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對研製毛主席水晶棺工作的一些回憶

我對研製毛主席水晶棺工作的一些回憶

原標題:我對研製毛主席水晶棺工作的一些回憶


作者|韓伯平(蘇峰根據韓伯平同志口述、文字資料整理)


來源|《北京黨史》 2007-05-15



技術人員集中組裝水晶棺。

韓伯平 1925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霸縣,男,漢族,194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3月參加革命至1945年10月,在中共冀中第十地委敵工部任幹事。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在中共華北局城工部任交通員。1949年3月至1949年6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干訓班支部書記。1949年7月至1951年9月,任北京市電車公司黨總支書記。1951年10月至1953年3月,任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黨總支書記。1953年3月至1964年3月,任北京市委工業部處長。1964年3月,任北京市委工業生產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0年至1971年,下放勞動)。1971年至1974年,任北京石油化工總廠黨委常委、副指揮。1974年至1981年,任北京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81年至1982年11月,任北京市計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1982年11月至1984年7月,任北京市副市長。1984年7月至1988年1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1988年1月至1989年,任康華髮展總公司總經理。1989年至1993年10月,任北京市政府顧問,籌建電力投資公司。1993年10月至1994年8月,任北京國際 電力開發投資公司管理委員會主任。1994年8月至1997年,任北京國際電力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1997年離休。


1976年是我國災難深重的一年,在我個人的記憶中,也是極其難忘的一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人們沉痛的心情還沒有過去,7月6日,我們的朱德委員長又與世長辭;人們的淚水未乾,又發生了唐山的強烈地震;遭到地震破壞的北京,還沒有來得及治理創傷,9月9日,又傳來了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悲哀籠罩著首都北京。就在這悲痛的時刻,我接到北京市委的緊急電話,叫我立即到谷牧同志那裡去開會。谷牧同志傳達了中央的決定:9月11日至18日,人民大會堂組織群眾弔唁並瞻仰毛主席遺容;同時,要做長期保護遺體的準備工作,在群眾弔唁、瞻仰遺容期間,一定要保護好遺體,並萬分強調這件工作是對黨對全國人民負責的重要政治任務,要萬無一失,不能有絲毫差錯,而且宣布了嚴格的紀律。


我接受這項任務時,在悲痛之餘,心情是十分沉重的,憂心與壓力交織在一起。


一、在悲痛的日子裡保護遺體


在大會堂北大廳各界人士瞻仰遺容期間,為保護好主席遺體,交給我們的任務是:


1、要做一個玻璃棺,把遺體放在棺內,既能瞻仰遺容又能保護遺體。時間很急(只有一天的時間),事前又無準備,只好先找現成的。首先想到的是蘇聯於1924年送給孫中山先生的水晶棺。我們立即到碧雲寺,打開棺一看,由於種種原因不能使用。怎麼辦?製造玻璃棺時間來不及,又不安全。因此,確定製作一個有機玻璃棺。但北京市只有一個小廠生產有機玻璃板,最長的板只有1.6米,而實際需要2.2米的板,我們便到北京市有機玻璃廠傳達了中央要製作的精神。傳達精神後,從廠長到每個職工都表示保證完成任務。我們和該廠幹部職工一起含著熱淚夜以繼日,邊試驗,邊粘接,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短板粘接成2.2米的長板,只用了十幾個小時就粘合成了有機玻璃棺。11日,工廠職工將有機玻璃棺送到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把主席的遺體安放在棺內,並使棺內成為有益於保護遺體的一個小環境。


2、隔氧。我和化工部陶濤同志找了北京市氧氣廠和化工系統的同志,研究並確定往棺內充惰性氣體的工作,使棺內的含氧量降到醫療保護組要求的標準。


3、降溫。棺內的溫度最好保持在6-7攝氏度,這是保護好遺體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是,當時難度很大,北京的九月,氣溫還是較高的,特別是每天瞻仰遺容的各界人士都在3萬以上,人體散發的熱量和氣溫疊加,使北大廳的室溫急劇上升。雖然空調已開至最大冷量,室溫仍在15攝氏度以上,棺內溫度也在13攝氏度上下,很不利於遺體保護。因此,谷牧同志請來了各方面的製冷降溫專家和北京市冷凍機廠、北京市醫療器械廠等有關廠的領導、技術人員和老工人,採用了液體介質、氣體介質降溫,這樣雖然有明顯的效果,但還是不穩定。北京市計委的謝飄同志和半導體專家們又製造出了半導體製冷降溫的設備,通過綜合降溫使棺內的溫度穩定在7-8攝氏度,夜裡可以降到6攝氏度。當時,我心臟的跳動是隨著棺內溫度計的升降而變化的,溫度一高我就緊張,心臟也就跟著快速跳動;溫度一低,我就放心了一些,心臟跳動才緩慢、正常起來,這決不是誇大其詞。當時,「四人幫」正在猖狂地進行反革命奪權活動,如何保護遺體也是他們發難的借口之一。當時谷牧同志講,如果遺體保護不好,我們就會成為千古罪人。為了完成這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一大批同志兢兢業業守護著棺內的測試儀錶,直到弔唁瞻仰遺容結束。


4、要搞一個長期保護遺體的措施,這就是當時嚴格保密的769工程。我安排北京市冷凍機等廠的領導同志和工程師、老工人,把保存遺體的房間裝好設備,保證溫、濕度。有幾位同志還要長期留在那裡保證設備的完好與運行。以上的幾項措施,為長期保護遺體打下了基礎。


二、創造保護遺體專用設備(包括水晶棺)的群體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央於1976年10月8日作出了《關於建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的決定》。決定「在紀念堂建成以後,即將安放毛澤東主席遺體的水晶棺移入堂內,讓廣大人民群眾瞻仰遺容。」


在國務院第九辦公室谷牧同志的領導下,建立了專用設備研製組,當時指定了我為組長,北京市玻璃總廠廠長肖秧、國家建築材料局的祁俊同志為副組長,以後又增加了王文海(冶金部有色金屬院的負責人)、魏祖冶(航空工業部621所的負責人),還有科學院的一位領導負責遺體保護專用設備的研製工作。


當時是既無任何資料,又無一點經驗。從何入手,大家提出不少的建議,首先還是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集思廣益,拿出一個棺(有機玻璃的)和保護裝置的小模型,由王文海等同志帶到紫光閣,經中央領導審視認為這個設想很有啟發,交由專用設備組研究。接著,全國十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送了水晶棺的模型,北京市玻璃廠也製造了一個比例為四分之一的模型,每一個模型都十分精緻。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川省送來了圓型水晶棺模型,內鋪紅毯,以示「紅太陽」之意,中央領導認為這個模型有新意,建議採納。但我們認為2.2米直徑的圓型水晶棺是很難加工的,最後決定派我與肖秧同志去四川與省里和工廠商量,是否可以加工製造,工廠也認為這樣大的直徑無法加工,只好放棄了這個方案。後決定由工藝美術學院集中各個模型的優點,設計出水晶棺和棺座的幾個方案,請中央領導審定,最後中央領導確定的是現在的這個棺型和棺座。中央要求1977年9月9日主席逝世一周年時建成,並讓廣大人民群眾瞻仰遺容。這既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又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也是對黨對人民負有重大政治責任、有著巨大壓力的任務。


當時醫務遺體保護組對水晶棺的要求是:保護遺體的專用設備不能讓細菌有生存的條件;要低溫又要儘可能高的濕度;要光照但光不能破壞皮膚等。總之,專用設備必須保證對保護遺體萬無一失。根據遺體保護的各項必須保證的條件,決定了專用設備研製組必然是物理、化學、生物、冶煉、機械加工、水晶提純和熔制等多學科多工程門類綜合研製的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組織全國高水平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加工工廠的高級科技人員和高級技工參加這項偉大的研製工程。


為了完成這項偉大的系統工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專用設備研製組首先開始由玻璃總廠和市計委抽調幾位同志組建一個辦公室,與各方面聯繫工作。


當時肖秧、祁俊同志主要精力在研製水晶棺,其他設備由我來抓。首先是抓有關技術人員的工作,譬如抽調設計等各方面領導人員和技術骨幹。在谷牧同志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各有關領導部門一致積極主動的幫助下,抽調了一大批有領導能力的技術骨幹,首先建立了總體設計組,這是專用設備的牽頭單位。總體設計組的主體是航空工業部第四設計院,院里抽調了強有力的班子,現場由曲衍松同志負責,全院同志為後盾,同時吸收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621所、北京市冷凍機廠、市氧氣廠、市玻璃總廠及其研究所、市自動化所、市光源所、市分析儀器廠、市大理石廠等單位參加,統籌安排,各負其責,按總體要求,如期按質按量完成。


專用設備組辦公室負責協調、督促、檢查,總體設計組與辦公室的密切合作是專用設備按進度完成的重要組織保證。


2、一切經過試驗,每個試驗都經過幾十次乃至上千百次的試驗,一直到試驗達到要求和穩定。


首先是水晶棺研製。1976年9月13日,中央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國務院第九辦公室)谷牧同志主持召開由各方面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決定成立水晶棺小組(後改為專用設備組),時任北京市計委副主任的我為組長,肖秧為副組長。接受任務後,根據中央領導同志初步同意的棺型(即工藝美院綜合各方意見設計出的四個面向里傾斜,與人的視線相垂直,黑色大理石底座),由玻璃總廠搞一個小模型,我們進行了研究,並報告國務院「九辦」。後來我們又將初步提名的各專業小組成員上報「九辦」。經中央批准後,我立即召集各單位領導參加水晶棺研製的會議,並進行了分工,各項任務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負責人:棺型設計由中央工藝美院負責;水晶棺製造由北京市玻璃總廠牽頭,國家建築材料研究院、621所、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參加;大理石棺座由北京市大理石廠負責;控制部分由北京自動化所牽頭,北京分析儀器廠等單位參加;雕塑部分由北京市房管局雕塑廠等單位參加;照明光源部分由北京光源所牽頭。國務院「九辦」的顧明同志參加了會議,他講話中強調了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要求大家大力協同,高質量按期完成這項光榮偉大的任務。

任務是定下來了,但開始時大家都心裡沒有底,只能按照醫務方面關於保護遺體的要求,進行試驗和初步設計。


水晶棺製作,我和肖秧同志商量,先用光學玻璃製作,技術控制比較容易些,把握也大一些,也可以是水晶棺的替代品,研製試驗也需要有一個樣棺,做棺內各項參數的試驗,同時也不放棄真正水晶棺實際是提純的水晶原料,再加工成石英光學玻璃的研製。經中央領導同意後,我們立即開始了光學玻璃試製。要澆鑄這樣超大、超厚的板材,也非易事,在國內也無先例,因此,在夜間(涼爽一些)澆鑄大板試驗時,肖秧同志和玻璃總廠的領導、技術人員一直在現場,即時解決問題。


為克服玻璃因內應力造成裂紋,經過工廠、院領導、技術人員、工人幾十個日夜的試驗,才想出保證光學玻璃大塊板材不出裂紋和條痕的辦法。但對這麼大的板材進行研磨、拋光、特別是加工粘合斜面和棺座封接的平面要求精度很高,這些都是前人沒有搞過的。任務重、時間緊,但廣大參戰人員為了保護好毛主席遺體,讓人民能瞻仰好毛主席遺容,積極搶困難,爭任務。北京市玻璃總廠和第一機床廠、建材研究院的同志密切配合,完成了加工任務,質量完全合乎要求。把加工好的板材組裝、粘接成為棺,也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科學院化學所、航空部621所、北京玻璃研究所等單位,從試製黏合劑到組合粘接水晶棺的工具,從領導到高級科研人員再到組裝的職工都是一絲不苟地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保證了最後的組裝成功,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製成了兩個光學玻璃棺,為研製以後水晶棺打下良好基礎。


這兩個光學玻璃棺,一個放在歷史博物館與裝配好(模擬)的棺座配合,成為一個瞻仰遺容的水晶棺整體,請中央領導審查定案。當時絕大多數在京重要中央領導同志都來審查和提出意見,1976年12月9日,政治局批准了這個棺型和棺座,同時也提出了難度很大的新任務:一是要做真正的水晶棺,二是梯型的坡面不能有遺體的影像。


製造水晶棺,首先需要高純的水晶作原料,這個任務由國家建材總局及其所屬單位完成。從礦山開採到提純,提供出高純度水晶原料,然後燒製成板,這才是人造的水晶(石英玻璃)了。燒制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以北京玻璃總廠的石英玻璃廠為基地,集中了上海、遼寧(錦州)、四川(成都)等國內主要石英玻璃製造廠和建材研究院等單位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參加。解決了高純度水晶材料的問題後,又遇到氫氧焰的來源問題,氫氣、氧氣用量大,不能間斷,此時只有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空分設備可以使用,又因為給化工廠送乙烯的管道進行吹管需用一個月的時間,只能與有空壓機的單位協調。在各單位支持下,集中了幾十台空壓機,分段吹掃,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把管道吹掃乾淨,並焊接起來,把氫氧氣順利輸送到石英玻璃廠。


要把已經提純的水晶原料再燒製成板材,需在2000攝氏度的高溫下,才能燒成,我們的各級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同志懷著對毛主席無限懷念之情,硬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燒結出一塊一塊的超高純度石英玻璃板。這些板基本上沒有氣泡和雜質。為了提高純度,我記得一些女性工作人員不顧高溫灼燒面部皮膚,聚精會神地用設備把眼睛能看到的雜質抽出來,沒有這種忘我的革命精神,這麼艱巨的任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研磨、拋光、加工的工作由第一機床廠負責。他們使用了最好的設備和技術水平最高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日夜奮戰,保質保期完成幾個棺的加工任務。最後是為消除「影像」,需要棺板上鍍多層干涉薄膜。科學院的物理所和老專家龔祖同(西安光機所)、王大衍(長春光機所)和北京玻璃總廠及其研究所的同志參加了這項工作。在沒有鍍膜設備的條件下,龔祖同老科學家以218廠、318廠為基地進行了化學鍍膜的試驗,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時,發動北京、蘭州等真空設備製造廠和科研單位,多方面的大協作,只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製造成了我國第一台超大型的真空鍍膜機,這台鍍膜機的質量和進度都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有這樣技術高、志氣大的職工和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的精神,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一定是無往不勝的。


水晶棺底座是鋁合金製造的,生產這樣又寬又厚的鋁合金厚板也是非常困難的,承擔任務的冶金部所屬哈爾濱101廠沒有鑄過這樣大的鋁錠,由於鑄造質量要求很高,為了鍛壓成又寬又厚的板材,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按期按質完成了任務。然後由航空部的112廠加工,按照水晶棺尺寸的要求,他們把鋁板加工成要求精度很高的水晶棺座(槽),是很不容易的。工廠派代表親自把加工好的棺座護送到北京。


其他設備的製造,全國有上百的工廠企業參加,都是時間緊、質量要求高的任務,他們都好、快、省地完成了任務,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3、專用設備預安裝和調試工作。

首先是冶金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提供一座研究樓給我們使用,專用設備(包括水晶棺)在這裡按1∶1的比例進行預安裝和調試。主要擔負安裝任務的首鋼第二建設公司和北京市設備安裝公司的領導和職工,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用很短的時間,從施工到生活等方面,都做好了在有色院預安裝現場的準備工作,有色院同時提供非常方便的條件,這種協作精神,現在回憶起來,是非常感人的,只有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國家才可能做到。


參加預安裝和調試的單位,除首鋼二建和市安裝公司外,還有有色院、第四設計院、621所、北京市玻璃總廠、北京自動化技術研究所、北京分析儀器廠、北京市氧氣廠、北京市電視設備廠等單位的同志。預安裝和調試工作,關鍵是保護好遺體,讓人民世世代代能瞻仰毛主席的遺容。除調光以外,其他所有遺體保護要求的參數,都要在這裡試驗,高標準的考驗設備的質量。在這百十天里,人們無休息日,春節、假日都在調試室內。以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要求每一項試驗,反覆試驗,每個參數都要有多次試驗,達到穩定可靠。例如:溫度和濕度的臨界點幾乎經過近百次試驗,幾位同志兩周里日夜堅守在崗位上,不斷調試儀錶,最後保證臨界參數的可靠性;場內氣體和含氧量的試驗;密封試驗;壓力試驗;防潮、防干、防腐、防霉、抗震、升降機;等等,都一個一個進行了多次反覆的試驗,確保萬無一失。自動控制系統,除裝有自動化系統外,還裝有手動系統,以防萬一。同時,在建研院進行風幕的試驗。1977年3月11日至4月8日為最後設備調試階段,經過大家的努力,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為在紀念堂的現場正式安裝水晶棺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光的調試和彩色光配色整容。


瞻仰毛主席遺容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棺內、外的照明與彩色配光整容。但照明光中的紫外光、可見光、紅外光對遺體都有影響。因此,對幾種光的不同波長對遺體皮膚的破壞,科學院物理所與北京醫學院合作進行大量試驗和測試工作。據此,製造防紫外光的設備,使紫外光只能微量透過,破壞皮膚作用甚微;紅外光設備可以濾掉95%,可見光採取降低照度辦法解決。使照明光對遺體的損害達到了最微量的程度。


彩色配光整容。不論我們在遺體保護方面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勞動,人民群眾將看到的也只有遺容。因此,彩色配光整容是使人民瞻仰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形象有良好效果的關鍵。物理所、玻璃研究所和新聞電影製片廠的同志們反覆地、在多種條件下不辭辛苦的做了大量試驗工作。我們將毛主席生前的彩色照片底片按燈光的要求,採用投映的技術,把彩色照片反射在主席的臉上,等於將毛主席生前的照片通過光的反射覆蓋在主席的臉上,人們參觀的時候看到主席的臉上仍然是有光彩且生動的,通過大量測試工作,最後我們做到了雖然是遺體,但通過彩色配光整容,仍然可以再現毛主席的光輝形象。


三、為黨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遺容再拼搏


1977年8月19日,毛主席遺體進入紀念堂,中央領導同志又親自到紀念堂審查各方面的工作,並確定首先要讓黨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遺容。但我們原先的工作安排是按8月31日準備的,十一大代表卻一定要在8月22日瞻仰遺容,這時專用設備組的施工隊伍,絕大多數結束工作,回了原單位,只有我和於晏同志等少數人沒有走,可是中央已經下達了任務,由於人少,我們這幾個人就日以繼夜的拼進度:遺體進入水晶棺,起動升降機,調溫、濕度、壓力、保護氣體的純度、隔氧的效果等等,直到各種參數都達到要求,並且穩定了,已經是8月22日下午了,這才進行彩色配光整容,保證了22日晚十一大代表和中央領導同志瞻仰遺容。


我們認真聽取了代表們關於彩色配光的意見,再次進行調色配光,直到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和紀念堂落成典禮後,人民群眾開始瞻仰遺容。

經過一年專用設備的研製工作,我深深感到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無窮的,他們有科學知識、有志氣,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怕困難,大力協調,團結協作,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確實可以創造出人們意想不到的奇蹟。這一年也是我一生中極不平凡的、受教育最深刻的一年,也是最艱難的一年。這以後,紀念堂的同志辛勤勞動,日夜維護和大修各項專用設備,有效地保護了毛主席的遺體。到2007年9月就是紀念堂建成30周年了,主席的遺體保護工作做得很好,我感到十分高興,深深地感謝紀念堂各級領導同志和職工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親身經歷1976年三位偉人去世
胡適的家教觀

TAG:世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