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小徑第十五站:隨機現象

哲學小徑第十五站:隨機現象

隨機現象,是已知科學和未知科學的邊界。哲學小徑第六站里有個概況的描述,在本站哲學小徑專門就從隨機現象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哲學的這個邊界問題:已知科學和未知科學。

隨機現象,是事前不可預言的現象。即在相同條件下重複進行試驗,每次結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過去的狀況,但未來的發展卻不能完全肯定。從統計學角度理解,則是對於離散總體做參數假設檢驗和構建置信區間時,顯著水平和置信度不能嚴格等於設定值。

隨機現象之所以成為隨機,其本質在於它對應的現象是無法進行完全歸納的,因為人在認識繁雜的時間萬物時,往往也就走到了已知科學和未知科學的邊界,在邊界上想要滿足完全歸納的三個條件,幾乎成為不可能。

完全歸納推理的三個條件是:

1、窮盡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2、判斷為真;

3、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隨機現象顯然無法滿足完全歸納推理的任何一個條件。

隨機現象的兩個特點:

1、隨機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在個別觀察中呈現不確定性

2、在大量重複觀察中其結果又具有一定規律性。

隨機現象的結果可能不止一個,事前無法確切知道哪一個結果一定會出現,但大量重複觀察中其結果又具有統計規律。

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偶然性的掩蓋與干擾,發現反映事物本質的客觀規律。而認識隨機現象,研究偶然性,就成為了在無法抵達事物本質的客觀規律時,一條很必要的捷徑。

為了更好的研究隨機現象,人類逐步掌握了歸納的推理方式,進而發展了概率論與統計學,從正反兩個方面去儘力掌握並應用隨機現象。其中概率論是從總體來預測樣本,而統計學是從樣本來推測總體。歸納推理的方式,不是直接研究事物本質的必然規律,而是通過隨機現象來發現事物的統計規律,並把它應用於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那好了,我們再從哲學角度來考察一下隨機現象。隨機現象的出現和歸納推理的發展,本質上是人類有限的認知能力與超過人類認知能力的客觀世界之間做出的一個妥協。但這種妥協不但是必要的,而且還會一直存在下去,因為它可以讓我們跨出已知科學的邊界,進而認識到更為廣闊的領域。

比如電子云中的電子,作為高速的微觀粒子,我們難以認知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運動軌跡,只能用電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空間某處出現的幾率的大小。我們在難以測定其軌跡的時候,就用歸納的方式發現其規律,進而應用其規律。雖然這種表述是不完備的,其結論也是不完備的,但卻極大的提高了我們探索客觀世界的能力。更進一步來思考,如果電子云中的電子運動,遵從的是高於三維的空間,那作為三維空間認知能力的人,其即使不具備認知高維度空間本質的能力,也可以很好的抽離其規律而為我所用,從科學實用的角度和實用主義的角度,這也夠了。

隨機現象,對應的是有序。

隨機,代表熵增;有序,代表熵不增。

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是封閉系統演化的必然。但熵增原理是一定正確的嗎?而宇宙又憑什麼可以看做封閉系統呢?

人類的感知域,是永遠小於世界的範疇的,那隨機現象就會一直存在。充分接納隨機現象,人類就可以自由的走到已知科學和未知科學的邊界,往前多走一步就是新的文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小徑 的精彩文章:

哲學小徑第十二站:我是誰?

TAG:哲學小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