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徽緣酒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余龍生的詩書情緣

安徽緣酒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余龍生的詩書情緣

余龍生,號憨夫,更號逸叟,1948年生,安徽安慶人。弱冠臨池,未曾或輟。書宗古法,游於時賢,工篆隸,擅行草,兼習詩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兼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安慶市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兼秘書長,第三屆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現為安慶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安徽緣酒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聯辦的全國書展及多項全國與省級書展。多篇文論、詩聯發表於專業報刊,書作曾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廣東省博物館等館、園、碑林與國內外友人珍藏。個人傳略收入《中國歷代書法家人名大辭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2000年舉辦書法個展,2001年《書法之友》雜誌作書藝專題介紹,2009年入選皖軍書法50家,2010年《書法報》第十四期專版介紹,2012年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2014年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個人書法作品集。

書 法 漫 談

余龍生

弱冠時愛上了寫字。從喜愛寫字到研習書法,痴迷其間五十餘載。驀然回首,時光匆匆,留不住傾心痴情的硯邊歲月,但卻收藏了令人心醉的墨香,平添了相伴人生的樂趣。

弄墨之初,臨池習古,探賾覽精,雖樂在其中卻知之甚微。年深日久,漸知書法藝術曆數千年嬗變而薪火相傳,積歷代遺珍而浩如煙海,可謂中華傳統文化的可視載體,中華故國文明的鮮活遺迹,中華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的明珠。深知凝結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彰顯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中國書法乃世界東方文明之結晶,堪稱世上獨有的集實用與藝術於一體而燦然不朽的文化瑰寶。

書法是運用中國式傳統筆墨,以傳統之紙材為載體,有法有形有章的書寫內容相對完整的漢字,於蘊涵流風遺韻中展現個性風格,字裡行間抒發情性,體味意趣,表達審美取向的中國傳統藝術。依此管見解析,書法創作在藝術內涵上注重繼承傳統,崇尚入古出新;在藝術風格上既講究脈傳之共性,又推崇出彩之個性。縱觀歷代書法大家名流,莫不如是。尤其自秦漢以降,李斯、張芝、「鐘王」、「顏柳」、「旭素」、「蘇黃米蔡」、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鐸、鄧石如、林散之諸家更是匠心獨運,藝冠當代,流芳百世。

正是因由先輩前賢筆隨時代,引領書壇,使得書法應時嬗變而衍生篆、隸、正、行、草諸體,也正是因由先輩前賢開宗立派,各展其秀,才使得書法演繹出「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的時代風尚。注目當代,國登盛世,興文重藝,書法藝術倍受尊崇,書壇更加活躍繁榮。透過陣陣墨香,人們會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由衷讚歎書法藝術神妙不朽的生命力。

多年的感悟和體味,覺得書法是一種情懷,一種摯愛中華傳統文化,鉤沉探幽,體味意趣的藝術情懷;書法是一種儒行,一種以獨特的書寫方式,珍賞漢字之美,弘揚歷史文化的藝道儒行;書法是一種快樂,一種於舞動柔毫,潑灑墨香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抒發情性,展露志趣的精神快樂。從治學意義上而言,最為深切的感受是書家要注重字外功的修鍊。人品,學識,修養是傳統文化的內涵,亦即書法藝術之內涵。書法藝術這一內涵,世稱字外功。其實,名曰字外功,實是不可或缺的內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應當勤修字外功,臨帖做課之餘,要善做人,多讀書,習詩文,游山水,以致內外兼修,汲取營養。至腹有詩書,筆下脫俗,書作自然雅逸生韻,耐人尋味。

說實在的,寫了幾十年的字,雖時有所獲,但失之淺薄,造詣不精,自知登堂未入室,人老書未老。不過,寄興筆墨,痴情書法之人是不會放棄所好而移情別「戀」的。從藝也好,塗鴉也罷,手中的筆肯定是要一直玩下去的。當然這玩是把玩。玩是一種心態,玩是一種境界,玩出名堂更好,玩不出名堂樂樂也好。玩還是一種情性,興來一揮,暢懷達意,正如蔡邕在《筆論》中所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

乙未中秋之夜,置身陽台賞月。遙望江天,明月千秋普照,江流萬古不息。而歲月不居,人生有盡,頓生惜時之感,遂口佔一絕:「明月清風今又是,中秋歲歲盡人知。落花流水隨春去,雪案螢窗自惜時。」惜時,是世人不甘虛度年華,勤勉勵志向上的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古往今來,胸懷志向者無不惜時。不過,余言惜時非勵志,只是人至桑榆暮景,老無所求,想的是多讀點書,以詩文養性;多寫點字,以筆墨陶情。

(本文曾發表於《安慶晚報》,此處略有刪改。)

自 題

余龍生

遲暮安康當自珍,和家偕友樂天倫。

浮雲不再塵心靜,素志依然池墨馨。

室有清茶離鬧市,胸無妄念向儒林。

等閑默默常思過,莫負人情知感恩。

游黃山絕句二首

余龍生

詠黃山玉屏樓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

黃岳風光看玉屏,蒼松待客入蓬瀛。

迎陪送望殷殷意,化作人間一片情。

登黃山蓮花峰

余龍生

峰若蓮花萬古開,衝天怒綻絕塵埃。

惶惶登頂凌霄立,雲漫山浮入眼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詳解無錫博物院——「吳風錫韻」無錫城市故事(一)

TAG:公眾號 |