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拖延不是病,但磨蹭總得治,「五步走」培養麻利寶寶

拖延不是病,但磨蹭總得治,「五步走」培養麻利寶寶


我們來美國遊學兩周多了,基本已經進入正常的生活節奏。六六經常被同屋的潼潼奶奶表揚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真利索」。不管是早上起床上幼兒園,還是晚上回家吃飯,六六基本上告別了小時候慢吞吞的風格,這還讓我挺欣慰的。




沒錯,現在相對利索的六六同學,曾經也是磨蹭大軍的一員。幼兒園中班時我唯一一次被幼兒園老師反饋的負面情況,就是六六的磨蹭問題,經常大家飯都吃完了,只有她還在吃。在那以後,我意識到進入集體生活後,有必要讓六六適應新的節奏,所以這近兩年的時間裡,在看書的基礎上,我結合六六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她的行為能力進行一些調整,現在看來總算有些效果。


 

其實,孩子拖延好像是普天下之家長都會面臨的問題,公號後台就經常收到類似這樣的讀者留言。



說真的,對現在一說起孩子做事慢,就用「拖延症」這個和「病症」有關的詞來形容,我覺得並不怎麼恰當。


 


孩子並不是故意慢吞吞、故意磨磨蹭蹭,因為「慢」就是孩子的節奏啊!

有人形容養孩子好比牽著蝸牛散步,咱能指望蝸牛走多快呢?


 


孩子沒有「全局」概念,

做一件事,考慮不到「現在就做」和「以後再做」會對結果產生什麼樣不同的影響。孩子只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卻不知道「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而且時間的概念也是相對的,就跟走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些人喜歡快步早點兒到終點,有些人喜歡路上悠閑多看看風景,相對於進入社會目標明確的大人,小寶寶更容易享受過程而非結果。所以,小寶寶們本能導致的慢吞吞,大家也不需要過分焦慮。


 

只是,理解小寶寶慢的節奏是一碼事,對於進入集體生活相對大一些的孩子放任不管也肯定不是正確的做法。


 


在幫助六六克服拖延習慣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一套「五步走」的方法,或許能幫上你家孩子。


 


第一步


狠心讓孩子承擔拖延的後果


如果孩子拖延的後果家長總幫忙解決,就會讓孩子對拖延行為有一種錯誤認識,反正總有人給我托底兒,沒什麼可擔心的。



所以,儘管心疼,家長也要狠心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導致的後果,讓事實給孩子教訓。




六六有一段時間洗澡特別磨蹭,每晚都是喊很多遍才慢吞吞地走進浴室或者被我拎進浴室。有一天我改變了方法,只喊三遍,不來就不管,忙自己的事去了。一開始六六很開心,好幾個晚上不洗澡就睡了,小孩子新陳代謝旺盛、愛出汗,身上的味道實在不好聞,有輕度潔癖的我硬是扛了好幾天,終於有一天,髒兮兮的六六跟我說:媽媽,我要洗澡,頭癢死了!





狠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拖延的行為並不只會讓爸爸媽媽感到焦慮,自己才是更大的受害者。


 


第二步


引導孩子想像不拖延帶來的好結果


經過第一步的「自食苦果」,孩子已經產生了「我想要改變現狀」的願望,此時,可以藉助有趣的想像環節進一步鼓勵孩子「那就開始改變吧」!


 


美國作家羅伯特·科利爾說過:想像你想要的東西,看到它,感受它,相信它,規劃精神藍圖並為之付諸現實。


 


我在六六不願意整理玩具時,並不反覆催催催,而是和她一起閉上眼睛,引導她:六六,如果現在不整理玩具,那麼明天、後天玩具越來越多,整理起來可就麻煩多啦!對了,後天我們不是說好去公園嗎?現在就整理好的話,到時就能在公園多玩會兒啦。」





通過這種共情的想像,讓孩子憧憬「現在就做」會對未來產生的美好結果,讓他們意識到:現在要處理的任務並不是那麼糟糕嘛。


 


第三步


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經過前兩個步驟的醞釀,恭喜你,孩子主動向你求助,表示不想「明日復明日」,這個時候家長可得千萬給力,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



我的做法是,在紙上寫下六六一天要做的事,分為「必須做」和「可能做」兩種。全部寫下來是為了讓孩子有更直觀的概念:噢!原來我一天有這麼多事要做啊!





給事情分類是為了根據具體情況調節節奏。比如「完成我給她布置的作業」和「充足睡眠」是每天「必須做」的事,「看動畫片」是「可能做」的事。那麼,如果某一天作業做的慢,花費了太多時間,就要砍掉當日「看動畫片」這件事;反之,哪天作業做得快,就可以適當延長「看動畫片」的時間,讓她樹立時間管理的意識。


 


第四步


在愛中和孩子一起執行計劃


千萬別以為計劃制定出來就萬事大吉,我的實際經驗證明,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執行」的過程要求家長親自參與,

如果我們做起甩手掌柜,就不能了解孩子在「執行」中遇到的挫折,孩子也會有一種被「強迫按計划行事」的孤立感。


 


像電影《小王子》中,小女孩的媽媽為了讓她考上名校,列出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自己只負責下班回家後檢驗結果,殊不知一個人在家辛苦做題的小女孩一點也不開心,反而和媽媽對著干,偷偷溜出家門冒險。





愛和動力都具備了,推進計劃順利進行,還有

兩個竅門

竅門一:


引導孩子學會拆分任務。



馬丁·路德·金說的一句話特別適合用在此處:你不必看整個樓梯,只要邁出第一步。




不少孩子執行計劃不利,正是覺得要做的事太多,一眼望去似乎永遠不可能完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大任務細化成一個一個小任務,這樣做起來就容易做多了。比如:要整理扔了滿地的玩具,暗示孩子可以從毛絨玩具開始整理、接下來是電動玩具……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家長要給與孩子大大的肯定,讓他們產生「我能行」的自豪感。


 

竅門二:


 設立孩子可以理解的最後期限


很多家長都知道敦促孩子做事需要設定一個最後期限。




「再玩十分鐘就要去寫作業。」


「兩小時以後換衣服出門。」


這種說法對於理解時間概念的大孩子來說沒問題,不過,低齡孩子卻一頭霧水:十分鐘是多久?兩小時又是啥時候?




我的做法是,用具體的提醒代替空泛的概念。比如,告訴六六十分鐘之後關電視,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鈴,跟她說:十分鐘以後,也就是手機響鈴的時候,六六就要關電視學習去了。


等鬧鈴響了的時候,六六按照約定關電視,並且也對「十分鐘有多長」這個時間概念有了認識。




除了手機鬧鈴,廚房用的定時器也可以拿來使用。


 


第五步


制定獎勵和懲罰機制


有的家長吝嗇表揚孩子,擔心剛剛按照計劃執行幾天就表揚,會讓孩子「輕敵」。我的建議是,

從制定計劃之日同時制定獎罰機制。

比如,連續一周都按計劃執行,可以獎勵周末多看一會兒動畫片;如果某天又犯了拖延的毛病導致執行計劃延遲,第二天就需要以犧牲看動畫片或者玩耍的時間來補上。


恰當而明確的獎罰機制,有利於增進孩子的責任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五步以外,還有一個

小提醒


在和六六幼兒園老師探討孩子拖延問題的時候,她告訴我一個有趣的現象:

全職媽媽帶的孩子普遍比職場媽媽帶的孩子磨蹭。




分析原因,職場媽媽沒有脫離「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工作環境,首先自己做事要麻利,早晨賴床十分鐘,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娃上學遲到、自己沒時間吃早餐、路上著急忙慌,更別提美美地化個妝了!職場媽媽養成的按部就班的習慣反映在帶娃這件事上,也講究「速度、效率」。




全職媽媽當然也非常辛苦,但不可否認,時間上多了一些緩衝區。還是前面那個例子:早晨賴床十分鐘,只要保證不耽誤孩子上學,其他事都可以拖一拖再做。用這種「不慌不忙「的做事習慣帶娃,孩子更傾向和媽媽一樣:凡事不著急、慢慢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磨蹭。我強迫自己提升時間管理的能力,制定每日計劃時間表並認真執行,也是在被老師點出後做的改變,言傳身教在育兒的各個方面可能都會有所體現。





這些就是我在幫助六六克服拖延習慣時總結的幾點心得。雖然小妞兒現在時不時還會賴著不想起床、賴著多玩一會、賴著遲點完成作業,至少她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對「自己」而不是「媽媽」或「其他人」產生什麼影響,她明白自己的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孩子們這種社會能力的逐漸習得,是我更願意看到的結果。


 


*參考:https://blogs.psychcentral.com/stress-better/2015/04/4-steps-to-help-your-child-defeat-procrastination-illustrated/


END

羅羅有話說:


雖然我不認可「拖延症」的說法,也不覺得拖延是「病」,但長期拖延的確非常不利於孩子的精神健康,一來他們明明想要做完作業、想要整理玩具,卻因為負面情緒佔據上風,導致自我控制力脫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羞恥、內疚、焦慮的情緒。二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後步入社會,大環境都要求人們跟上節奏,當別人都在按時按計劃做一件事時,你卻一拖再拖,勢必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無論是遠慮還是近憂,我們都有必要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習慣。




教育本來就是引導孩子克服天性上一些弱點的過程,克服拖延實際上是自控、時間管理等社會能力的培養。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親子關係溝通的過程,別擔心給孩子列計劃、定規則、講獎罰會讓孩子受委屈,當他們適應節奏,學會自我管理之後,會非常享受凡事胸有成竹的感覺。




另外,羅羅在訓練六六的過程中,發現「五步走」對咱們大人同樣有效,當自己想要偷懶時,也會用這些方法鞭策自己,和孩子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前些天咱們分享《好物清單|這些「數學遊戲書」,讓孩子從兩歲起就可以在玩中學好數學和邏輯》的時候,一些朋友問我家庭版和網路版的區別,當時我家只買過網路版,收到留言後就讓六舅舅把家庭版也買了。趙老師和辦公室做媽媽的同事一起研究了這些天,關於兩個版本給了如下意見:





  • 1. 家庭版的內容確實跟網路版不同,但詳細比較後,網路版幾乎是涵蓋了家庭版的內容,甚至比家庭版內容更多,更豐富,每個年齡階段系列,網路版比家庭版多一本書,比如第一階段3-4歲,家庭版4本書,網路版5本書,而且其中有三本是幾乎一模一樣的。



  • 2. 家庭版支持點讀筆,網路版沒有。



  • 3. 家庭版每階段有一本家長手冊,網路版沒有,但淘寶邏輯狗旗艦店可以提供電子版指導書。



  • 4. 家庭版和網路版印刷質量不太完全一致,辦公室同事普遍覺得網路版的更好。




因為家庭版沒有明顯優勢,所以大家就不用求團家庭版了哦。



延展閱讀





點擊?

不吼叫,不說教,「遊戲力」讓你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點擊?

專註力好壞就是看時間長短嗎?更重要的被我們忽略了





回復關鍵詞查看

REPLY


回復 「 情緒 」

可同時查看:




  • 母親的情緒,對孩子有多嚴重的影響?



  • 好媽媽就不能對孩子發脾氣?誰規定的!



  • 打掃房間你在行,打掃孩子的垃圾情緒你會嗎?



  • 你發火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回復 「 情商 」

可同時查看:




  • 提高嬰幼兒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 早掌握,早受益!



  • 高情商的孩子,大多出自這樣的家庭



  •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回復 「 視力 」

可同時查看:




  • 0-6歲預防近視關鍵期,這些誤區,95%的家長都做錯了!



  • 為什麼攝入過量糖分會影響視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媽羅羅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克服膽小,有時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去泰國旅遊,順便讓女兒插班上一個月國際幼兒園

TAG:六媽羅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