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地方,古代流放的犯人都覺得畏懼,寧可走黃泉路也不願去那,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地方,古代流放的犯人都覺得畏懼,寧可走黃泉路也不願去那,到底是為什麼?

流放貶謫由來已久,流放貶謫是將人發配到窮山苦水的荒遠地界。在安土重遷的古代,流放貶謫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層面,都給流放貶謫的人帶來巨大的打擊。在去往流放貶謫地的漫漫長路中,山高水遠,死於途中或死於當地的也不在少數。明初大儒宋濂便死於貶謫四川茂州的途中。

在歷朝歷代,清朝是被流放貶謫者人數最多的朝代。在清朝眾多遣戍地中,寧古塔無論是流放人數還是持續時間都十分引人矚目。當時被流放到寧古塔地區的流人,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因文字獄或涉及科場案和各地反清鬥爭等引發的各種大案而被發遣此地。

清代獨創了發遣制度,作為流刑的一種,發遣者不但要被流放到偏遠地區,而且會淪落為奴隸,也就是與披甲人為奴。寧古塔是一個城名,為關外最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在今天的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和寧安。清初,寧古塔尚屬邊遠地區,這裡尚未開化,氣候嚴寒,寸草不生,五穀不長,人煙稀少,號稱荒徼,很適合罪犯改造。

寧古塔雖以塔命名,實際並無塔。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六兄弟曾居住於此。滿語 「六」為「寧古」, 「個」為 「塔」,故稱「寧古塔」。寧古塔也是寧古塔將軍的轄區,為吉林將軍的前身。清朝期間,發遣到寧古塔的名臣良吏、才子佳人不計其數,流放到寧古塔的流人從順治年開始到乾隆朝,大規模的流放有數十次之多。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雙重目的:一是採取「出禮入刑」的原則,把流放作為降死一等的刑罰,懲治罪人。讓他們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悵自悔,接受嚴寒風沙的懲罰;二是為清朝龍興之地「添磚加瓦」,「守衛邊疆」,流人到流放地後必須服一定的勞役。

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

古塔的犯人,多半是關內養尊處優的達官貴人,或朝廷顯貴,平時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到了寧古塔這種缺衣少食,極度酷寒的地方都會水土不服,甚至死掉。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犯人還要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人很少,多半是累死、凍死在了寧古塔。

方拱曾經感嘆:「如果到了寧古塔流犯,能夠活著回來,就算面對十個黃泉,那也不怕了。大家都說黃泉路,還真的比不上寧古塔」可見,古代流放的犯人對寧古塔的描述,是如此地畏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岳飛被「莫須有」罪名殺害,他手下的岳家軍為何卻袖手旁觀?到底是為什麼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名人背後的事,驚爆你的眼球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