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輪明月,寄託對故鄉千年的眷戀

一輪明月,寄託對故鄉千年的眷戀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GIF

天涯共此時

 經典詠流傳 第5期

關喆 

00:00/04:54

這首《望月懷遠》是一首五言律詩,描寫的是明月夜相思的情景,抒發的是懷念遠方親人的深情。

全詩緊緊圍繞「望」與「懷」二字來寫。首聯點題領起全篇,一輪皎潔的月亮從大海上徐徐升起,此時詩人與親人雖然天各一方,但可以共同仰望、欣賞天上那輪明月。「天涯共此時」則由景入情,轉入詩題中的「懷遠」。「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集中寫「懷」,這月色對別人來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卻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則集中寫「望」。在室內熄滅燈燭欣賞明月,淡淡的月光灑滿小屋令人十分喜愛。起身披衣出門庭望月,忽然覺得露水浸潤了肌膚,原來是衣襟被露水沾濕了。最後一聯則感慨抒情,月光雖然美麗,卻不能滿手捧著它來贈給遠方的親人,反不如快些回屋進入夢鄉,或許在夢境中還能與遠方的親人歡聚一堂。詩人思念親人而終未能相見,只好借夢境來表達心中美好的期望。

這首詩以其質樸的語言、清澹的風格、深遠的意境,而廣為傳誦,成為望月懷思的傳世名篇。這一切與張九齡的人生境遇以及創作風格密不可分。張九齡不但是一位詩人,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舊唐書》曾評價其人:「九齡文學政事,咸有所稱,一時之選也。」

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他所確立的「乘時而起、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代表了盛唐一代文人對時代與人生問題的典型思考。他的忠誠與執著,他的耿直與剛正,都曾為盛唐文人所崇奉。

作為盛唐前期一位詩文俱佳、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張九齡開啟了「醇正詩風」,確立了他在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在五言古詩的發展過程中,張九齡首創「清澹之派」,用「清醇典雅、古樸沉鬱」的風格,拓展詩歌抒情寫意的功能。這首寫於晚年的《望月懷遠》,則成為了張九齡對於「醇正詩風」的完美詮釋。

古往今來,文人們「望月懷人」為主題創作出諸多不朽名篇,而月亮更是成為了文人寄託相思之情的主要意象。

初唐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感慨生命的短暫,聚少離多的相思。

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寄託了對老友的思念與關懷。

曹植在《雜詩二首》中,用「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寄託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白居易在《長相思》中,用「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表達了思念離人的離愁別緒。

一首《望月懷古》,讓鄉愁化作天邊一輪明月。這鄉愁,永遠是遊子行囊當中最珍貴的情感,同是一輪月,只覺故鄉明。

就如《經典詠流傳》里康震老師所說,唐代宰相張九齡在這首詩裡面想要表達的,也是對於他的故鄉和祖國的一種眷戀。不管身在何處,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對中華大地、對中華文明、對祖國都擁有一份深厚的情感。記住我們的根,傳承我們的根,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CCTV-1

《經典詠流傳》

把詩詞唱給你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一套 的精彩文章:

今晚18點,孔雀血統遭曝光,真實身份竟是它?
羽絨服突然爆炸、撞球名將爆冷輸球,竟是靜電惹的禍?

TAG:央視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