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紅旗-7」總師用一生鏗鏘作答!

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紅旗-7」總師用一生鏗鏘作答!

上世紀80、90年代,

改革春風浩蕩,「腦體倒掛」現象頗為普遍,

有順口溜為證:「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

但總有一些人,不貪利、不求名、不畏難,

默默奮鬥在國防科研一線,

一紮就是一輩子,

傾一生之力,鑄國之重器,

鏗鏘回答「造導彈還是賣茶葉蛋」這個時代之問!

他就是一位這樣的人,名叫鐘山,

作為我國防空導彈的開拓者、先行者、帶頭者,

投身導彈事業逾60載,

見證了中國防空導彈發展的全部歷程——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隨到領先」,

他是我國防空導彈的首批班底人馬,

是威名赫赫的「紅旗-7」防空導彈的總設計師,

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主導研製的防空導彈多次在大閱兵中驚艷亮相。

朱日和閱兵中的「紅旗」系列防空導彈方隊

他今年已經87歲了,

傾盡一生的堅守,鑄就中華防空長城,

守護祖國碧空萬里,

讓那些嘲笑不如去賣茶葉蛋的人羞赧低頭。

或許,賣茶葉蛋個人收入更高,

但茶葉蛋卻換不來邊境安寧、歲月靜好;

或許,我們以前並不認識他,

但今天應該感恩,

於無聲處,總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他說:「沒有空防,就沒有國防;

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的強大」。

新中國建立初期,

由於防空武器的落後,

退守孤島的國民黨空軍,在美國庇護下,

侵犯我領空可謂橫衝直撞、肆無忌憚。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沒有選在傳統意義的上午吉時舉行,

而是定於下午3點,

目的是為了防止蔣介石空襲開國大典。

經過聶榮臻組織的精密計算,

蔣軍的美製B-24轟炸機夜航能力差,

如果下午3時飛抵北京轟炸,則無法安全返回。

而且,開國大典時間作為絕密,

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對外公告,

為防萬一,接受檢閱的4架戰鬥機掛滿實彈,

創下世界閱兵史前所未有之先例

1950年代,蔣軍對大陸的轟炸從未間斷,

據不完全統計,僅1955-1958年,

國民黨空軍侵入大陸15546架次,

造成軍民傷亡704人。

原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張立義回憶:

五、六十年代我們曾飛遍大陸的每一個角落,

記得有一次,

我們拍回了非常清晰的北京全貌照片,

把它放成一面牆壁那麼大,掛起來分析」。

這就是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空防事業幾乎還處於空白。

而193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鐘山,

寄生於一個山河破碎、戰亂頻仍的年代,

對祖國失防的空域更有切身之痛,

1938-1942年,日軍頻繁轟炸重慶、成都,

他回憶:「我跟著母親逃跑,

有飛機來了,就躲避,

親眼看見日本的飛機炸毀了成都」。

1948年,17歲的他考入重慶大學數學系,

1949年,毅然投筆從戎,參加解放軍,

1951年,自願參加抗美援朝,

戰場上,親見6名戰友被美國飛機當場炸死。

回國後,他被選派到軍事工程學院進修,

1958年,以優等畢業生身份,

被選調至剛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

而這個分院,正是我國防空導彈事業的起點。

參軍時的鐘山

組建伊始,

恰逢「三年困難」時期,

我國導彈技術還處於空白,要造導彈,談何容易!

鐘山先生回憶說:「我們搞防空導彈是從無到有,

原來什麼都沒有,是零!」

由於基礎太弱,鐘山所在的研製團隊,

決定以蘇聯「薩姆-2」導彈為模板,

「照葫蘆畫瓢」,先仿製我國首套防空導彈系統。

卻沒想到1960年,蘇聯一夜之間撤走全部專家,

仿製工作遇到極大困難。聶榮臻當即指示:

一定要依靠我們自己的技術力量把導彈仿製出來

1964年2月,毛澤東找到錢學森,說:

有矛必有盾,要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

總會搞出來的。」

這個「矛」,

就是已於1960年試射成功的東風-1號攻擊導彈;

這個「盾」,

就是鐘山所在團隊正加緊研製的防空導彈。

得到「最高指示」,團隊更是夜以繼日從不停歇,

鐘山先生回憶:「1958年到1962年,

國家也很困難,吃飯都吃不飽。

那時候,我們就是拼了命,白天搞試驗,

晚上只睡兩三個小時。

能夠把導彈搞上天,那是唯一的想法!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1964年10月,仿製導彈成功擊中中高空模擬目標,

同年12月,正式命名為「紅旗-1」號導彈系統。

紅旗-1號防空導彈

劍盾出鞘,首戰告捷,

1965年1月10日,「紅旗-1」地空導彈在包頭地區,

成功擊落一架國民黨的U-2高空偵察機。

隨後,國民黨又改進U-2的干擾技術,

鐘山所在團隊又針對性研製「紅旗-2」導彈。

1967年9月8日,浙江嘉興,

「紅旗2號」在有干擾情況下,

成功擊落一架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

不久又擊落3架無人偵察機和1架米格-21戰鬥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

十年奮發圖強,十年磨成一劍,

一朝出鞘,揚眉吐氣。

當時,國民黨空軍裝備的是美製U-2偵察機,

該機綽號「黑寡婦」,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偵察機

能在2萬米高空以1000公里時速飛行,

除了西藏和新疆,

我國領空時刻都在處在敵偵查威脅之下,

高炮或殲擊機部隊對其不可一世、橫行霸道,

深感鞭長莫及、力不從心。

但是,1967年後,

這個侵犯大陸領空如入無人之境的「黑寡婦」,

竟銷聲匿跡了,一時間外媒紛紛揣測。

幕後真實原因是,1965-1967年,

先後有5架U-2被我防空導彈部隊擊落,

特別是紅旗系列國產化後,批量裝備部隊,

敵機再也不敢隨意前來進犯了。

全球範圍內,美國的U-2總共有7架被擊落,

其中有5架被摧毀於中國,

這對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

創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的奇蹟,

用今天的話說,厲害了,我的新中國!

被擊落的U-2偵察機殘骸在北京軍事博物站展出

而擊落U2並對其產生巨大威懾的大功臣,

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紅旗」導彈。

他回憶道:

9月份上去,紅旗2命中了第五架U-2飛機,

那樣的高度命中並打下U-2,

實際中還沒遇到過,(國民黨)就再也不敢來了!

因了過去疼痛的記憶,以及如今勝利的欣喜,

鐘山先生不無感慨地說:

沒有導彈就沒有國家安全」,

「導彈技術是一個國家科技強軍水平的最高體現!」

時間飛逝,科技突飛猛進。

僅僅十多年,以法國「響尾蛇」導彈為代表的,

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導彈成為世界主流。

鑒於國防形勢需要,1980年,

一個「天字型大小」任務下達——研製「紅旗-7」 導彈系統,

該系統被賦予填補我國第二代武器系統空白的使命,

鐘山先生被任命為總設計師。

任務艱巨而緊迫,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期待:

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研製超低空導彈,

我們一定要加快完成這個防空導彈,

這是為國家、為國防,越快越好!」

二話不說,鐘山先生帶領團隊,

一頭扎進西北大漠試驗基地,

豪情千古,黃沙漫卷,

同時間賽跑、同大漠搏鬥、同技術較勁,

沒日沒夜搞研製、攻難關、搞打靶,

這一干,就是8年。

這8年,

以個體戶為代表的市場經濟開始活躍,

社會上流傳著「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但鐘山先生帶領團隊,

以那一代人獨有的精氣神,

舍小家為國家,舍個人為大家,舍私利為大義,

無怨無悔,無日無夜,無休無息。

同事們都叫鐘山先生「拚命三郎」,

還有人編了順口溜:「

跟著鐘山干,都是窮光蛋;

就是窮光蛋,也要拚命干;

跟著鐘山干,年年有改善;

跟著鐘山干,人人是好漢。」

多年後,鐘山先生也坦承:「

那個時候賺的工資的確不如賣茶葉蛋的錢多,

但就是窮光蛋也要拚命干,

這是我們真正的精氣神!」

這8年,

鐘山先生和他的團隊幾乎成為「隱身人」。

他說:「到我們二院首先就是要保密。

得少說話,不能說,自己朋友、夫人,也不能講

在北方的親戚朋友不知道,

自己母親在四川也不知道,

應該說是遺憾的,對不起夫人!」

每次打靶,他們進入荒漠一呆就是數月,

彷彿憑空消失了般。

鐘山先生和夫人

這8年,主導打靶試驗28次,打彈120多發,

他自豪地說:「身經百彈。」

他有一件特製的具屏蔽功能的米白色風衣,

每次打靶成功,都會在上面標一顆五角星,

見證了一次次或驚心動魄或化險為夷的試驗,

被譽為「成功服!」

1988年,在颳起6級大風的沙漠里,

「紅旗-7」成功命中機動靶機,

不久,又實現了「雙靶開花」,

標誌著這套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

電子元件多達5萬個的導彈武器系統研製成功,

及時填補了我國第二代武器系統的一項空白。

他難掩興奮和激動,

在「雙靶開花」的現場賦詩一首:「

姊妹相繼滕雲天,各奔東西自覓伴;

瑤池同開花兩朵,霞光異彩照宇寰。」

1992年,

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一),

可謂實至名歸,功能名就天下曉。

英雄遲暮,壯心不已;廉頗八十,尚能斗米。

畢生投身於祖國防空導彈事業,

讓他對國防成就充滿自豪。

不久,他又奉命於緊要關頭,

擔任某「驅逐艦」副總設計師,

並於1999年梅開二度,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6年,75歲高齡的他,

擔任北京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總設計師,

2010年,又參與上海世博安保系統設計,

退而不休,繼續為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7年7月30日上午,朱日和沙場秋點兵,

86歲高齡的鐘山先生一早就守在電視機旁,

當看到「紅旗」防空導彈方隊轟隆隆接受檢閱時,

他不禁老淚縱橫,一時無語凝噎!

回首砥礪前行、激情燃燒的歲月,

他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導彈研製生涯作註解,

他始終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夫人。

2010年,他不幸因腦梗而失憶,

有一段時間,連自己名字都幾乎忘記,

卻始終記得夫人去世的日子。

央視財經《對話》欄目曾這樣評價總設計師們: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

沉默中鑄造中國力量;

他們砥礪前行挑戰世界屋脊,

讓中國製造從追趕走向超越;

他們用個人的奮鬥,

譜寫科技改變命運的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鐘山先生

在1992年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時,

欣喜之餘,他滿是遺憾地留下眼淚:「

有6位主任設計師,在這8年當中,

因為緊張工作關係,去世了。

當我獲得特等獎的時候,

想起這些主任設計師,不能忘記啊!

是啊,我們決不能忘記,

這才是我們應該轉發、點贊、刷屏的英雄,

正是鐘山先生這樣沉默著的民族脊樑們,

在那艱辛歲月里可歌可泣、無私無我的執著付出,

才換來今天這盛世繁華!

(素材主要來源:1、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2018年2月25日「我是總師」之鐘山院士;2、央廣網:中國紅旗7防空導彈總師:沒有空防就沒有國防;3、中國之聲:《先生》第二季:專訪鐘山院士:4、圖片源自互聯網)

願世間所有溫暖的人,

都能在景橋相遇,就像久別重逢。

我是景橋,謝謝你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堤哥1601】一茶一故事
把客廳陽台改成茶室,家裡一下顯高檔多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