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絡腧穴-足太陰脾經

經絡腧穴-足太陰脾經

好久不見咯,繼續和小編一起學習經絡腧穴吧!

初識脾經

《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足太陰脾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九至十一點,即巳時。

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主治: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

足太陰脾經本經脈腧穴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重要腧穴

隱白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氣攝血,寧神定志。

【主治】:① 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② 腹脹。③癲狂,夢魘,驚風。

【類別】:井穴。

商丘

【定位】: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脹,泄瀉,便泌。

【類別】:經穴。

陰陵泉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後下方凹陷處

【作用】:健脾利濕,調補肝腎,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腫。②腹脹,泄瀉,黃疸。③膝內側疼痛。④陰莖痛,痛經,婦人陰痛等。

【類別】:合穴。

穴歌

足太陰脾由足拇,隱白先從內側起,大都太白繼公孫,商丘直上三陰交, 漏谷地機陰陵泉,

血海箕門沖門前,府舍腹結大橫上,腹哀食竇天溪連, 胸鄉周榮大包盡,二十一穴太陰全。

本期投稿:陳瑾瑜謝奕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你脾氣這麼好,一定很好欺負吧?
父母經常做這3件事,會讓孩子的脾氣變臭,你要重視!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