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參觀王一卜、白騎通玉雕工作室,領略不一樣的蘇州街景

參觀王一卜、白騎通玉雕工作室,領略不一樣的蘇州街景

王一卜工作室遊記

2018.3.19 斑馬會會員陳鳴

惜別了王俊傑老師,我們來到了曾獲天工獎金獎的王一卜老師的工作室。王一卜老師的工作室風格極簡,室內用白色板材隔出了山巒的形狀,懸掛的吊燈形狀也很有古味。置之其中有一種身在清明夢境的寧靜感覺。

王老師絡腮鬍,臉上泛著淡淡的紅暈,略帶羞澀,但開始談及玉文化的時候,他卻像變了一個人,話語中蘊含著一股安靜堅定的力量。

遊學團陳抒:能不能請您介紹一下從去年天工獎的裝置,心路歷程,以及想法。

一卜老師:去年我也是想做一些單純的東西,回歸材料本身,弱化一些工藝。靈感來源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其聲舒揚,摶以遠聞,智之方也」——玉的音聲,便為智德,從聲音的角度回歸,做一些玉和玉碰撞的裝置。去年剛好樊軍民老師在天工獎的展位上做了五德中體現「寧為玉碎」的「勇」,都是想削弱一些人為附加的東西,讓玉本體的美髮散出來。

遊學團蔡宏炯:能分享一下您的創作歷程嗎?

一卜老師:我是2008年的時候正式入行,我畢業於蘇州工藝美院,在學校學的是書畫鑒定與修復專業,比較幸運的是遇到了好的老師,在校學習了幾年書畫,也算入門了吧。當時一個玉雕廠到學校來招生,正好老師推薦,就走上了做玉這一行。翡翠的材料看不懂,到現在為止只做過兩件。

蔡宏炯:您對中國明清的白玉有什麼感想呢?一卜老師:我喜歡商代西周東周到漢代的白玉,一開始在師父葛洪那裡做的時候,我是不喜歡古玉的。剛開始看漢代拓片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不喜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喜歡 ,越來越感覺古人了不起。而現在看來只有慚愧,現代玉雕工具比古人好太多,玉雕卻沒有進步。

遊學團團員:您工藝的特點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卜老師:上學時學的國畫,可能是受到了國畫和書法的影響,傳統書畫講究線條的剛柔強弱、鬆緊虛實等變化,豐富的變化使得線條更為極致。我自己對於原顆籽料作品多是淺雕,我覺得浮雕和圓雕其實也沒有本質區別,圓雕設計利用得好也能保料。一塊籽料本身就是半成品,沒有青玉山料這麼自由,沒有原皮,六個面都能雕刻,外形也不受限制。

一卜老師:這個是我系列作品中的其中一件,叫《隨風去吧》。當時業內也有人說這樣命名會不會太消極,但我覺得這是我當時的一種真實狀態。隨風去吧有一種隨緣任運的感覺,那斷時間在看一些蘇軾的文章「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有一種洒脫釋然的感覺。另外,佛家講「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要悟竹中之「空」啊, 這材料本身是墨綠,很像竹子的顏色,相比白玉略帶一點憂鬱。籽料紅皮白玉給人的感覺就陽光活潑一些。這個側面是一個佛的剪影,處理成一個竹子的內曲面,整體都是錐體,所有面都是凹面。

蔡宏炯:作品原皮和拋光面的反差是什麼感覺?

一卜老師:局部拋光更顯出整體的渾茫滄桑感,這個系列一共十幾件,有些就是邊角料完全沒有雕,其實玉不一定要雕了才是一件作品,邊角也是半天然的一件作品。當然人工是很有價值的,如果不做就不能賦予人類文化,但雕刻也要有節制,情感要有,但不能泛濫。材料難得。能一刀有效果就不要兩刀,能兩刀就不要用三刀,因為我們雕刻的目的並不是去改造它。

遊學團團員:請問王老師一開始是在做什麼?

一卜老師:我一開始做觀音佛,和上海的玉雕作品風格一樣。現在也是做佛造像,但和剛開始就不太一樣了。

遊學團團員:請問王老師將來想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一卜老師:不確定,先根據自己的喜好,盡量完整保持料子的特性。根據料子的特性來設計一塊玉石,就需要讀玉,我覺得這是所有人都有的一種能力,只要安靜下來就可以了,如果你的感受和別人的感受一樣,這很好,假如感受不一樣,那也很好,說明你很特別。玉石本身不是為了裝飾人而存在的,我們追求的是一根繩、一塊玉極簡的感覺,如果簡單的能表現就不要複雜的,原味的東西就是簡單的。

蔡宏炯:我看過很多藝術家,也收藏過很多藝術家的作品,我可以由衷對您說,您從心裡就是一個藝術家。

一卜老師:我覺的可以不受別人影響還能生存下去已經讓我感覺很好了,把自己想的東西自由地表現出來是很幸運的。

我們隨即來到了王一卜老師二樓的工作室參觀。一個場景讓我們印象深刻,用標題黨的話就是:「震驚!羊脂白玉竟成盆景配景石!」

的確,對於早上剛逛完相王玉器城二樓維族攤位的我們,這種維族人一開價就是一兩萬的帶原皮白玉籽料,竟如此隨意地被插在盆景里,和十幾塊錢的竹子相映成趣,這簡直就是一種心靈震撼。不過話說回來,美玉配美景,真的相得益彰。在這裡我只想問一句:王老師,您家還缺園丁嗎?

沒錯,就連用來塞桌縫的都是上好的和田籽料。也真的是讓人感覺到玉文化在王老師工作室中無孔不入。

王一卜老師坦言自己很少接待這麼多客人,有點緊張,包括做東西的時候,蘇州的玉雕圈子自己也很少走動,人多反而有點拘謹。他是一個羞澀內斂的藝術家,更像個佛系男青年。不過這樣也好,真正用作品說話的人,其實是不需要通過獲得別人的肯定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的。就像他雕的那塊青玉一樣,只為表現自己的感受而變化得溫柔如水、如雲、如風,真靠近觸摸時,你會發現,他的內心還是像這塊青玉一樣堅韌不拔。

白騎通工作室遊記

2018.3.19 斑馬會會員陳鳴

告別了王一卜、李俊傑老師後,一行人穿梭在雨跡未乾的蘇州大街上。兩邊的樹枝幹粗壯且有年份了,正在萌發著新芽,偶爾有一兩棵白玉蘭樹清雅地綻放在料峭的春寒之中。走著走著,大抒突然又毫無準備地拉開街邊的一扇門說:今天我們還可以再拜訪這位很受歡迎的帥哥。

於是,我們一行將近40人就擠進了白騎通老師位於獅子林旁的工作室,近距離接觸到了白騎通老師和他的這些獲獎作品。初看沒注意,越看越有「味兒」,這是我對白騎通老師作品的印象。

遊學團團員:您是怎麼走上玉雕這條路的?

白騎通老師:十一年前,我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帶著滿腔激情投入到和玉雕、雕塑、雕刻有關的行業。修復過文物、燒過陶瓷、做過裝置行為藝術,在上海畫家村當過兩年純藝術家,最後又進入玉雕創作,各種碰撞和思考,在各種玉石裡面累並快樂著。

白騎通老師:這件作品是從當下這個時代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中做出來的,一方面是很多的社會問題:嚴重的污染帶來的空氣和環境問題;因為信仰缺失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因為信仰缺失帶來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整個社會在興建佛像,興建寺院,特別是玉雕界做的最多的就是佛和菩薩。但對於我而言,我們的玉雕創作不能迴避社會和當代問題,一個玉雕家作為藝術創作者不是去複製一個形式上的佛像,而是如何面對信仰這個「佛」,所以誕生了這件形若枯木,憂心忡忡地看著這個世界的佛造像。這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信仰縮寫,我們想用一種帶社會責任感的藝術作品來回應社會,首先要讓他看到材料價值,其次才能讓人感到反思。

白騎通老師:比如這件獲獎的作品《開天闢地》。作品上下白肉如同天地劃分的界限,中間黑肉「沁白」雕琢以盤古強健的人體作為作品主體表達的主體語言。肌肉的塑造傳達出人物自身的肢體與精神力量,肯定了人類誕生的生命的價值,表現了健全的靈魂與健美的體魄的和諧統一,更是歌頌了人類的智慧和開拓的力量。

《人蔘果》系列之《瓜熟蒂落》

這件《人蔘果》,來源於母體對嬰兒的供養,因為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是透明的,便利用凍的部分雕刻連在母體的嬰兒。這也是白騎通老師在妻子開始孕育他們愛情的結晶時迸發的靈感。同時還有這件胎兒在母體內的場景,也是一個時期藝術家內心柔軟的寫照,對神奇新生生命的感受。

《「天宮一號」——蟾宮》

白騎通老師:這件就是神工獎的獲獎作品——《天宮一號》。古人把月亮又稱之為「蟾宮」,據說上面有數只蟾蜍。通過這一個神話傳說來表現月亮世界,體現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月亮的幻想與熱愛以及追求。從玉雕藝術的角度上對「天宮一號」探月計劃的由衷稱讚和回應。

白騎通老師坦言,玉雕行業中的信息發展特別快,年前和現在的行情就千差萬別。每一件材料的特點所帶來的靈感也會讓每件作品的創意獨一無二。

其實用「腦洞大開」來形容白騎通老師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的東西不落窠臼,材質自由,通常料子的特色在他的眼中就是靈感的來源。我是非常欣賞這樣擁有神奇想像力,能在思維世界裡自由馳騁的人。人如其名,他就是騎著白駒在思維的世界裡通行無阻、來去如風的俠客。

後面還有崔磊老師、鄭志影老師的工作室遊記喲!

敬請關注

添加斑馬先生微信號:

banma8855

把藝術家拉進你的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斑馬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斑馬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