼,「那個」就是茶杯的代名詞。

五蘊就是「我」,「我」稱五蘊。「我」為什麼叫作「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那麼「我」就是由五個東西積聚而成的。「我」是由這五樣東西積聚的: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我們身體上物質的部分,比方頭髮、皮、肉、骨頭、指甲。《般若心經》里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色」就是物質的意思,不能把它當成紅、黃、藍、白、黑等顏色的意思。

「受、想、行、識」是精神的作用。識,就是我們精神的主體、我們的心。識,是認識、辨別。我有眼識,我就認識張三、李四、高樓、平地;我有耳識,就能辨別聲音好不好聽;鼻子有識,就能分別香臭;舌頭有識,就能知道鹹淡;身體有識,就能感觸舒服或不舒服、好硬或好軟;心也是識,心能分別過去、現在、未來,種種思想。是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識,就叫作「六識」。

精神的心和物質的色,結合起來才成為一個人。如果人沒有物質的身體,沒有頭髮、骨頭、皮肉,精神怎麼表現呢?又如果這個肉體沒有了精神,也就變成行屍走肉了。人為什麼死?就是沒有心了,心離開身體了,如同一個人住的房子壞了,他就必須要搬家了。

那麼當物質和心識合在一起時,就產生了三種精神的作用。

一為「受」,身心能感受到好苦、好樂等。甚至人家問我們:「這時候感到怎麼樣?」我們說:「我現在感受到不怎麼樣。」這種無所謂也是一種感受。

二為「想」,也就是思想、了別。有了思想就會發動行為、力量,就想到去做。

三是「行」,行為。一有了「想」以後,就想到要「造作」,想要做些什麼。

物質的色和心的識合起來,有了受、想、行的作用。那麼把色、受、想、行、識合起來,也就是「我」。

平常我們說人是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地大,如身上的骨頭,是堅硬性;水大,如流汗、吐痰、大小便溺,是潮濕性;火大,就是身體的溫度,是溫暖性;風,就是呼吸,它是流動性。如果這四大種的物質條件不和,我們就會有毛病了。

四大就是五蘊中的色蘊。人是四大種條件、元素和合而成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四大種。例如我們住的房子,當中的鋼筋、水泥,不就是地大嗎?水泥要加水才有黏性,不是水大嗎?鋼鐵要經過火煉才會堅固,不是火大嗎?房子要通風才不易損壞,不就是風大嗎?

又例如一朵花的生長也需要四大種:要土壤,就是地大;要澆水,就是水大;要在有陽光的地方種植,就是火大;要空氣流通的地方,就是風大。假如沒有土壤,沒有水,沒有陽光,沒有空氣,花就不能成長。

所謂「五蘊皆空」,「五蘊」怎麼「空」法呢?

佛教里的「空」,並非一般認為的「沒有」。有的人說「我沒有錢了,四大皆空」,「我不喝酒了,不要女人了,我四大皆空」,「空空如也,我沒有了,我空了」,這些都是不了解四大皆空的意思。社會上誤把四大皆空看成酒色財氣的空,但是佛教講的四大不是酒色財氣,是地水火風。

一般人講「空」,以為我沒有了,人死了,就是「空」了,那不是「空」,那還是「有」。有什麼?有個「空」。我們要知道,佛教講的「真空」是不離開「有」的,並不是人死了才空,人活著就是空。

例如這個房子,我說房子是空,空是它的實相,那麼它本來的樣子是什麼?它本來的樣子不就是木材、水泥、鋼筋?只是我們不能認識它本來的樣子,不能認識一個和合的假體。它本來的樣子是什麼?它本來的樣子是眾多條件組合的,是眾緣所成的。

你若認識因緣,就已經快要認識空了。

我們人也是眾緣所成,要有父親、母親、色的本體等因緣聚合了,才能成就「我」這個人。因緣聚合才能存在,因緣不聚合就不能存在。因緣存在是什麼意思?就是「空」。空,不是沒有了以後才空,空是「有」的時候就是空。「空」才能「有」,不「空」就不能「有」。

佛教的「空」不破壞「有」。舉例說,假如沒有一個空間,我們怎麼坐下來讀《般若心經》?因此,要有「空」,有這個空間,才有我們的存在,才能有這個閱讀的進行。

又譬如,如果我們的皮夾不空,沒有空間,錢要放在哪裡?東西要放在哪裡?因此,錢、東西是因為有這個空間才能存在。

人也是因為有空才能存在,鼻子要空、耳朵要空、眼睛要空、腸胃要空、毛孔要空,如果都不空,鼻子不空,嘴也不空,也就活不下去了。

有空才能存在。我要想喝茶,茶杯必須要有空間,才能裝茶,倘若茶杯沒有空間,這個茶要放在哪裡呢?

佛教不是否定世間,不是否定「有」。佛教講世間的「有」要透過般若的空慧來認識,沒有透過般若、空的智慧來認識「有」,那個「有」便是假的、虛妄的。

空是什麼樣子?大家都學過代數,代數裡面有個英文字叫X,這個X就是空。X怎麼會是空?因為X在數學裡叫「未知數」。這個X,三也是X,八也是X,甚至千萬都是X。「空」也是一樣,茶杯裡面是空,教室裡面是空,台灣是空,世界也是空,整個宇宙虛空都是一個空。不管它是大的、小的,空的意義是一樣的。我們能說X是沒有嗎?X不是沒有。

又如「0」,是個空。「0」是沒有,圓圓的一個,當然是空。真的是空嗎?我把「0」擺在「100」的後面,這個「0」是多少?「1000」。擺在「10000」的後面,就是「100000」。你們說這個「0」怎麼樣?空不空?並不空!所以,空不是沒有,空很大、很多。空是什麼?就像思想的無限意,無限的東西就叫作「空」。

佛教徒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佛的名字,是萬德洪名,這裡面有無限的功德。因此,無限功德的阿彌陀佛,和「空」一樣具有無限意。

看到你來了,「阿彌陀佛」;

你要把一樣東西送給我,「阿彌陀佛」,謝謝;

打你一個耳光,哎喲!好痛噢!「阿彌陀佛」;

你摔了一跤,我看了不忍心,「阿彌陀佛」;

媽媽打小孩,小孩哇哇叫,「阿彌陀佛」;

這個世間好苦哦!「阿彌陀佛」;

你完成了一件事,恭喜你,「阿彌陀佛」;

你要走了,再見,「阿彌陀佛」。

吃飯了嗎?來吃飯,阿彌陀佛;我沒有時間陪你,你隨意地走走看看,阿彌陀佛;你不坐了,要走了,阿彌陀佛。我不知道你姓什麼叫什麼,好講話嗎?好講話。見他來了,說聲阿彌陀佛,起恭敬心,把他當成阿彌陀佛。

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時候都可以用,因為「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和「空」一樣是無限的意思。假如你的名字叫張三,人家喊你:「張三!」張三是什麼?這個「張三」與自己不見得有必然關係,但是,對你一聲「阿彌陀佛」,你也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就讓自己與空義相印、與空義相合了。

不二法門

透過般若才能認識空。什麼是空?不二法門叫作空。《維摩詰經》里的不二法門很微妙。

維摩居士稱病,佛陀派代表去探望。最初要派舍利弗去,舍利弗說我不去,他說:「那位老維摩居士,我講話講不過他,我不要去!」派目犍連去,他也不要去:「老維摩很難纏!」派這個不去,派那個也不去,後來就派菩薩去,但是這個菩薩也不去,那個菩薩也不去。這怎麼辦?

最後佛陀問:「文殊菩薩你去好嗎?」他說:「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意思就是維摩居士很難應付。「不過我要承奉佛旨,既然佛指示要我去,那我就去。」文殊菩薩一說要去,許多聲聞羅漢與其他菩薩也都要去,就這樣,幾萬人浩浩蕩蕩地前往。

維摩居士住的丈室這麼小,幾萬人怎麼進得去?經里就講到「不二法門」,小和大是不二的。佛教里有兩句話,「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山那麼大,藏一個芥子,理所當然,不用解釋;但是芥子裡面,也就是一顆小菜種里藏有須彌山,這卻不合一般認知事實。

我記得有一次佛光山舉行夏令營的時候,我對參加夏令營的同學說,你們來研究佛學,要從佛光山的一沙一石里去看見三千大千世界,要從這個地方的出家人的袈裟一角去見到諸佛菩薩的莊嚴。為什麼?因為不二法門,就是大小一如:你我不分別,骯髒乾淨不二,多和少也是不二。

舉個例子來說「一」:一粒粉筆灰、一個台北市、一個台灣、一個世界、一個虛空,從一粒灰塵到一個虛空,都是「一」,「一」可大可小,是不二法門。

一粒灰塵是怎麼成為一粒灰塵的呢?這一粒灰塵是經由人類採礦,再以火燒煉,利用種種工具才把它做成粉筆。那麼,做粉筆的這個人,他要穿衣吃飯,才有力氣來做粉筆。他身上穿的衣,是工人織成的布;他所吃的飯,是農人種田而有。田裡的稻穀又是怎麼會有收成的呢?要陽光、雨露、和風。整個宇宙的力量集中,它才成為一個粉筆灰。粉筆灰很小,卻是集宇宙的力量而成。所以,萬法歸一,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一,是不二的。

人常常有分別心,不過,也有好多禪師心中沒有分別。有一個故事,趙州禪師向他的徒弟文遠禪師開玩笑說:「我們今天來比賽,哪個人贏了,就吃這一塊餅。」徒弟想:跟師父比什麼呢?「好吧!師父你說要怎麼個比賽法?」

「我們來比賽,誰把自己說得最骯髒最無用,那個人就贏了。」

文遠禪師說:「師父你先說。」

趙州禪師就說:「我是一頭驢子。」

文遠禪師說:「我是驢子的屁股。」

趙州禪師說:「我是屁股里解出來的大便。」

文遠禪師:「我是大便裡面的蛆。」

趙州禪師一聽,你是大便裡面的蛆,這太骯髒、太渺小了,我找不到東西再比了。於是他就問:「你說你是大便里的蛆,那你這個蛆在大便裡面做什麼呢?」

文遠禪師說:「我在裡面乘涼。」

文遠禪師在大便里乘涼,我們能嗎?禪者凈穢不二,乾淨、骯髒沒有分別。大小便在我們認為是骯髒的,在他看來卻是再清凈不過的,所以這個世上都是分別心在分別凈穢。比方說水,在唯識家講「一水四見」,人看水是水,魚看水是它的宮殿、它的房子,餓鬼看水是膿血,天人看水是琉璃。同樣是水,眾生業識分別的結果卻不一樣。眾生的業識雖然不一樣,但是若能藉由心識的力量,轉識成智成般若,就統統一樣了。

回到《維摩經》里,老維摩的丈室怎麼能擁進那麼多人?由於他的神通自在,雖是丈室,也能令其大如虛空,因此大家就都進得去了。大家進去以後,舍利弗就打了一個妄想:「今天這麼多的大菩薩、大羅漢都來了,維摩居士怎麼都沒有擺出凳子給大家坐呢?」

這個心一動,維摩居士就問了:「仁者舍利弗!你們大家來這裡,是為法而來,還是為床座而來?」你們是為座位而來呢?還是為聽我說法而來的?舍利弗聽了覺得不好意思,趕緊說:「大士!我們是為法而來,不是為床座而來的。」

老維摩居士雖然嘴上這麼說,不過還是顯了一個神通,將東方世界裡八萬四千張琉璃寶座都運到丈室里來。每一個寶座都有幾萬尺的高度,那許多菩薩屁股一晃,統統都坐上去了,而舍利弗想坐,卻怎麼也爬不上去。維摩居士說:「舍利弗!你剛才要求有座位的,現在座位來了,你怎麼不坐呢?」舍利弗說:「大士!我坐不上去。」「為什麼坐不上去?你們小乘行人有分別心,有大小的障礙,有你我的障礙,你現在向佛陀頂禮,仗著佛力就可以上座了。」那許多羅漢向佛禮拜後,藉著佛力一個個都升上寶座了。

這時候有一個天女在那兒走來走去,舍利弗一看,心想,這麼一個莊嚴的道場,一個女孩在這裡走來走去的,很難看。天女知道了,很不高興,顯了一個神通,把舍利弗一變變成一個天女。舍利弗一看:「哎喲!我怎麼變成女人了?」天女就說:「我告訴你,我本來不是女人,而現女人身,等於你舍利弗本來不是女人,而現在現女人身。佛性平等,無男無女,你何必在這兒打妄想,分別這樣那樣做什麼呢?」

我們可以說,舍利弗是小乘行者,他的內心世界裡有大小的世界,有你我的世界。「有」,就有很多的世界,不是不二法門。而菩薩已經悟到般若空,空里只有一個世界,虛空雖只有一個,裡面卻森羅萬象。

空是什麼?虛空就是空,空是萬有之本,是萬物之源;空是法性,是諸法的自性。《大智度論》說空有十八種。我們講的「空而不空」,還要用空來破空;空空,空掉你的空。空到最後是什麼?畢竟空。畢竟空是什麼空?那是不可說的境界。

或有人問:「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那麼,般若像什麼?」般若像大火炬,能燒掉妄想的、自私的、煩惱的我,般若的智慧能把我們的虛妄心統統都去掉。

空是什麼?我們不要怕「空」,若懂得空,虛妄的世界毀滅,真實的世界也就會生起。我們為什麼要研究般若研究空呢?為的就是把我們的虛妄、迷執、錯誤、邪見、執著統統毀滅,讓真實的世界、我們的不二法門、我們的本來面貌、我們的自性都得以顯現出來。

大師在本章節中告訴了我們佛法中的「空」是什麼空。佛法里講「空」並不是否定「有」。有了肉身,才具備「空」的條件。有了向佛求教的心,才有了「空」的悟性。把雜念、慾望、對事物的見解都跑開時,才能有容量來開悟佛知識。在運用時也一樣,把慣性思維的習慣,扔出自己的思想外、身體外,並用開悟到的佛知識,來對待現下,我想,是不是就能喚醒真我呢。

文中記得大師還教我們要時刻記得「阿彌陀佛」。遇到了事情,覺得過不去了,那是因為我們的四大:即地、水、火、風出現了問題。而一聲「阿彌陀佛」馬上就能讓自己解脫出來。因為心中有佛,佛就會指引我們用正心、正見、正識來做事。把虧空的地方補起來,難事自然也就化解了。因我們心中有佛,就能與我們對立面的人也看成是佛,自然他也會用佛心來對待我們。若對方還是惡言相向,那自然也有他自己的因果了斷。而我們就要時刻記得真我的存在,保護好我們的慈悲心,就好了吧。

「空」是智慧,是無限大的。我們何時喚它,它便何時出現。

空中金剛寺

微信公眾平台

法師個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閑講堂 的精彩文章:

《六祖講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六祖講金剛經》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TAG:開閑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