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天幕下的愛人已分手 曾經時髦的世貿天階不再有

當年天幕下的愛人已分手 曾經時髦的世貿天階不再有

據《北京商報》消息,近期,北京世貿天階北部區域的近半數店鋪處於空置狀態,一、二層分別僅剩7、3家店鋪正在營業,三層的兒童類店鋪也人流量較少。原主力店鋪H&M也由北區遷至南區,剩餘店鋪和南部部分區域則由圍擋圍起,疑正在對入駐品牌進行大規模調整。雖然具體調整措施暫時不明,但據知情人透露,世貿天階準備向年輕化轉型。

由世貿天階投資集團於2003年建設的世貿天階項目於2006年投入使用,除了南北兩翼的商業廊外,還有C座時尚大廈和D座天階大廈兩棟5A寫字樓。周邊則有國貿、嘉里中心、環球金融中心等多個擁有外企和金融企業的寫字樓,身處北京CBD西區門戶。

世貿天階的亞洲首座、全球第三大規模的「天幕」更是像地標性建築一樣火了很久,人們在這裡求婚、自拍、跨年,也有明星在這裡進行過新作品發布。近期,天幕上還會播放雲台山的風景宣傳片。

圖片來源:visit beijing

世貿天階上一次的大規模調整是在2016年,當時為了吸引周邊的上班族前來消費,主要強化了負一層的餐飲業態。通過分割店鋪面積來提升空間利用率,並重新規划了品牌布局,目前負一層共有65家商戶,這一調整耗時五個月之久。北京奧中世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文英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本次的調整主要是以年輕、時尚和潮流為定位。

世貿天階的主力曾是國際快時尚品牌。2007年時,Zara在北京的首店就開在這裡,後來還引進了家居品牌Zara Home。H&M和優衣庫也分別於2013年、2014年先後入駐。但隨著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快速布局,現在已經在一、二線城市呈飽和狀態。已經不像當初那樣,是潮流和國際化的最佳代表。因此,世貿天階想繼續靠快時尚來吸引年輕客群已經不是上策。

因此,世貿天階近兩年開始嘗試快閃店、VR體驗店和引進美妝品牌等更為年輕、新鮮的方式,一直處於調整中。但據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向《北京商報》表示,幾經調整的世貿天階總是不溫不火,主要源於物業結構欠佳、招商品牌和周邊消費錯位的因素。

和世貿天階相比,開業時間差不多的北京SKP在業態調整方面有著較好的範例。一直定位在高端購物商場的S北京SKP從2014年開始嘗試自營買手制模式,創立了SKP SELECT買手店,並在這幾年不斷優化這一模式。這一專一而深入的調整,使SKP中有了更多新鮮的品牌,符合年輕消費者愛嘗鮮、求小眾的消費心理。而且,買手制也讓SKP在控制盈虧方面自由度更高,可以根據零售效果隨時調整品牌。在這樣的模式下,北京SKP連續七年位列中國最賺錢商場首位。

中購聯購物中心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對《北京商報》表示,頻繁調整不利於商業項目的長久發展,如果世貿天階能堅持一個定位發展、整體規劃,便能取得更好的經營效果。

但無論如何,世貿天階已經不再是那個超時髦地標當年的模樣了。那麼,你還記得當年天幕下愛過的人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時尚 的精彩文章:

Michael Kors亞洲業績大漲42.5% 楊冪帶貨立了一功
看完Gucci新一季發布會 我只後悔自己沒多長眼睛和腦袋

TAG:界面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