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解放後,杜月笙為何既沒留上海也沒去台灣?真實原因令人敬佩

上海解放後,杜月笙為何既沒留上海也沒去台灣?真實原因令人敬佩

1951年8月16日,63歲的杜月笙在香港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作為曾經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和青幫大佬,杜月笙的一生歷經了坎坷和輝煌,發生在他身上的許多故事依然被續寫,那麼作為杜月笙生前最大的一個疑問,上海解放後,他為什麼既沒留上海也沒去台灣?今天小編就來解密真實原因,杜月笙的做法實在是高,令人敬佩。

杜月笙

1888年在上海浦東高橋鎮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個嬰兒以後將能成就一番事業,成為一代梟雄。杜月笙出生的年代恰值中國封建王朝的末年,社會黑暗動亂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杜月笙的家庭也一樣,生活十分貧困,更為糟糕的是,在杜月笙4歲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幼小的杜月笙只能靠繼母和舅父的嗟來之食生存。

杜月笙

14歲的杜月笙獨自一人來到了繁華的上海灘,十里洋行到處是妓院賭場,卻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最後還是在老鄉的一家水果行里暫時謀生。但是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滿足好賭的杜月笙,更無法實現他要出人頭地的心愿,終於有一天他離開了水果行。後來在老頭子陳世昌的介紹之下投奔了當時威震上海灘的黃金榮門下,從此杜月笙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黃金榮

在黃公館做事的杜月笙,因為能夠吃苦耐勞,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打擊,加上頭腦機靈,很快收到了黃金榮夫人林桂生的賞識,漸漸成為了黃金榮最信任的人。到了後來隨著杜月笙實力的增強,黃金榮乾脆與杜月笙以兄弟相稱,至此奠定了杜月笙在上海灘青幫大佬的地位。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杜月笙和黃金榮都充當了蔣介石的打手,慘害了包括汪壽華在內的幾百名革命黨人,這件事也成為杜月笙一生最大的污點。

蔣介石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面的抗日戰爭正式打響,杜月笙響應蔣介石的號召,積极參加抗戰,拒絕充當日本人的漢奸,遠走香港,並且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為抗戰捐資捐物籌集了大量的錢款,受到了一致好評。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為了實行獨裁統治,在國內打起了內戰,杜月笙再次站到了蔣介石這邊,然而到了1949年4月上海即將解放時,杜月笙既沒有接受周總理希望他留在上海的建議,也沒有聽從蔣介石要求他一起去台灣的想法,這又是為何呢?

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自幼混跡江湖,為人處世特別圓滑世故,一方面他對蔣介石的為人特別了解,經常是說話不算話,那自己當夜壺使用,不足為信,1949時蔣介石在大陸敗局已定,蔣介石帶著大量的國民黨高官去了台灣,小小的台灣容納了那麼多高官,如果一旦離開上海去了台灣,哪裡還有他杜月笙的容身之處,再者蔣介石之所以想讓他去台灣,並不是對他有多好,而只是希望他不和共產黨合作。

杜月笙(後排左一)

另外杜月笙之所以不願意聽從共產黨方面周總理的建議留在上海,主要是擔心他之前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殺害了那麼多共產黨人士,會被清算。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杜月笙才選擇去了香港,香港這個地方距離上海和台灣都不遠,這樣和台灣和大陸方面都能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隨時關注事態的變化,好做下一步打算,由此看來杜月笙真不愧為一代梟雄,做事手段之高明令人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汗青談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功勞最大的四位皇帝,秦始皇排第二,第一名出乎意料
她14歲加入紅軍,丈夫是上將,兒子是少將,如今已經100歲

TAG:汗青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