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了一百遍,孩子還不聽怎麼辦?

說了一百遍,孩子還不聽怎麼辦?

作為父母,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不聽話感覺很苦惱,也很納悶。

反覆講,反覆講,為什麼孩子不重視也不見孩子改變呢?

剛開始父母是好好講道理,講不聽嗓門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開始吼,吼不聽,太氣人了,就開始動手。

這是教育孩子常用的三步曲。

每次都這樣,家長感覺很挑戰,也很挫敗。

打了、罵了孩子自己並不好受,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苦無良策。

於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是如果有新的方法,新方法有沒有效果,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感覺還不如三步曲來的快,更熟悉。

在幸福之家父母課堂,通過體驗式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家長們有機會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家長成為孩子,聽到父母說:

去刷牙!

快點洗臉去睡覺!

穿上外套!

快點吃!

吃慢點!

該寫作業啦!

快起床!

走路小心一點!

不準說髒話!

離電視遠一點!

聽完這些話,「孩子」通常的感受是煩躁,反感,抵觸,想法是「每天都這樣,無所謂。

什麼也不想聽,也不想回答,不想理睬。

接下來孩子要麼敷衍,先答應,但並不行動,或者慢騰騰的去做。

也有的會說要看父母的臉色再行動。

有的乾脆就不做,你說你的,我干我的。

為什麼會這樣?

當孩子聽到的是命令或要求,心裡很反感抵觸。

「你讓我這麼做,憑什麼你總要命令我,憑什麼每次都要聽你的?」

也可能聽疲了,你愛說什麼說什麼去吧!我關上耳朵不聽就是了,我不理你,也不理那些要求,我就是聽不見,聽不見,聽不見。

「我媽發火了,還是去做,要我快那是不可能的」等等。

當父母好像是站在椅子上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儘管父母是為了孩子好,父母愛孩子,但孩子卻無法收到父母的愛。

當孩子不被尊重,他們就會用不尊重的方式回應父母的要求和命令。

當父母高高在上,孩子不管是做還是不做,都是很難的選擇。

做了,自己並不情願,尊重了父母,沒有尊重到自己。

不做,尊重了自己,並不是好的選擇,可能會挨批評甚至還可能受到懲罰。

所以,父母和孩子這樣的位置和關係,無論孩子怎麼選,都是輸。

當父母好像是站在椅子上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儘管父母是為了孩子好,父母愛孩子,但孩子卻無法收到父母的愛。

當孩子不被尊重,他們就會用不尊重的方式回應父母的要求和命令。

當父母高高在上,孩子不管是做還是不做,都是很難的選擇。

做了,自己並不情願,尊重了父母,沒有尊重到自己。不做,尊重了自己,並不是好的選擇,可能會挨批評甚至還可能受到懲罰。

所以,父母和孩子這樣的位置和關係,無論孩子怎麼選,都是輸。

命令和要求相信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說過的,包括我自己。

一著急,這些語言就會出來。我們常常發現,想要孩子快卻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

當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沒有尊重到孩子,說一百遍可能都不管用。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提命令和要求,要跟孩子怎麼說呢?

同樣是叫孩子回家吃飯,如果你是孩子,聽聽下面這兩種方式你有什麼感受想法和決定呢?

第一句:六點啦,該回家吃飯,快點回家!!

第二句:看上去你玩得很開心,吃飯的時間到了,你是想馬上就走還是再玩兩三分鐘呢?

如果你是孩子,哪種方式你會感覺更舒服,更受尊重,更願意合作呢?

在父母課堂,通常家長會選第二種。

因為看重效率、規則和結果,家長就直接給孩子下達指令和要求,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鮮活的生命,而不是一個執行命令的機器。

父母的意圖很難直接灌輸到孩子的大腦,為什麼?

孩子是通過內心情感的發酵和轉化來學習的,我們無法跨越的是孩子的內心情感。

情感是否連接和斷裂決定了教育的質量,這是教育最微妙之處,也是教育最困難之處。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正面管教工具:有限的選擇。

同時分享一個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糾正行為前先連接。

什麼叫「糾正前先連接」?

有句話叫「親其身,信其道」。

一樣的道理,孩子跟你親近,有感情連接,有情感基礎,在此基礎上孩子才可能願意聽你說。

怎麼連接?

先認同他/她的感受,

「你玩得很開心」

「看上去你很開心」

「你有點生氣了」

「你有點鬱悶」等等。

我們說出孩子的感受僅僅是猜測,如果我們沒有說對,孩子自然有了表達的機會,會主動告訴父母。

關鍵是孩子感覺被父母看到了。

看到的不僅是他/她的行為,還看到了他們行為背後的感受和想法,而不僅僅是父母自己的那些道理和要求。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家長可以用反射式傾聽。

不是把孩子說的話重複一遍,當然也可以。

父母走心的話,同時也可以稍微改動幾個字,但和孩子說的是一個意思。

孩子感覺被媽媽理解了接納了,感覺到愛和支持。

接下來可能家長要問,我並不同意他/她的行為呀,怎麼辦?

先認同孩子感受,共情,建立連接,建立合作的基礎。

跟孩子有了連接之後,我們要給孩子提供至少兩個(通常兩個)大人和孩子都願意接受的選擇。

是的,有限選擇,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

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是將權力交給孩子的開始,也是家長們開始練習放手的開始。

GIF

怎樣開始「有限選擇」?有限選擇,包括兩個態度和三個技巧:

並不是每一件事情我們都可以認同和理解,支持的呀,有分歧的時候怎麼辦呢?

首先尊重孩子感受,尊重孩子感受是尊重孩子人格,雖然孩子跟我們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同樣值得尊重。

我們可以不認同他們的行為,跟我們價值觀不一樣,但我們同樣尊重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因為每個人擁有相同的尊嚴和尊重,沒有哪一個人比另外一個人多。

關於尊重感受,舉個例子,同樣一盤菜,媽媽說好好吃,孩子說不喜歡吃。

跟菜本身一點關係沒有,只是大家有不同感受,也許媽媽喜歡清淡一點,孩子喜歡辣一點。

有限選擇第一個態度,給孩子部分自由和權利。

舉個例子來說明:

晚上九點半了,孩子還在看電視。已經看了一整天,除了吃飯的時間都在看動畫片。如果我們說,你現在是要去看動畫片,還是不看啊,你來決定。那麼孩子有可能說不看也有可能說要繼續看。如果孩子說繼續看那怎麼辦呢?

這是一個有限選擇,可是尊重了客觀事實,尊重了孩子發展健康原則了嗎?

顯然沒有。

所以我們給孩子有限選擇的時候,只是部分自由和權利。

我們給出的選擇,還需要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孩子發展健康原則,比如視力健康。

我們可以說:電視劇很吸引人,你看得很投入,做作業的時間到了,你是選擇再看5分鐘還是自己關掉電視呢?

第二個態度是互相尊重。

什麼叫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還有一個是尊重客觀事實。

還是剛剛看電視的例子。我們可以說:

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到了,你是現在關電視就去做,還是等5分鐘再關電視去做呢?你來決定。

這個選擇尊重了孩子發展健康原則,看了一個小時電視了,尊重客觀情況,尊重孩子健康發展原則,也尊重到孩子學習需要。

我們再來看看有限選擇的三個技巧:

第一個技巧,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選項

如何才能做到提供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選擇選項呢?

有兩個關鍵詞獻給大家:

第一個關鍵詞是恰當。

給孩子提供的選擇是合適的,有些時候我們給孩子提供的選擇是不恰當的,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

比如讓孩子選擇是否要刷牙,是否要上學,是否要傷害別人打回來,或是否做一些諸如在馬路上跑,爬樓頂之類的危險行為。

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第二個關鍵詞是可以接受。

可以接受意味著你可以接受孩子的任何一個選擇。

第二個技巧,頭腦風暴。

在最短的時間想出最多的辦法,不評判。

比如說國慶、元旦假期去哪裡度過?

有哪些家務孩子可以幫忙一起做?

周末我們可以有哪些親子活動等等,這些都可以跟孩子進行頭腦風暴。

等到假期了,該做家務活時,或是到了周末我們就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選擇。

第三個技巧,富有孩子氣和創造力。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提供選擇還需要富有孩子氣和創造力呢?

先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我們要出門了,你是要像小兔子一樣出去呢還是像大象一樣慢慢的走出去呢?

讀完後有沒有感覺很好玩。

走出門還能像是在做遊戲。

孩子們愛玩是天性,但我們提供的選擇富有孩子氣和創造力的時候,便能更好地吸引著孩子來做選擇。

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如果僅僅是拿來對付孩子的武器,用不了多久,一旦被孩子識破,我們並不是想真的尊重他,我們只是想控制他們,這些方法都將統統失效。

比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親子關係,我們要以怎樣的態度和孩子溝通,我們是想通過要求和命令讓孩子立即屈服、順從,還是培養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個性特點和能力品質?

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之家家長學校 的精彩文章:

TAG:幸福之家家長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